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5 16:4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6月28日 | 查看:1552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于新辰,男,1991年9月生,涡阳县城关街道红旗社区居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专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工程师、西昌发射场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2018年5月获评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事迹简介:2011年,于新辰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场工作,在山沟里一待就是8年。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包括“嫦娥三号”“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风云四号”“北斗三号”等重大任务在内的共计50次、60多颗卫星的航天发射任务,在“北斗三号”“风云四号”等12次任务中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于新辰说:“闲下来的时候也想家,但是为了这份事业,我愿意坚守下去”。
站了十个小时到西昌
赶羊沟、菠萝沟、杨家沟……西昌发射场地处的大凉山以山高沟深闻名,沟沟偏僻,发射场就建在这些没有社会依托的深山老沟里。从这里到西昌市区,大概有60多公里的路程,所以科研人员自称为“沟里人”,外出叫“进城”,回来叫“进沟”。2011年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工程专业毕业后,于新辰的工作半径,就定格在西昌这个山沟里。
“当时毕业也有别的选择,包括一些在大城市里的科研所。”于新辰说,内心里讲,还是想做一些跟行业对口的工作。于是,他放弃了大城市,一头扎进了素未谋面的“沟里”。
成都到西昌距离400多公里,目前尚未开通动车。每天往返两地仍以绿皮火车为主。7月份的毕业季,炎热躁动。第一次到西昌的记忆,于新辰至今印象深刻。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先是飞到成都,然后转乘绿皮火车到西昌市。当时正值暑假,车票紧俏,买不到车票,他是站了十个小时到了西昌。
“交通确实不太方便。”于新辰说,真正到了之后,看到的跟想象中差不多。“毕竟西昌不是大城市,来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毕业没几年便成火箭专家
于新辰已在大凉山深处扎根近8 年。刚来这工作时,他的岗位是发射塔架的电梯操作员,每天上班就是在电梯里接送上下塔架的人到相应的楼层。虽然这看上去是不能再简单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丝毫大意,边工作、边观察、边学习,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和工作,他完全胜任了该岗位,并担任该系统箭上专业负责人,由于西昌发射场高密度任务的需求,他又再次被分配到火箭低温动力系统担任操作手,通俗的来说他的工作就是为火箭加注燃料,让火箭“吃饱吃好”。而这份工作却是卫星发射中心“最危险的岗位”。因为低温动力系统设计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的加注工作,低温推进剂温度极低且易燃易爆,测试流程复杂繁琐,发射之前要连续精神高强度集中、高强度工作8小时以上,他在这一系统一待就是7年。尽管才27 周岁,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司机”。
说他是“老司机”,主要还是因为于新辰“听声检漏”的本领。为练好气密性检查的基本功,于新辰经常对照图纸反复核对每一个接头状态,以至于后来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接头的位置和细节,被同事们称为“活图纸”。另一方面,为了能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漏点,他在气检过程中常常仔细辨听火箭贮箱和气瓶系统的声音,练就了“听声检漏”的本领,多次排除了故障。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看望驻四川部队某基地官兵时,接见了航天科技人员,其中有一张特别年轻的面孔,他就是于新辰。
“在得知我从清华毕业后一直在发射场工作时,习主席说:‘这么年轻就担任了骨干,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于新辰回忆说,习主席的话很温暖,让他备受鼓舞。
上学时是细致缜密的学霸
于新辰高中毕业于涡阳第四中学,涡阳四中的孙扬老师是于新辰的物理老师,说起这个弟子他充满骄傲“他高考时理综考了286 分(满分300 分),其中物理几乎是满分,高中三年各科成绩都非常稳定。他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做题仔细,思维缜密,试卷很少有涂改的痕迹,哪怕是上千字的作文,也几乎见不到一处涂改的地方;二是善于反思,举一反三,每次遇到难题,他都会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让老师推荐这个知识点的同类习题。他有一个成绩旗鼓相当的同学,他们相互竞争和交流,彼此分享经验,结果俩人都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大年初六,俩人都参加了我们学校的见面会,把经验和经历分享给了师弟师妹们。”
尽管天资聪颖,但于新辰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高三时,他每天至少用掉一根笔芯,书桌上堆满了草稿纸。”孙扬告诉记者,长相帅气的于新辰情商也很高,尽管毕业多年,也经常和老师们沟通交流,负责组织一些活动。
于新辰说:“小学时爱看课外书,我妈跑到阜阳的新华书店帮我买了一整套,花掉了父母半个月的工资。好在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小学升初中我是全县第一,中考时是全市第一。”不仅是学霸,于新辰还活跃在校内校外的多项活动中。热爱运动的他,完成了2009年和2010年北京国际马拉松全程比赛;热爱公益的他,是北京奥运会、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重大活动的志愿者。
会想家但仍希望守在深山
于新辰出身工薪家庭,父母都已退休,“平时和家人一周联系一次,父母就我这一个儿子,再加上我目前还是单身,身上承载的东西还是很多。”由于工作的繁忙,再加上交通不太便利,于新辰一般每年回家一次,“去年爸妈来看我,住了一个星期。”说起这件事,于新辰很是开心。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于新辰没有完全透露自己的工作环境。除了地处偏远,在低温动力系统工作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对此于新辰显得十分从容,“只要严格按照规程和要求去测试和操作,实际上是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的。此外,我们也是有相关预案的。”
在业余时间,于新辰在基地的生活主要是看书和跑步,“看书让我保持思考,跑步让我保持体能。闲下来的时候也想家,但是为了这份事业,我愿意坚守下去。”
“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徽涡阳人,我对老家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和思念。希望家乡的建设越来越好,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听说亳州机场建在老家,城际铁路也在规划,以后回家会越来越方便。”谈到乡愁,于新辰说会化乡愁为动力,用新的成就回报家乡。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