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31 14:4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7月29日 | 查看:1145次
人物故事:
潘伟,男,43岁,中共党员,1999年6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技师,建造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溧阳市供电分公司农电工。
他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服务“三农”第一线,将65000户农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他们解决用电困难;二十年如一日,时刻体恤群众困苦,创立“爱心馄饨”等一批公益项目,带动一批人参与公益事业。从1999年参加工作开始,他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带领团队精准扶贫;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市民开展孝老爱亲、扶贫助学等,将所在公益社团发展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公益组织。截止目前,仅是记录在案的志愿服务时间,潘伟已经达860多个小时。他以“感恩企业,奉献社会”的初心,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溧阳属于革命老区,地形地貌为三山一水六分田。而潘伟所工作的供电所,辖区东部主要为河网圩区,西部主要为丘陵山区,共有6万5千多户农民、山民、渔民。
1999年,潘伟从学校毕业后,毅然回到农村,从事农村电工工作。走上工作岗位后,看到农村困难家庭线路老化、电器存在安全隐患,却舍不得花钱请人维修,于是,利于自身技术专长,组织志愿服务队伍、为民解难帮困的想法,在潘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动员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志后,潘伟组织成立了用电服务队,利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的机会,自费购买电线开关、电器配件,为群众解忧排难。
家住溧阳泓口村的王梅宾一生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潜心研习书法,生活安逸自得其乐,唯独家里老化的电线成为他的一块心病,请了几拨社会电工,都因为“工程小利润少”没人肯干。潘伟得知情况后,带领服务队员,凑了500块钱购置电线、灯具,义务为老人重新布放线路、更换灯具,了却了老人萦绕心头的忧虑。老人感激之余,挥毫泼墨“关怀老人献爱心,十盏电灯放光明”,赠送给服务队员。
溧阳市培智学校是该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智障儿童教育训练学校,因为办学经费有限,学校线路老化、漏电跳闸,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潘伟利用双休日,义务为学校架设电缆,检修配电柜,维护照明设备,消除了安全隐患。事后,该校虞校长和彭主任将感谢信送到潘伟所在单位,感谢信上写道:生活因爱而温暖,人生因爱而美好,感谢潘伟的爱心和善行。
潘伟工作的辖区,是当地渔业养殖的集中区,大小养殖面积达3000多亩,渔民自己架设在塘埂上的用电线路线径细、年代长,一到夏天,鱼塘增氧泵等设备就转不起来,渔民们急得团团转。潘伟积极争取改造项目,全力解决渔民心头之痛。在鱼塘线路改造的关键阶段,也正是他妻子十月怀胎分娩之时,可潘伟却连续两个月“泡”在工地上,妻子分娩进手术室,也是由岳父代签手术同意书。
溧城镇象笪村潘才林家庭,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近几年,夫妻俩依靠勤劳的双手盖了楼房,还买了台榨油机,走上了粮油加工的致富路。但榨油坊柴油机的轰鸣声和尾气熏染,让俩人患上了耳鸣症和肺炎。潘伟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带领团队,上门为潘才林开展能源替代改造,并向他介绍了农村粮油加工用电的优惠政策。老潘担心不懂电工技术,出了故障自己解决不了,潘伟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你放心经营,我做你的后勤保障!”在潘伟帮助下,榨油坊的手工炒锅改造成电动搅拌炒锅,柴油机驱动改成了电动机驱动。榨油坊改造后,潘才林的榨油坊每月节省2000多元加工成本,噪声、尾气也消除了,夫妻俩身体也好转了。有潘伟团队的保驾护航,潘才林的致富路,走的更踏实。
勤做小事,胸怀大爱,散发光热,温暖人心。二十年间,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时时闪耀着潘伟和他队员的身影。潘伟说:“群众的笑脸,就是我最宝贵的勋章。”
潘伟时刻牢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之余,他是溧阳当地一家最大志愿者协会溧阳市汇众社义工协会的副会长、理事,截止2019年5月,他已累计参加志愿服务860多小时。潘伟和志愿者们策划的“爱心馄饨”公益项目,每月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赴各镇区敬老院和社区,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们送上热腾腾的家乡馄饨,与老人们一起忆苦思甜,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溧城镇敬老院有一位叫蒋玉彬的老人,因为腿脚残疾,又无子女,在敬老院,他的活动空间除了房间,就是走廊。有一次,潘伟组织志愿者到该院送“爱心馄饨”,当听说到志愿者们从超市采购馄饨菜馅和面皮的过程,蒋玉彬感慨地回忆道:“腿脚不便,上一次去转超市还是十年前的事了,如今一定比过去更热闹了!”从他的话语中,潘伟听出了蒋玉彬的心思,老人们除了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潘伟把蒋玉彬扶上车子,带上轮椅,带着他来到闹市区的超市、商场、公园,推着他游了个遍。
溧城镇敬老院还有一位名叫张跃的残疾人,长期瘫痪在床,因为孤寡一人,无亲无故,他的性格有些孤僻和古怪。一到夏天,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就特别遭罪,狭小的空间,加之炎热的天气,整个房间总是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异味。然而,就是这个敬老院护工都害怕伺候的古怪人,每次见到潘伟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潘伟每次到敬老院,都会帮他翻身擦背,陪他读报聊天,和他讲做志愿者遇到的开心经历。就像潘伟所说的,平常到敬老院送爱心馄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丰富敬老爱老的内容。
溧城镇敬老院的陈菊芳院长这样评价潘伟:供电企业培养了一个好员工,社会多了一个好市民!
一碗热腾腾的“爱心馄饨”,散发着关爱的温馨气息,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食粮,传递出志愿者们的青春正能量。
除此之外,潘伟在公益这条道路上,还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脱贫攻坚工作,与志愿者们创立“爱心包裹”公益项目,定期向社会上的爱心市民募集鞋服、学习用品以及生活物资,以包裹的形式,邮寄给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潘伟还与志愿者们创立“惠众大篷车”活动,每月组织各行各业的技术专长人士,到社区摆摊设点,义务开展家电维修、衣服缝补、老人理发、粮油慰问等活动;每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到车站、景区、敬老院等地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们充实暑期生活,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美德,激发了社会正能量。
平时工作、生活中,潘伟也时刻以身作则,公而忘私、向善为民。他“从车底下勇救三十多名儿童”一事被常州供电公司评选为“感动常供”十件好事之一;他通过贵州坡帽小学助学工程江苏项目组,与贵州坡帽小学贫困儿童结成长期助学关系;他积极参加义务献血,目前还是江苏省红十字会人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被授予“十佳爱心助老志愿者”后,他将2000元资金悉数捐作公益;被评为公司优秀人才后,他将人才津贴3000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给党组织。
长做“小善”,积善成德。潘伟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服务一群人,这就是潘伟始终不忘的初心。倾情为民“光明行”,倾力奋斗新时代。潘伟以一名共产党员人的忠贞情怀,本着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任劳任怨坚守在基层一线,用最无私的奉献,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潘伟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常州好人”“常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等称号,他的故事入选“最美国网人”先进典型报告会。
来源:江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