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16 21: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5月27日 | 查看:843次
人物故事:
宗友银,男,群众,1960年12月生,现为南昌市安义县东阳镇马源小学教师。
宗友银是众多普通乡村教师中的一个,但相比其他教师,他又有着许多不平凡之处。他8岁因伤致残,现在每天拖着一条半腿往返于两个学校之间;他40年如一日扎根边远山区,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他44岁自学英语,教出的学生英语成绩全镇第一;他数次主动留守边远山区教学点,哪怕只剩一个学生,也用心传道授业……
艰苦环境动摇不了教书育人的决心
宗友银,1960年出生于东阳镇马源村砀山村小组,安义县最东北边的一个村庄,与永修县滩溪比邻。1979年,村里唯一有高中学历的他被推荐到青湖乡山家小学(后因青湖乡撤并,划归到东阳镇)任民办老师,自此开始了长达40年的在三尺讲台上做孩子王的生涯。
宗友银任教的山家小学坐落于大山腹地,交通十分偏僻,距离镇上10余里路,距离家8里路,从镇上去学校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学校常年缺水,也没有住的地方。每天上完课,都要走山路回家,正常人20多分钟的路程,一瘸一拐的宗友银要走上个把小时。后来山家小学撤点,宗友银调到新华小学任教,离家就更远了,有18里路。学校也常年没水,上半年靠雨水,下半年要到几里外的村庄挑水喝。谁都知道,那时的民办老师待遇少得可怜,一开始只有一点点中餐补助,后面每月是17.5元,直到1997年每月才涨到90几块钱。这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一人尚且艰难,对于要养活父母以及四个小孩的宗友银来说,更是杯水车薪。因此,宗友银大半辈子都是靠借钱过日子,一路熬过来的。
“逢年过节,他家里都是没钱买肉吃的,1992年的春节,还是村里邻居凑了三斤肉给他过年。”陈立峰是宗友银多年的好友兼同事,他对宗友银遭遇的困难生活,印象十分深刻。他告诉记者,宗友银母亲常年患有胃病,后来恶化成胃癌,每去一次医院,住院费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借来的。
艰苦的环境从来没有动摇宗友银教书育人的决心,反而磨练出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让乡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宗友银在教书之余,不断丰富自身学识。1997年,他考取了南昌师范学校,并进入了正式教师队伍。2004年,为让山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跟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能学习英语,44岁的宗友银又拾起英语书籍,听着录音机开始学习外语,不懂之处还得打电话请教读高中的儿子。让人称奇的是,他教出的学生英语成绩在全镇期末统考中名列第一。2006年,为便于教学和学习,宗友银又开始学习电脑,并积极投身教研活动,他结合教学实践撰写的论文先后过获得全市二等级、全县一等奖。
独自坚守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开爱
安义县30万人中常年有18万都在外务工创业,有接近50%的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为让这些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开爱,宗友银可谓操碎了心。
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十分顽皮和怪异。有个叫陈家艺的学生,是全校出了名的“逃学大王”,经常躲在学校附近不来上课,一周只能见到一两次面,老师和家长都拿他没办法。宗友银接管以后,通过多次家访、数次谈心后,发现陈家艺是由于学习压力太大,对学习产生反感,逆反心理很强。为此,宗友银只能小心翼翼的通过言传身教去引导他,用师爱师德去感化他,时刻担心方法过激或言语不当,在教学中也尽量减轻他的压力,对他多鼓励、多表扬。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细心引导,陈家艺再也没逃过学,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
2002年,为整合教育资源,山家小学与马源小学合并,只留下三个低年级班级,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不少的老师都争先恐后的选择调离。为让山区的孩子们继续接受教育,宗友银毅然选择留守,一个人带了三个年级,实在忙不过来又把当代课老师的女儿叫了过来,两父女一起为山区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2005年,山家小学撤点,宗友银调入了马源小学。没多久,新华小学也被合并到了马源小学,同样保留了低年级班级。考虑到宗友银年纪大、腿脚不便,学校没有安排他过去任教。但看到几拨被安排过去的老师都打了“退堂鼓”,新华教学点面临缺老师不能开学时,宗友银又自告奋勇申请到教学点教学。同时,为便于工作,宗友银还说服妻子,一起搬到了学校吃住。
2013年,新华教学点只剩3个学生,均为留守儿童。为照顾好这3个孩子,宗友银既为人师、又为人父,不仅把他们都安排在学校吃住,还帮他们洗衣做饭,辅导功课,孩子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宗爸爸”。今年,新华教学点只剩下正在读三年的李正东一个学生。由于老师编制紧,宗友银还得在在马源小学任教,每星期有近20节课。宗友银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他每天早上从村庄里用电动车接上李正东,一同前往马源小学上课,中午,载着李正东到新华教学点吃中饭,下午放学后送李正东回家。天天如此,让在马源小学任教的几位年轻女教师无不感佩,说到动情处,眼中噙满泪水。
艰难抉择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业和前程
“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照顾好生病的母亲,即使是在她最后的时刻也没能陪在她的身边。”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宗友银为山区孩子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但对于家人,他一直感到十分内疚。
宗友银的母亲常年患有胃病,身为家中独子的他因为要照顾学校的孩子,不能时刻陪在母亲身边,甚至母亲两次手术都是妹妹去照看的。2006年的12月,母亲病情恶化,被送往南昌抢救。宗友银想请假去照顾母亲,但又考虑到临近期末考试,这时请假肯定会耽误孩子的学业。一边是生养自己的母亲,一边是难以割舍的孩子,宗友银内心十分煎熬。艰难抉择之下,宗友银选择了学生,但也因此错过了见母亲最后一面。母亲过世后,妹妹跟村里不少人都埋怨他没有良心。面对家人及邻居的不理解,宗友银有苦难言。他每次都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照顾母亲是儿子天经地义的责任,当初,父母为了供我读书,三个妹妹只好辍学。她也是希望我学到的知识能有用,所以不能因为家事耽误几十个孩子的学业。我这样做,母亲在天之灵是会理解的”。
宗友银一心扑在孩子们身上,根本没时间顾及家里。家中两位老人、四个儿女开门七件事,就全靠宗友银的妻子一人操持。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这都不算什么。耕田耙地这些本是男人干的活,他妻子全会。妻子对宗友银也埋怨、也吵过架,但之后仍还是默默地扛起了家庭的这副重担。宗友银回忆往事,十分感慨妻子为他、更为这个贫困的家所做的一切,他说妻子是天底下最好的女人,自己最对不起的是他相濡以沫、贫贱不移的妻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宗友银用40年诠释着爱与责任,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山区孩子,并且,他还一直在奉献着,这正是人民教师最高尚的师德与师魂。
来源:江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