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5 18:0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6月28日 | 查看:1310次
人物故事:
顾建兵,男,汉族,197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炭井气象站站长。先后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第二届“宁夏好人”、宁夏青年五四奖章、石嘴山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等荣誉。
荒山里不曾褪色的誓言
1997年,顾建兵和妻子姚淑萍一起从兰州气象学校毕业,被分配在原陶乐县气象局工作。一年后,他们携手步入婚姻殿堂。2005年,组织上为了解决职工生活,稳定单位的业务工作,倡议设立“夫妻气象站”。石炭井国家气象观测站为国家4类艰苦台站。和很多人一样,顾建兵夫妇刚来气象站时,看到破旧的小二楼和仅有的几台观测仪器也很失望。但既来之则安之,顾建兵鼓励妻子:“我们是年轻人,不要怕苦,不要怕寂寞,多锻炼才能成长快。”从此,对于顾建兵夫妻二人而言:“站就是家,家就是站。”
气象站的生活环境变得异常艰苦,顾建兵夫妇二人吃水需要到3公里外的镇上拉水,放置在水窖当中储存。生活用品也要到镇上最近的商店购买,而且品种十分单一。冬季取暖需要从山上往站里运煤,取暖仅靠一个火炉。深居荒山中,周边没有学校,没有医院,就连最基本的药店都没有。由于没有学校,他俩的孩子只能寄宿到外地的亲戚家上学,从小便缺失了父母身边的陪伴。
2008年,随着石炭井大批居民搬迁到大武口居住,气象站彻底成了“孤岛”,基础设施条件也越来越差。一年四季,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总能听到呼呼的风声,空气中到处充满着煤灰味。所能见到的就是偶尔有几只野鸟飞过,或偶而路过的运煤车;夜晚,静的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默默享受那夜晚的枯燥、单调。
他们虽然寂寞,但从没有因为工作环境差,而影响一份电报的拍发,也未曾漏读过一个观测数据。夏天,或烈日炎炎,或大雨滂沱,别人都会往屋子里躲,他们却要迎着恶劣的天气往观测场跑去观测;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别人都在家中享受着那份温暖时,他们却要冒着风雪定时多次地往返于观测场,采集数据。
虽然日复一日,昼夜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是他们始终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和“自强不息、求实进取、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气象精神铭记于心,久久不曾忘却。
守望观测站14年零差错
虽然说地面气象观测是篇“小文章”,但是除了认真细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外,还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因此,顾建兵他们平日里非常注重业务方面的学习,除了经常自学业务,还通过气象远程培训中心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业务素质。
气象站楼前的观测场,就是顾建兵夫妻俩工作的场所。
2008年起,气象站逐步实现了自动化观测。测报员除了日常观测和发报工作,也要维护自动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转。顾建兵夫妻俩每天的工作时间从7点至21点,务必按时起床,观测日照、冻土等数据和天气现象,晚上也不能离开,如出现数据异常,需人工紧急排查网络或电脑故障。
2012年7月13日突如其来的一场大暴雨迅速席卷了整个石炭井,一小时内降雨量达到了46.7毫米,突破了石炭井国家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洪水夹杂着山石从气象站门口奔涌而下,头顶的炸雷一声接着一声,电也停了,观测场的地沟里眼看就要被瓢泼的大雨灌满了,地沟里的数据传输线路如果被雨水浸泡时间太长的话,极可能导致整个站内业务瘫痪,影响工作。事不宜迟,顾建兵赶紧带着妻子冒雨将发电机抬到屋里先进行发电,上传气象数据,然后一人拿着水盆,一人拿着铁锹冲到观测场地沟处开始人工排水。等排水结束后,夫妻二人浑身都湿透了,连头发上都是泥水,狼狈不堪,但最终气象站的业务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唯独妻子患了重感冒,持续输液治疗了3天才好转过来。
情注一线毕力躬行
对于顾建兵而言,最难捱的还是对孩子和父母的愧疚和思念。由于岗位的特殊性,作为儿子,顾建兵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作为父亲,不能在孩子身边呵护、陪伴。
2015年春节,年近八旬的父母为了让顾建兵安心在岗位上值守,自行乘坐公交车来到石炭井国家气象观测站陪顾建兵过了个春节。看到年迈父母的那一刻,顾建兵终于按耐不住泪水,忍不住跪在了地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2015年以来,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石嘴山市气象局逐步对艰苦台站的工作环境进行改造,不仅翻新了办公楼,还从4公里外引来了自来水,维修了供电线路,安装了电地热和自启动发电机,使石炭井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基础设施、办公环境、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顾建兵的妻子也被安排到石嘴山市气象局办公室挂职,领导的关怀,组织的关爱,社会的认可,自动化设备的更新,更加坚定了顾建兵坚守深山的决心,增强了他为气象事业奉献青春的信心。
14年来,顾建兵扎根深山,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了气象站,与风雨相伴,与雷电搏击,用青春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来源:宁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