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5 17: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6月28日 | 查看:912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洪晓春,男,汉族,1969年2月出生,歙县杞梓里镇英坑村六组人,歙县林业局(桂林国有林场)职工。
事迹简介:1991年,22岁的洪晓春从许村林场调到水竹坑林场,不久,他便主动请缨前往最偏僻、海拔1000多米高的水竹坑林场瓦上工区,这一待就是28年。28年来,他用自己的行动坚守着对老场长许下:“耐的住寂寞,守护好林场的一草一木”的承诺。在他与妻子的细心守护下,4000余亩的山林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并培育出了近万株珍稀树种,保护了石鸡、杜鹃花等珍稀动植物。洪晓春先后荣获“黄山市优秀护林员”“黄山市五一劳动奖章”“黄山好人”。
主动请缨,前往偏远工区
1991年,22岁的洪晓春从许村林场调到水竹坑林场,因为瓦上管护站条件艰苦,没有人愿意去。新婚才6个月的洪晓春在当时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要去瓦上。为此,他主动跑到县林业局,当场在办公室写下保证书。
当他来到瓦上管护站时,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眼前的一切,仍然让他大吃一惊:这里没有公路,吃的、用的都要从十几里外山脚下的英坑村,肩挑背驼运上山来;没有电灯、电话,晚上点的是煤油灯;住所里只有一张窄小的木床、一个陈旧的水壶和一套简陋的炊具…直到2017年5月,办公场所才通上一部电话,一条宽带。平时在巡山时要想与外面取得联系,只有到一个小山坡去等待信息。
坚守承诺,不畏环境艰苦
当有人问洪晓春,这样的条件是否能够坚守住,是否真的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时,洪晓春回答:守护好林场的一草一木,就是我的职责所在。为了这句承诺,洪晓春用了28年的行动践行着。
瓦上管护站地型复杂,植被茂密,森林防火压力很大。晴天就是命令,洪晓春就背着干粮去巡山,7000多亩的山场一个来回就是十几公里。饿了,就靠在树荫下吃点干粮,渴了,就捧起管够的山泉水。瓦上管护站平均海拔有900米,冬天来的比较早,粮食、日用品都需要提前准备,寒冬有时大雪封山个把月,没有新鲜蔬菜吃,多年前他曾就着酱油汤下饭,现在总是备着一堆干菜、榨菜,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洪晓春同志扎根林区的决心,也丝毫没有消弱他对岗位的热爱。
动员妻子,共护千亩山林
由于多方原因,使管护站人员锐减,只剩下洪晓春同志和2位即将退休的人员。组织上根据他的工作表现,曾经2次来人征求他的意见,打算将洪晓春调到场部。可他不忘当初的承诺,当场就婉言谢绝了组织的照顾,并且动员妻子黄淑萍也从场部工区调到瓦上管护站,共同在这条件最差的工区坚守护林岗位。
28年来,这对护林员夫妻在千米之巅,相依相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巡山护林。面对多次选择,他们不慕名利、默默奉献。近万个日日夜夜,在洪晓春夫妇的精心守护下,瓦上管护站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他还与同事一道精心培育了近万株珍稀树种——马褂木(鹅掌楸)、200多亩生核桃、30多亩黄山毛峰茶园,保护了石鸡、杜鹃花等珍稀动植物。
洪晓春先后荣获“黄山市优秀护林员”“黄山市五一劳动奖章”“黄山好人”。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