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良、郭健康、马胜利:“三乡贤”10年免费调解矛盾纠纷两千件(图)

发布时间:2019-09-03 21: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9月1日 | 查看:1210次



人物故事:

  王锦良, 1949年8月生,河南省太康县人,太康县畜牧局退休干部;郭健康, 1957年10月生,河南省太康县杨庙乡孔楼行政村人;马胜利,回族,1962年7月生,河南省太康县杨庙乡西街行政村人。

  从“乡闲”到“乡贤”

  2019年7月12日,太康县杨庙乡北街的幸福调解室内,王锦良和另两名调解员马胜利、郭健康在查看卷宗。

  “喂,是幸福调解室吗?我有事找您!”

  “我们都在办公室,你过来吧。”

  一大早,太康县杨庙乡幸福调解室的电话便响个不停,该乡的两户村民由于土地纠纷发生了矛盾,打电话给幸福调解室,希望他们从中调解。

  村民有了矛盾,为啥要找幸福调解室呢?

  “他们几个的性子直爽,胸怀豁达,待人热心赤诚,好心肠,邻里发生纠纷,他们总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帮助别人解决。”熟悉幸福调解室的乡亲这样评价,“特别是王锦良老人,今年都70多岁了,儿子、女儿在东莞做企业,可他就是宁愿放弃享清福的日子不过,整天骑个破自行车,揣着速效救心丸,奔走于千家万户、田间地头,解邻里的结,化心中的恨,大家都很感动。”

  “以前在俺县畜牧局工作,退休后,村里谁家遇到兄弟矛盾、宅基纠纷等这些琐碎小事也好找我问问。每次看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的场面,我都感觉特别有成就,慢慢的就爱上这一行了。10来年了,粗略算一下,我成功调解各类纠纷也有七、八百件了。”王锦良乐呵呵地说。 

  “除了王锦良,俺乡北街的马胜利也很热心公益调解,偶尔遇到比较棘手的邻里纠纷,俺仨也会电话联系商量一下,”62岁的郭健康一边插话,“2018年初,成立了‘幸福调解室’,俺几个制定了坐班表,每天早上8点轮流来办公室‘坐班’,群众如果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进来坐一坐,聊一聊。”

  “这三位老人,平均年龄60多岁了,本来可享受儿孙绕膝的闲适生活,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聚到一起继续发光发热,担任幸福调解室的调解员,成了化解矛盾的‘乡贤’,”说到幸福调解室几位老人,杨庙乡党委书记聂运亨竖起了大拇指,“他们不仅精通乡情,而且有一颗热爱家乡、崇尚公益的心,在群众中颇具威望。”

  “为了充分发挥这批乡贤人士的作用,2018年初,我捐赠这几间门面房,又动员爱心人士捐资购置了办公设施,成立了幸福调解室。”幸福调解室发起人霍本祥说。

  “农村纠纷往往祸起小事,小事不解决,就可能酿成大事了。”马胜利说,“在农村,赡养老人、土地纠纷、邻里关系等方面是矛盾纠纷的高发区,由这些小矛盾激化成大矛盾的也时常可见,幸福调解室的工作就是以调解矛盾为主。”

  “乡贤”不“闲”做群众的贴心人

  王锦良、马胜利、郭健康都随身都携带着一本笔记本。翻开一看,上面所记录的都是在很多人看来鸡毛蒜皮的事:村民李某叔侄某因为宅基边界问题产生矛盾,经调解达成共识;村民秦某因为岳母去世其妻弟未通知一事产生纠纷,最终得到化解……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经过几位老人的调解最终都得到成功化解。

  2019年3月29日晚,杨庙乡王庄村两村民因为宅基地纠纷大打出手,一村民的头部被打出血。村干部见调解不成,打电话向幸福调解室求援。接到电话后,王锦良没有一丝犹豫,和郭健康、马胜利一起冒雨前往。

  “我们就是给他们说理,并提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说起这事,三位老人显得很轻松。其实,他们嘴上说得轻松,可这“说理”的过程却一点都不轻松。

  原来,村民王宇和王永是隔墙邻居。2019年3月底,东户王宇拆旧房盖楼房,因规划地基时未留置空地,遭到西户王永的反对而产生的矛盾:西户王永坚称建楼房必须留置几十公分的空地,否则坚决不让建;东户王宇则坚持,地是自己的,自己想怎样建就怎样建。

  三位老人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后,找到了双双当事人,苦口婆心地一番劝说后,双方的情绪缓和了下来,同意通过调解解决。

  随后,三位老人多次到现场调查,对双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双方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因为这件事而伤了邻居情分。

  “那段时间,几位老人经常是分头跑,一旦谁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就马上到另外一家去进行协商。后来,又多次召集大家在一起协商,经过了3次大的调解,多次的小范围调解,最终将这个事情圆满解决。”说起那次调解,王庄村支部书记王永奇竖起了大拇指,“经过协商,双方最终相互谅解并达成调解协议。东户王宇答应打地基时让出24厘米,这样一来,双方各自退让24厘米。两家最终握手言和,并签下调解协议,两家人的恩怨终于得以化解。”

  “调解工作不仅需要智慧,也是个体力活。”郭健康说,“很多纠纷往往发生在晚上,经常深更半夜都要从床上爬起来,赶到现场调解。”

  “每个月至少有好几次,有时他刚回家坐在餐桌边,还没吃几口,电话又来了,饿着肚子也要立即赶到现场。”说话间,郭健康的妻子满满的心疼。

  “很多纠纷都是诸如夫妻打架、邻里矛盾之类的,你不去万一失控发生意外,一辈子良心都不安”。对于老伴的心疼,郭健康有着自己执着。

  “现在,幸福调解室每天都要接待五、六名群众,大家将俺几个当成了解决问题的贴心人。”王锦良介绍,“我们幸福调解室就是要做到做事公平公正,才能让群众信服,有了这样的基础,任何工作都很好开展。”

  动情晓理,解开群众“千千结”

  “兄弟,以前都是我的错,这20万元我给你送来了。”

  “哥哥,也不全怪你,我也有错。”

  2019年7月14日,在马胜利家里,村民霍某和张某紧紧拥抱在了一起。而此前,两人曾因20万元债务,一度对簿公堂。

  “我们两家能和好如初,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霍某和张某抱拳连连向三位老人道谢。

  原来,2年前,张某通过中间人张先生,花20万元向霍某购买一处临街宅基地,由于是同村村民,人又相互熟悉,张某未向霍某索要收据。孰料,不久张先生因病去世。当张某再向霍某提起购买宅基地一事,霍某竟不予认可。随后,张某多次上门讨要无果后,将霍某告上了法庭。但是由于其手里没有证据,张某败诉。两家矛盾开始升级,一度见面就对骂厮打。

  “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和为贵!”今年3月底,三位老人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到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霍某答应3个月后,主动向张某归还20万元现金。

  “这是几年来我最开心的一天!你们调解的合情合理。”当日,张某很激动,“公平公正,我相信幸福调解室的几位老人!”霍某对此次调解心服口服。

  “农村的邻里关系本来就比较复杂。”马胜利说,“基层的调解员就是‘和事老’,最大的能耐就得不怕烦,大事、小事都要能把理讲明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实,“和事老”并不是那么好当的,这些年里,三位老人也承受过诽谤和误解,“有的人会说是不是收了对方什么好处,有的会说是和对方有亲戚关系袒护对方,刚开始的时候,还真的承受不住。”

  有一回,当事人还冲到幸福调解室,威胁过三位老人。但是,当三位老人走到那些调解过的村民家中时,大家的热情让他们坚持了下来。“做点好事也没有吃亏,还是有意义的”。

  凭借地熟、人熟、事熟和为乡亲们所信任,三位老人对村里各种矛盾纠纷掐得准“脉”,找得着“根儿”,摸得着“门儿”,他们从传统“老理儿”出发,从家庭亲情入手,凭借长辈身份和道德威望,用百姓的“法儿”,平百姓的“事儿”,解开了乡亲们一个个“心结”。10多年来,三位老人共成功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接待群众来访5000余人次,其中,仅幸福调解室成立以来就调解纠纷600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解答有关咨询1500余人次,还协助政府化解了数起信访疑难案件。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