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念过小学 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郭晋龙:在钢轨上书写传奇人生(图)

发布时间:2019-07-21 17:5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16日 03 版 | 查看:892次

  郭晋龙是铁路系统的“传奇”。这位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电工,参加工作前只念过小学,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刚参加工作时,郭晋龙的工作并不顺利。他参加电工学习班,别人上一期学习班就能学会,他愣是学了三期。但这没有阻碍他进步。

  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他就自学;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他就在家“捣鼓”。放假了,就自费到各地区看展,甚至还琢磨出一套学习英语的窍门。这种“笨”办法郭晋龙还有很多,他称这是自己的武林秘籍。

  作为焊轨段电工,郭晋龙的工作职责就是解决钢轨焊接设备出现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期,需要通过全程淬火工艺来提高钢轨的硬度,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难掌握火候,一旦掌握不好就会导致钢轨熔化,损失严重。

  郭晋龙和工友研发出了失速0.5秒报警装置,大大降低了钢轨烧化报废风险。报警装置研发成功后,郭晋龙和徒弟讨论,如果能再减少点时间是不是更好,再减少0.1秒有没有可能。可媒体却报道成了“降低至0.1秒”。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在郭晋龙的执着下实现了。

  在郭晋龙所有的发明创新中,最让他骄傲的是“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这一发明让他登上国家科技界最高领奖台,也让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铁路工人。

  2000年,郭晋龙在出差的路上遇到了几个铁路维修工人,他们抱怨说,焊好的铁轨运到现场都不能直接用,还得再打孔加装固定板,工作量太大了。

  郭晋龙是钢轨焊接的一线工人,但生产出来的钢轨却不能直接使用,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开始翻阅资料,研究钢轨焊接原理,了解焊接损耗原因,分析可替代加装固定板的装置,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怎样提高钢轨的焊接质量。

  通过测试和演算,新设备的雏形在他脑子里显现出来。他去了呼和浩特市的工厂,想要把实验模型变成实物,但好多工厂都拒绝了他。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个没有回报的投入,厂家都不愿意做“赔本买卖”。

  最终他和北京一家工厂达成协议,工厂借给他一个库房,他生产成功的产品允许工厂售卖。每到周五,他就坐火车来到北京,泡在库房里做实验。周日晚上,再回呼和浩特。

  郭晋龙用了5年时间研发出“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并投入使用,该技术还在2010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让更多的工友掌握大功率中频电源和钢轨焊接机的维修技能,郭晋龙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编写了《中频电源原理与维修》。他还奔波在全国各个铁路局,指导、教授工友更好地焊接铁轨。

  一个只念过小学的电工,能够登上国家级领奖台,郭晋龙说:“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做出成绩。”在他看来,很多问题都是一线工人发现的,“不论是技术工人还是科研人员,只要把工作做好,就有出彩的一天”。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