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17 21: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5月27日 | 查看:848次
人物故事:
徐明光,男,1954年生,萍乡市芦溪县高楼村村民。为了医治捡来的脑瘫儿子,他花光所有积蓄,哪怕希望渺茫也在所不惜;为养子四处求医,让他从令人羡慕的“万元户”一度成为家境贫寒的“困难户”,导致亲生儿子婚事告吹、家人不和,甚至妻离子散;当含辛茹苦抚养20年的养子生命走到尽头,他将养子的眼角膜和遗体捐献出来,希望养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他就是芦溪镇高楼村村民徐明光。
结缘 给他一个温暖的家
那是1999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林锡园像平常一样挑着包子到高安的上游瓷厂去卖。走到瓷厂时,下起了倾盆大雨。她便在瓷厂值班室门口躲雨,突然听到有小孩子的哭声和喘气声,四下寻找后,发现一个满脸黄泥、浑身雨水的孩子,正在雨里哭。孩子看起来两岁左右,但不会说话。手脚都被绳子绑着。解开绳子,也不会走路。看孩子可怜,林锡园便把他带回包子店换上衣服,并报了案。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徐明光和林锡园夫妻俩除了打理包子店,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于照顾这个捡来的孩子,以及帮他寻找亲生父母。他们联系记者,在报纸和电视台刊登、播出了寻找孩子父母的报道。徐明光还一头挑着包子,一头挑着孩子,走了10多公里路,四处贴启事,打听谁家走丢了孩子。期间也有不少丢失孩子的家庭前来认亲,但一直没有找到孩子的父母。
当时的徐明光因上世纪90年代初外出承包工程,手里有点积蓄。再加上多年前他有一个儿子在河里游泳时不幸溺亡,遇见高游时,他感觉“就像大儿子又回到了身边”。而他和妻子都是自幼丧父或丧母,知道一个孩子没有父母的苦处。因此,当寻找孩子父母和送福利院都未果时,他们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因为是在高安的上游瓷厂捡到的,所以给孩子取名高游。
2000年1月24日,徐明光办理了收养登记。但不久,他就发现高游睡醒时经常会身体抽搐,而且对声音没什么反应。带着一丝担心,2001年,他带着高游来到南昌一家大医院检查。结果发现高游天生聋哑并患有脑萎缩和阻塞性脑积水。听说孩子在8岁时能动手术治疗,徐明光下决心一定要把孩子带大治好。
坚持 再苦再累也不放弃
收养高游时,徐明光已经有两个儿子,且都已经十多岁,能帮着家里做事了。收养高游后,一家人忙于开店,只得请人帮忙照看他,每月花费数百元。好不容易等到高游8岁时,徐明光满怀希望地带着他赴上海求医,希望通过手术治好他的脑病。然而,医生告诉他,高游的病情被耽误得太久,即使做手术也希望不大。这句话犹如一盆冷水泼在徐明光心头,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多么希望能把高游治好!他曾经无数次憧憬着,做完手术后的高游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学习生活,感受这世界的美好。
为了这份希望和憧憬,20多年来,徐明光带着高游远赴北京、广州、湖南等地求治,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但依旧收效甚微。高游仍然不会走路,生活仍然不能自理,除了徐明光,几乎不认识任何人,更别说喊“爸爸妈妈”了。徐明光和妻子仍然要每天无数次地给高游清洗被大小便弄脏的衣物、床单和身体,每一顿饭仍然要一勺一勺地喂给他吃。然而,就算是这样,徐明光依然把高游当宝贝似的,走到哪里都带着他,每天晚上陪着睡觉,不让家人为他的任何事情责骂他。
痛心 重压之下妻离子散
原以为抚养高游只是添一张嘴吃饭,就算是残疾儿,只要多吃点苦受点累,也能带着他平平淡淡过一生。然而,徐明光没想到,这个捡来的孩子有一天会成为引发一场“家庭战争”的“导火索”,甚至让他承受妻离子散的痛苦。
2005年,徐明光的大儿子带着未婚妻回家。当看到这个又聋又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弟弟”和寒酸的家,那个原本准备商量婚期的姑娘,决然离去了。大儿子备受打击,和徐明光大吵一场后提着行李离家而去。没多久,二儿子也外出打工。两个儿子从此杳无音讯。妻子林锡园看到好端端的家变成这样:亲生儿子婚事告吹,养子治疗无望且需日夜看护,也不堪重负,在矛盾纠结中选择了离开这个让人伤心绝望的家。
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四分五裂,徐明光心里痛苦万分。一次次借酒浇愁后,他抱着高游哭诉:“游游啊,爸爸错了吗?”高游虽然听不到,也听不懂他的话,但看到爸爸痛苦的样子,还是伸出手,一只手抱着爸爸的脖子,一只手给他擦拭眼泪……
2005年10月13日,遭遇妻离子散的徐明光骑上一辆脚蹬三轮车,带着高游踏上了寻亲、治病的漫漫征程。
听说妻儿都在广州,徐明光便带着高游前往广州,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妻儿,同时为高游寻医问药。在三九医院,当被告知“孩子没有很大的治疗希望”时,徐明光感到一阵绝望。虽然有过短暂的动摇,但他仍然选择继续抚养高游。
实际上,早在高游被确诊为痴呆儿时,亲戚邻居都劝徐明光放弃这个孩子,但徐明光夫妇俩没有答应。“我既然收养了他,我就是他的爸爸。如果我抛弃他,就是犯罪。而且带了这么多年,也有了感情。”不仅徐明光对高游视若亲生,高游对他也非常依恋。徐明光说,高游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但每次他出门回来,高游总是会一边“啊啊啊”地叫喊着,一边用仅能活动的双手去抓他。
暖心 各方捐助帮渡难关
2006年,高游从三九医院出院后,身心俱疲的徐明光决定留在广州。他一边带着高游,一边在广州大学城旁与人合伙打鱼卖鱼。广东工业大学的几位大学生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在学校发起募捐,用筹得的几千元加上徐明光卖鱼挣得的几千元,帮他在位于番禺的大学城旁开了一家大排档,且一有时间就到大排档帮忙。徐明光说:“有时候我忙不过来,他们还会帮我照顾高游,给他喂饭。他们就像我的亲儿子一样。”
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捡到顾客落下的装有大额现金和银行卡的包,《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来到了徐明光的排档。之后,他的事迹相继被《南方都市报》和东方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徐明光的情况,纷纷向他伸出援手。江苏万达集团承诺承担高游2009年至2010年在上海进行康复治疗的费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脑瘫基金向徐明光捐赠了9万多元善款。徐明光告诉记者,当时还有很多人来到他的大排档,在吃完饭后留下几十至几百元不等的饭钱,默默地给予他帮助。
可喜终获家人理解
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徐明光熬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期。经过自己和媒体的多方打听,他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看到他两鬓斑白、苍老憔悴的样子,妻子“原谅”了他。在电视台记者的调解下,徐明光与两个儿子的关系也得到缓和。2011年,两个儿子仍留在广州打工,徐明光夫妻则带着高游回到萍乡,一起住在高楼老家新建的房子里。
失去音信的亲人又聚拢在一起,但眼前的困难和矛盾的焦点却不会自动消失和解除。因为患病,高游的生活不能自理,经常大小便失禁,徐明光和妻子如果处理不及时,家中便异味熏天。为了不影响家人,2016年,徐明光决定带着高游到离家30多公里的山上去养羊。妻子则带着孙子孙女留在老家。他在山上边搞养殖边照顾高游,生活了一年多。
2017年,当地政府担心徐明光年纪渐长,和高游在山上缺乏照应、不安全,要求他回家,并给他提供了养殖场地。回到家的徐明光白天除了干农活,至少还要花3个小时的时间在高游身上,晚上睡觉至少要起夜三四次,看高游被子有没有盖好,有没有摔下床去;吃饭时两人共用一只碗,你一口我一口地喂。
在看过许多媒体对徐明光的报道后,大儿子终于理解了父母深沉博大的爱。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给他们,在信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歉意和理解。那一刻,多年来存在于父子间的冰雪终于消融。今年春节,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捐献 回报社会让爱延续
欢乐的春节过后不久,久病的高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2月22日,高游病危,徐明光致电芦溪县红十字会。因他已于2017年4月签订捐献高游遗体和眼角膜志愿书,芦溪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联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确认高游死亡后,又及时联系省红十字会。最终,确定江西新视界眼科医院接受眼角膜、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接受遗体。
高游捐献的一对眼角膜将为两名失明患者带去光明,而遗体则用于医学研究。徐明光说:“高游永远都是我的好儿子。我这样做,是希望他的生命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来源:江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