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9 22:29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09日 04版 | 查看:1090次
【爱国情 奋斗者】
深藏功与名的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很多人。而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同样有位“张富清式”的英雄——93岁老党员胡兆富。他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隐姓埋名救死扶伤的故事正在感染着成千上万的人。
胡兆富,1926年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15岁步入了革命生涯。1958年,转业到金华兰溪兰江冶炼厂的职工医院工作;1963年作为南下干部,从兰溪兰江冶炼厂调到常山;1985年从常山县人民医院离休。
今年7月初,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军人信息核对工作时,发现医院退休的老干部胡兆富档案里,记录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英雄传奇: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大小战役战斗46次,26次立功受奖,曾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荣立两次特等功、七次一等功、八次二等功、五次三等功。
“真正有功的人,是在我前面倒下的人”
“原来我的父亲在战场上,是一名战功赫赫的英雄!”看到泛黄破旧的荣誉登记证,60岁的胡玲这才开始真正认识了父亲。
胡兆富,1943年参加泰宁抗日游击队,后被编入八路军鲁南军区警备旅。由于上过几年学、认识一些字,经过培训学习后他成为一名卫生员,长期在一线救治伤员。
鲁南战役、开封战役、洛阳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南战役……这些原本在历史课本和战争电影里看到、听到的著名战役,胡兆富全都参加过,经历的大小战役战斗共有46次。
在战场上,每当有战友牺牲或者受伤,胡兆富都不顾枪林弹雨、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情急危难之时,为了团队他也曾扛过枪和战友们并肩作战。
一次战斗中,排长、班长先后牺牲,部队无法推进,胡兆富作为幸存的支部委员,放下医药箱,一边组织战士正面实施火力压制,一边指挥其他人利用战壕掩护绕后,成功攻克敌人地堡,俘虏10余名敌人,缴获马枪、冲锋枪数支,被评为特等功。
1948年,在开封战役中,胡兆富跟随突击部队冲进城里,突遇敌机轰炸,他头部和胸部都被流弹击伤,浑身是血,但他顾不上自己,仍旧忙着包扎伤员,直到失血过多昏倒在战场上。
被战友们救回做了手术后,至今都可以看到胡兆富额头上一块明显的凹入伤痕。因弹片后遗症,隔三岔五他还会犯头痛发作,熬不住时就吃止痛片,有次头痛发作时他突然摔倒,导致腰椎骨折。
身上的伤痕,都是战斗的印记。“大大小小的战斗,已经说不清打了多少。真正有功的人,是在我前面倒下的人。”虽浴血沙场战功赫赫,胡兆富却深情地说,“我只是尽我所能,让受伤的战友少吃苦,让牺牲的战友不要暴露在外面。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走南闯北打仗近10年,胡兆富说他从没丢下过一个战友,不管情况如何危急,无论战友是死是活,他都没丢掉过一个,最艰难的一晚上大部队整夜行进作战,胡兆富包扎了200多名伤员。
“我还是一名医生”
战争结束后,胡兆富放弃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党总支书记的领导岗位,主动申请来到当时血吸虫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医疗条件落后的浙西山区衢州市常山县,支援血吸虫病防疫和治疗。
“救一个,再救一个,无论到哪儿,我还是一名医生。”无论是战场上抢救伤员,还是在医院救治血吸虫病人,胡兆富总会拼尽全力。胡玲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约定:父亲不回家不能开饭。但是父亲经常下乡、加班,晚上八九点吃饭是常事,有些时候实在等不住了,母亲跑到医院去找父亲,得到的回答总是工作。“不是在看病人,就是外出出诊了,或者值班。父亲真的很敬业。”
今年76岁的杨丽君是胡兆富在医院的老同事。“当时内科门诊的医生很少,每天要接诊150多个病人,胡医师每天来得比我们早,走得比我们晚,吃住基本都在科室或者值班室,虽然住在同一个宿舍楼里,却没和他碰过几次面。”杨丽君说。
杨丽君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因为交通条件不便,胡兆富会花上一天时间,徒步到距县城以东40多公里的偏远乡镇毛良坞给病人看病,有时候碰到病人没钱治病,他就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病人。
“他对我们几个子女很严厉。”继承了父亲胡兆富‘衣钵’的胡玲是一名护士,她经常会听到同事、病人家属对父亲的赞美:“你是胡医师的女儿吧?你爸爸真好!”“你父亲救了我的命。”“你爸爸真是个好医生。”胡玲说,她从小以父亲为荣,长大后选择职业,也是受了父亲影响,希望自己能像父亲一样,治病救人。
离休后,胡兆富还会在社区免费义诊,给附近的居民量量血压、测测血糖,“我这么大年纪了,能帮到别人,也让我觉得自己还有价值,这都是应该的”。
把别人的生看得很重,把自己的死看得很轻。立功建勋,深藏功名60年的胡兆富好似一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勇往直前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