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活”的?(组图)

发布时间:2019-10-05 21:19 | 来源:人民网 2019年10月03日09:45 | 查看:1174次

 万鹏 任一林 吴兆飞

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它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共产主义这个在欧洲横空出世的“幽灵”,开启了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序幕。

1999年,在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的全球范围内“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中,卡尔·马克思高居名单榜首。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多名听众,马克思的得票率荣登榜首;肇始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资本论》在西方社会大卖,让众多美国学者惊呼“马克思主义正重新苏醒”。

近两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影响了世界,也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

随着《社会主义“有点潮”》《马克思靠谱》等理论节目在国内“走红”,很多“90后”也开始走近马克思,感叹马克思“靠谱”,马克思主义依然“富含”生机活力。

实践淬炼:在中国土壤开花结果“活学活用”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我们在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和淬炼中逐步探索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心中埋下了一颗思想的种子。五四风雷、思想激荡,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在当时创办的400多种新刊物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或倾向于社会主义的就达到近一半。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19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人们在迷雾中看到了领航的亮光——在这一年,李大钊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浙江义乌的一间草屋里,陈望道一字一句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方块字”,首个中文译本一经出版立刻销售一空。

1921年,一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劈波斩浪,指引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并且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概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活”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令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如是说。邓小平评价道,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一唱雄鸡天下白。”马克思的理论孕育了“农村包围城市”等革命方法,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毛泽东始终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光辉著作。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让好日子梦想成真。犹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思想禁锢;犹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马克思的方法发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创新理论,邓小平理论引领改革开放,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059.4万名,其中30岁及以下党员达到1273.9万名,学生180.5万名。从建党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壮大到拥有9000多万党员、在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政70年并将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以自身建设,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现代视野,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现在与将来,都有着强大的感召力、蓬勃的生命力。

数据来源:中共中央组织部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马克思主义活力依旧,“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去看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活’的这一问题,其实答案是非常清晰的。中国共产党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步一步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谈到,我们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中国特色的土壤里“活”了起来,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透过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随历史的演进而进入“博物馆”,而是持续焕发着生机和活力,为中国发展奠基、引航。

根植人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灵活现”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一部《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史,就是一部工人运动史。政治选举权、八小时工作制、劳工立法……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提供了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马克思一生致力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而他在东方的继承者们,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把“人民”二字始终铭刻于鲜红的党旗。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的理念,他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

——邓小平曾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把人民当成至亲之人。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考察调研的足迹,从塞北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岭腹地到湘西大山,从南疆绿洲到林海雪原,从城市社区到革命老区。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看看群众锅里煮的,摸摸床上盖的,嘘寒问暖,体贴入微。面对基层群众,他总是谦逊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如此强调。循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当年南湖上的一叶红船,如今已成为承载着亿万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

无论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还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情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守、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立场的思想。

《马克思靠谱》视频截图

《社会主义有点潮》视频截图

近年来,随着《马克思靠谱》《社会主义“有点潮”》等节目热播并持续推出续集,深刻的理论阐释,日益贴近百姓,“轻娱乐”方式颇受年轻学生欢迎。马克思主义跳脱出以往严肃的“面容”,以愈来愈“活”的形式走入大众视野,在回答“人民之问”的同时不断迸发新朝气新活力。

“我出生在1990s,我就是你的Bruno Mars,但你是我的维纳斯,我亲爱的马克思……”《马克思靠谱》的主题曲《马克思是个九零后》播出后在网上迅速蹿红,网友纷纷留言跟帖,“在90后眼里,马克思不再是那个古板,严肃的大叔,他一样是个很时尚的人”。

这首歌曲为何这么火?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靠谱》统筹兼主讲人钟君表示,“‘90后’是一个意象,用意是想表达马克思依然活在我们身边,依然年轻,没有过时,他现在依然有意义。”

2018年5月,山西省太原市在全国首创主题书房——“马克思书房”,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间“思想客厅”。截至今年4月16日,共有市民读者近16万人次走进马克思书房听课,这一亮眼的成绩单正是马克思主义贴近基层生命力的有力体现。近日,由天津市委网信办打造的“网上马克思书房”上线运行,通过打造一个便捷的学习平台,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走到更多网民身边。

从传统的报刊、电视传播渠道,发展到综合运用慕课、移动客户端等多元网络传播手段,“活”的马克思主义从书斋里走了出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入了朝夕生活之中。

科学预见:理论诠释真理力量“常学常新”

万里之遥,德国特里尔。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远渡重洋,这座由中国赠送的铜像在马克思的故乡安家。在马克思故居纪念馆内,来自50多个国家的到访者在留言簿里写满了感言。

世界东方,中国上海。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珍藏着《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红色的封页上印着马克思的半身像。

作为一种“科学的真理”,“活”的马克思主义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化,其价值也不因民族的差异而被否定。面对记者的采访,两位身处中西方不同文明的马克思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殊途同归”:

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传》作者戴维·麦克莱伦从国家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角度进行了回答,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中国凝聚为了一个整体”。

《马克思传——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作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云飞表示,“今天,尽管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有效。马克思主义在当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科学指引。”

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科学指导作用,同时也强调了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发展的积极意义。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游客写下这样的留言:“你以一种伟大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经百年,马克思主义仍然没有落伍,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到经济等各领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马克思故居留言册照片 张云飞摄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偏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作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向都一一印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判断。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资本论》这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著作在西方社会热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表示,“《资本论》在诞生初期就成为了当时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武器,当前,《资本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从循环、流通和经济运行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它对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仍然存在着深刻影响。”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代的发展见证着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且合乎历史规律的。这一科学的理论凭借其科学思想的伟力显示出无限风光,并“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理论唯有常学常新才能常青。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正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领域被不断活学活用、释放出“真理力量”的最好证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无论是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中,抑或是大中小学教学的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在多个领域或层面无不显示出科学魅力。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擘画中国发展蓝图提供理论滋养。正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学说之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活”的,是因为这一科学的真理能够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滋养。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这一论断的“最新注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人寻找“初心”时提供理论源头。目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使命提供丰厚的理论积淀,并使之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守正创新时指引学生人生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印发,马克思主义凭借透彻的科学理论和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做时代的追梦人,与青年同行、与时代同步,在理论创新发展中被注入青春活力。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继续被实践被检验被证明,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所彰显的科学价值,让我们有信心“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

开放创新:新思想阐释新时代“答疑解惑”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马克思主义自从与中国革命连为一体,就从来不是冰冷的刻板理论,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在创新中书写了中国化的新篇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集体学习中多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习专题,“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是成为主题学习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扬,这一理论创新深刻把握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将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高度。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等专著深刻阐释了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描绘出未来发展蓝图,它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象化表达。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书籍在西方主流社会掀起了中国热潮,政治家们渴望从书籍中汲取治理国家的经验,学者们好奇一个政党凭借什么得以长期执政,普通民众则希望从字里行间感受14亿人民的日常生活。

2019年3月2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意读者会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 柴哲彬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理论创新回答了时代之问,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来看,它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开放性特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对记者说。

百年前,马克思主义从欧洲传入中国,从此,再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与中国联系如此紧密,它伴随中国革命筚路蓝缕一路前行,引领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终成革命伟业。

百年后,马克思主义在历经几十年的中国化创新后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开阔的理论视野和深厚的理论造诣洞察时代、指引时代并塑造时代,充分表明它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中国的生动体现。

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这一系列论断明确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活”的这一问题。

历经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不断贴近人民、开放发展的创新过程中必将迸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