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3 19:5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6月28日 | 查看:2134次
人物故事:
刘建平,男,汉族,197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岔口乡党委副书记、甘泉井联村党委书记、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甘泉井村全村135户、400余口人,地处山区,山大沟深,一无资源、二无企业,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2000年以前,村民主要靠几亩田地和外出打工谋生,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偏低。自2003年刘建平同志担任村干部以来,特别是2005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坚持吃苦在前、谋划在先、创新不断、实干到底、敬业奉献,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硬化了公路,打出了深井,绿化了荒山,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大棚,加快推进蛋鸡养殖产业,稳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甘泉井村村民生活和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刘建平同志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被山西省绿化委授予绿化奖章,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特级劳模”荣誉称号,被中共中央委员会、国务院授予“全国劳模”,被评为山西最美村干部,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甘泉井村先后被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乡村。
一、在发展增收上有所作为
刘建平同志团结带领支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从谋划甘泉井村发展入手,借助市县调整农业结构的好政策,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开辟村民增收的新渠道:一靠核桃树增加收入。规划发展了核桃树基地,引导群众种植了300多亩优质核桃。目前,已进入了结果期,群众看到了增收的希望,都说种下“摇钱树”,不愁没收入。这一棵棵“摇钱树”,正给甘泉井人带来更多财富。二靠大棚菜增加收入。设施农业是山区农村发展的方向。甘泉井村组织村民到外地考察设施农业发展后,依靠信用社小额贷款与市、县专项资金补助,发动村民建起了一排排蔬菜大棚,同时组织菜农学技术、学管理,并建立健全了销售服务体系,做到了随产随运、随运随销。目前,已发展到200亩,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漫灌滴灌,西红柿精加工,加工成西红柿酱、西红柿卤、西红柿辣椒酱。村民都说“建起聚宝盆,增收有保障”。三靠蛋鸡场增加收入。甘泉井村大力发展蛋鸡生产,在上级农畜部门的支持下,投资700多万元,建起了存栏16万只蛋鸡的大型养鸡场,并将鸡粪加工成为有机肥料,形成绿色循环的农业经济,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条重要渠道。四靠打深井增加收入。在上级水利部门支持下,筹资打了深井。有了水源,不仅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也为发展设施农业等产业提供了保障。目前,全村已经实现了“一人一亩核桃树,一户一亩大棚菜”的目标。村集体的积累增加了,村民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使工作有了支撑力,班子有了号召力,村民有了向心力,干群有了凝聚力,全村有了生产力。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比上年增长12%。
二、在实事实办上有所作为
刘建平同志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这些年里,立下一个规矩,就是每年都要办一两件实事,做到年年办实事,处处为民生,让全村人打心里相信党支部,大事小情都愿意听支部的话,村干部的服务真正融入到了村民的心里,体现在群众的中间,感受到老百姓的身上。
自2003年担任村干部以来,刘建平同志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把群众最需要、最关心、最想办的实事,作为工作重点,尽心尽力,抓紧抓好,甘泉井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带头捐钱捐物出力,组织村民靠义务工、自愿捐款修建了通村硬化路,改变了祖祖辈辈肩扛骡驮的历史,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了300多亩优质核桃、50亩樱桃,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00亩,建起了存栏16万只蛋鸡的大型养鸡场,发展全自动蛋鸡养殖产业。三是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广场,添置灯箱、漫画、好人榜,组建了文艺队,充实了农民书屋,解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四是为村民安装了路灯,装上数字电视,全村办理了局域网。五是按照村民申报、两委议定、群众表决的程序完成了6栋小二楼工程和农民公园建设。六是完成了深井自来水入户工程,建成3个蓄水池,设立了垃圾集中点,修建了水冲式新公厕,成立了保洁队伍,修建污水处理池,实施了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完成了天然气入户工程,新修盘山路5公里,启动万亩荒山造林工程,组织干部群众义务植树60万余株,荒山造林达4000余亩,村容村貌更加亮丽。七是建设了村级活动场所,让党员和村民有了议事的地方、活动的中心,成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解决了党员和群众活动难的问题。八是成立了甘泉井村规范权力运行建立治理新体系便民服务中心,村民委托办理的诸如交电费、取补贴款、收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手续等等事情,村干部和党员们代理办理。九是建起日间照料中心,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村里统一开灶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对家里缺劳力的家庭,组织党员干部帮助播种收秋。十是规划建设了“一园两路五区”工程,实现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园”就是建设100亩的农民生态公园。“两路”就是修建7公里的旅游公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铺设6公里的范家岩--老峪输水管路,解决800多口人的饮水问题。“五区”就是建设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区、全自动智能化蛋鸡养殖区、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特色采摘区、乡风文明示范区。
同时,甘泉井村以1+8联村模式抱团发展,积极发挥联村党委作用和村产业发展优势,将新建起的蔬菜大棚和日光温室,优先安排贫困家庭承包;新发展的林地、核桃园,优先让贫困农民管护;贫困户将政府拨付的产业扶贫基金,作为入股资金,加入甘泉井种植、养殖合作社,贫困农民既有工资收入,又领分红受益,进一步盘活各村闲置资源,带动周边8个村(包含3个贫困村)整体脱贫致富。
三、在班子建设上有所作为
俗话说,村子乱不乱,关键看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刘建平同志坚持把班子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一刻也不敢放松。一是突出先锋带头作用。带头就是党员干部想在前头、走在前头、干在前头。不管是修路捐款、打石运砂、挖渠饮水,都是刘建平同志和党员带头,干部带头。栽核桃树、种大棚菜,建鸡场,开始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怕风险,怕失误,刘建平同志和党员干部就先承包,先闯路,村民看到了党员干部实打实地干,也就放下心来跟着党员干,跟着干部干。二是突出思想引领作用。村党支部在抓发展促增收的同时,不分“淡季”、“旺季”抓思想教育,让党员接受为民教育、干部接受吃苦教育、村民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在村民享受天然气、污水收集、铺油路、自来水、住小楼的变化中,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创业的责任感和幸福的自豪感。全村16名党员和5名村干部,坚持心中装百姓、做事先为民,营造了发展一条心、谋事一盘棋、创业一股劲的良好局面。三是突出组织作用。甘泉井村党支部先后完善了班子建设、党员活动和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10多项制度,尤其是事关全村发展民生的大事要事都要按照村级治理新体系的程序和流程决定。为方便群众办事,建立了干部包户、党员包户、村民代表包户制度,党员干部由“被动受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群众找人办事”为“党员上门问事”,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了党支部权威。有的人说“这届党支部把群众都惯坏了”,党员们认为,不是“惯坏”而是“关心”,党员就是为群众服务的。“人心都是肉长的”,有党的思想正确引领,有党组织的有力支持,有一把手的身体力行,群众才会心甘情愿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来源:山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