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12 09:2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3-11 | 查看:2035次
从一名赤脚医生成长为新时代的村医,35年来,朱克友踏遍了家乡新联村25个自然村的每个角落,风里来,雨里去,每个村庄出诊不下3000次。
不久前,在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铜陵县钟鸣镇新联村村医朱克友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接见,并代表全国百万村医在大会上发言。卫生部部长陈竺会上号召全国的乡村医生向朱克友学习。
3月7日,在铜陵县钟鸣镇新联村,穿着白大褂的朱克友和他的儿子、儿媳正在村卫生室忙着为村民看病。宽大的输液大厅大空调在呼呼送着热风,各个木椅上都铺着软和的坐垫。治疗室、输液室、药房、观察室一应俱全。
“来看病的乡亲很多,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农民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连小病都来看了! ”朱克友乐呵呵地对笔者说。由于常年在乡间奔波,52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但身体还算硬朗。当天病人有30多位,朱克友诊疗每个病人都耐心细致,一丝不苟。
“朱医生就像我的亲生儿子”
村里有位91岁老人名叫罗凤子,老人患有慢性支气管哮喘伴有心脏病,子女均在外地,朱克友便把自己电话号码留在了她的床头上。老人每次发病来电话,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就立即赶去,从不收出诊费。
朱克友每次上门看病,都要给老人穿好衣服再走,跟儿子一样料理老人大小便。春节前,笔者陪同朱医生看老太太时,老太太一把抓住朱克友的手,激动地说:“儿啊,今天来啦,我好想你呀。 ”
35年来,他与很多村民都建立了鱼水般的感情。村里有个肾衰病人,因为病重,外地的医院让准备3万元。病人没办法找到了朱克友。朱克友立即联系该医院,说明情况,请予照顾。医院看到病人确实困难,减免了费用,结果只花了8000元医疗费,其中新农合报销了5400多元。患者感激万分,抽干了池塘,给朱医生送来了两条鱼。
佘冲村民组小伙子佘本能,三年前粉碎性骨折,导致下半身瘫痪,久治不愈,至今卧床不起,经常发高烧、小便不畅,一发病就打电话找朱医生。在佘本能床前,朱克友告诉笔者,高位截瘫病人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其他部位受害,出现尿潴留,导致肾脏积水,其他脏器受感染,加重病情。所以,虽然距离佘本能家有3公里,但三年来朱克友总是随叫随到。考虑佘本能经济困难,出诊费朱医生从来不收。村里召开党员会,朱克友总是提出尽可能给予这家人特殊关照。佘本能说:朱医生基本上每周、每月都上门吊水,一次都一两个小时,真是好医生……
“我起点很低,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乡亲们治好病”
朱克友1958年出生在铜陵县钟鸣镇联丰村(现名新联村),1974年高中毕业回乡,被推荐上了县里五七干校赤脚医生班,第二年当上了村医。
从医道路上也有过不少委屈和危险。回想过去,朱克友说,1976年冬季大雪,一个村民患有粘连性肠梗阻,腹部剧痛难忍,事发夜里11时。朱克友背着药箱,沿着被雪覆盖的正在兴修的高高低低的圩堤急走,摔了10多个跟头才赶到。一个洪水季节的晚上,为了赶去就治一个急诊病人,他独自过河时药箱被水冲走,差点送命……然而,自己虽然有一腔热情,但当面对一些有条件治疗的病人,因自己水平有限而无法诊疗时,面对病人和家属不信任的眼光,他羞愧难当。痛定思痛,他发愤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并且跟着当时下乡的铜陵市医疗队努力学习。改革开放后,他积极参加函授医疗专业学习和县医院开设的培训班。 “我起点低,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为乡亲们治病,人家才信任你! ”朱克友由衷地说道。
由于勤学苦练,他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尤其在治疗小儿常见病方面,有了一套独到的方法。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来找他看病,附近的繁昌、南陵两县村民也舍近求远赶来。春节前笔者第一次采访朱克友时,看见繁昌县黄浒镇上的一个4岁小孩,患有哮喘伴有肺炎,特地赶来找朱克友看。有的外乡村民宁愿自费也来这里看病。
朱克友的村卫生室24小时开诊,村民看病,有钱没钱他都给看。村里中青年人外出打工很多,留守的多是老人、孩子,于是看病欠账是常有的事,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要欠医疗费六七千元。对于特别困难的村民,两年还不上他就“销账”,每年这样“销账”就达两三千元。因此在这个村,很少有人小病不治在家苦熬的。而朱克友对病人总是很热情,每次烧饭都多烧一些,一些路远的村民吃不上饭就在他家吃饭;夜里走不掉的村民免费在这里投宿,他的卫生室常年设有几张床铺。
“为农民服务一辈子”
35个春夏秋冬,靠着步行、自行车、电动车,朱克友走遍了25个村6.1平方公里的每个角落,对各村发病情况建档立册,了如指掌。他发现新联村胃癌、结石病人较多,就针对性地做好有关健康教育工作,教村民防病。 2005年普查结核病,发现有个村民组竟有21例病人,他一下子惊呆了!调查得知那个村子人们喜欢集聚在一起打牌娱乐,结核病便乘机在人群中传播,有的一家发生两三例。于是他一边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督导患者服药,一边开展防病教育,终于让每个患者都免费得到了治愈。2009年该村全年只发现了一例这样的病人,并得到了妥善的治疗。
“30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的艰辛,所以深切感受到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好处。现在,98%以上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看病报销60%以上,老百姓以前不敢看的病,现在都来看了! ”朱克友介绍说,随着今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政府对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给予专项补助,每1200个农业人口每年补助村卫生室8000元,同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降低了农民买药的费用。
如今,学医的儿子、儿媳成了他左右手和培养的接班人,加上国家对基层卫生事业逐步加大投入,他们一家收入在这些年有了提高,刚刚买了一辆小汽车,为转送急诊、重症病人来往城乡提供了便利。
除了治病,村医还承担着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宣传、传染病报告、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乡村医生培训,提高我们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愿意一辈子为这里的父老乡亲服务! ”(许克锡 王晓雨)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