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4 16:49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4日 15版 | 查看:1474次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电影《八子》在全国热映。这部影片以当年赣南苏区一户姓杨的农民,把八个孩子送去当红军,全部在战场牺牲的故事为核心内容,真实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生动塑造了红军战士群像,赞美了革命英雄主义,讴歌伟大的苏区精神和红军精神。
影片的背景放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场上。由于党内错误的战略指导思想占上风,使红军处于极为不利的被动挨打局面。在红军命运大转折的紧要关头,广大红军指战员表现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战斗,顶住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坚决保卫苏区,保卫人民,保卫红色政权。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书写了工农红军一段最悲壮惨烈的历史。
影片焦点对准红军部队一个只有三十多人的排,故事集中在一次由防守转入突围的战役上,以此反映整个反围剿斗争的残酷,以及红军的胜利意志和信心。这支能攻能守的小部队承担着突破敌人的防线,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艰巨任务。最后他们以全部战死为代价,炸掉了敌人进攻路线的最后一座桥梁。就这样,杨家八兄弟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影片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成功地塑造了杨大牛、杨满崽等一批红军战士的形象,突显了这些农民子弟身上那种崇高的革命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杨大牛对党忠诚,意志坚定,有勇有谋,特别能打硬仗,是一个颇具凝聚力的带兵人,也是很有威望的优秀指挥员。他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战士活下来。如果说杨大牛体现出了红军战士的忠诚之心与牺牲精神,弟弟杨满崽则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英雄。白匪的暴行,哥哥们的战死激起了他参加红军报仇雪恨的决心。在血腥的战场上,他的精神意志经受了磨炼和考验,不仅成为一名钢铁战士,也把自己最初朴素的复仇心理慢慢转化为阶级斗争的理性认识,上升到为人类解放的意识,完成了思想的飞跃。许许多多农家子弟就是这样成长的,红军和红军的精神就是这样在打造的。这些红军战士们用他们的生命,组合成悲壮的“红军精神”,他们的群像构成了一座英雄的历史丰碑。
除了个体人物的塑造,影片没有忘记赣南苏区人民的伟大历史贡献和牺牲。作为重要的红色根据地,赣南人民养育了红军,也养育了革命。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是苏区人民挺身而出,把他们的优秀子女送到了红军部队。据历史资料表明,整个红军时期,这个人口并不多的地区就有二十多万农民青年加入了红军,许多人长眠在战场,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杨姓农民一家八子从军,就是赣南人民的典型代表。影片中的母亲,站在村头,等待儿子们归来的镜头,凸显了伟大的“苏区精神”,也让影片的思想内涵得以更加丰富深刻,人物形象更为感人。
影片立足新时代,史诗般地讲述了共和国缔造者的故事,就是要从红色历史和人民斗争中寻找到一种基因的传承,一种血脉的联系,一种继续前进的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中国正在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新的时代。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而共产党人的“初心”正是千万先烈、千万英雄的生命鲜血凝聚起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都要好好传承。
今天,复兴之路并不平坦。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还会面临许多困难,还要迎接许多严峻的考验,但有了“初心”,我们就有了自信,就有了智慧,就有了力量,就能开辟胜利的道路。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影片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是当代红色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也是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
(作者:张陵,系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评论家)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