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单家集:红军三次结缘回民区(图)

发布时间:2019-08-14 21:3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12日 03 版 | 查看:1581次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前的民族团结广场,有一座红色的纪念碑。陕义堂清真寺所在地单南村村支书单云介绍,这座碑是当地回族百姓为了纪念红军的丰功伟绩、激励子孙后代自发集资建起的。

  单云介绍,红军当年长征中与单家集的回族百姓结了3次缘,每一次都很传奇,每一次都成为“回汉团结一家亲”的精彩历史瞬间。

  单家集与红军的第一次结缘是在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进入今西吉县单家集、兴隆镇一带。中共鄂豫陕省委在兴隆镇召开会议,决定休息3日,开展群众工作。

  单云介绍,单家集一带是回族聚居区,红军队伍此前从未经过此地。为尊重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红二十五军对全军指战员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制定并宣布了“三大禁条、四项注意”,即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吃大荤,禁止打回民中的土豪;注意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回族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

  红军到达兴隆镇后,立刻选派几名回族战士在驻地张贴《告回族人民书》和“红军和回族同胞是一家”等布告、标语,并散发了传单。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亲自拜访宗教人士,并召集当地有声望的老人和阿訇座谈,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并讲明红军到此地只是稍作休息,不征粮要款,不拉夫抓丁,以解除回族群众的疑虑,稳定人心。

  8月16日中午,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带领着军乐队,在一片欢腾的军号、锣鼓、鞭炮声中,抬着一块绣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匾和6只大壮羊等物品,拜访了清真寺的阿訇。这块錦匾后来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回族群众交口称赞红军是“仁义之师”。清真寺的阿訇看到红军如此敬重回族群众,十分激动。他们按照回族礼节宴请红军,并且赶着一群染成红色的壮羊,送到红二十五军军部作了回拜。休整期间,红军指战员不仅把驻地院子和街头巷尾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还帮助回族群众挑水、扫院。军医院的医生在院长钱信忠的带领下,也热情地为回族群众送药治病。军民互尊互敬,扩大了党和红军在回族群众中的影响,密切了红军和回族群众的关系。马青年(后曾担任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铁民等几个回族青年当时就参加了红军。

  单家集第二次和红军结缘则直接源于中央红军夜宿单家集。

  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率7000余名中央红军到了单家集。1个多月前,红二十五军在此驻留过3天,赢得了当地回族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因此,当毛泽东率领部队行进到离村子约二三十里地时,就有夹道欢迎的回族群众端着水迎面而来,请战士们喝水。红军走进单家集,映入眼帘的是街道上摆着的桌子,上面放着水果和食品,满街巷的群众提茶送水。

  进村后,毛泽东顾不上行军劳累,就去拜访陕义堂清真寺,与阿訇促膝共叙军民情谊,并详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毛泽东给阿訇和在场的回族群众讲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尊重回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保护清真寺、保护回文经典、主张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

  阿訇们听了非常高兴,马上招呼大家给红军腾房子,粮食也按市价卖给红军。此时,红军战士们早已放下背包,有的拿起扫帚打扫街道院落,有的帮助回族群众劈柴担水,有的热情地向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北上抗日的政策。

  10月的山区寒气逼人。当晚,大部分红军指战员都露宿街道两旁的屋檐下,这让回族群众深受感动,有的把自家的棉袄、毛毡拿出来盖在红军战士的身上,还有的生起了柴火为红军战士驱寒。毛泽东住在清真寺旁一户回族农民家中的西厢房里。

  “这户人家主人名字叫拜文海,其后代现在新疆生活。我去年还去新疆拜访过一次,他儿子今年90多岁了。毛主席在他家住时,他才四五岁,只记得房子被炸弹炸塌了,红军离开后,怕国民党迫害,全家躲到山里几个月才回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画像传到单家集,他父母才认出当年在他家住的红军首长就是毛主席。”单云说。

  单家集与红军的第三次结缘来自于当年在单家集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1936年9月,根据中共陕甘宁省委的决定,红军协助当地群众,在单家集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静宁县委员会,下设单家集等10个区苏维埃政府和农民协会,以及35个乡苏维埃政府和农民协会,还成立了单家集回民自治政府。

  “这是西吉县境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单南清真寺、单北清真寺成为回族群众革命活动的中心,为红军筹粮备款,群众亲切地称单北清真寺为‘粮台’。”单云说,单家集红色政权在保障三大主力红军将台堡会师的左翼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任明超 李剑平 母建鑫 见习记者 王豪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