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09 16: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5月27日 | 查看:2367次
人物故事:
陈光权,男,1953年生,广西北海市涠洲岛一名普通的岛民,义务建造并守护着“马拉港”。
陈光权为了渔民能够安全出海捕鱼、为了打渔回港的渔船能有躲避风雨的地方、为了维护渔民的身边利益,义无反顾当起了现实版“愚公”,用了30年的时间,搬运了200多万块石头,徒手建造船舶避风港——“马拉港”。
一头牛,一根铁杵,一副手套
以前听朋友谈论“愚公移山”时,总带着几分戏谑,总觉得不切实际,真的有人能将如此枯燥乏味的事情做下去,还不求回报?但听到陈光权的故事,我们都会明白其中深意。
涠洲岛东面以前是没有港口的,附近渔船回港都要绕到西边去,但距离最近的一个港口也有十几公里,船需要开一两个小时才能抵达,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根本来不及躲避,出海渔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 不到保障。
1986年,涠洲岛遇台风,东面100多艘渔船来不及赶到避风港,被滔天巨浪掀翻,损失惨重。从那时候开始,陈光权便有了建立港湾的想法。在涠洲岛东部海边有一条小沟岔,是建造海港的首选,但是这个地方正对着风暴方向,风急浪高,施工存在困难,正因如此,很多人有这个想法,却没有付诸实践、望而止步。而陈光权却没有打退堂鼓,他迎难而上,说干就干。当时他手上只有一头牛、拉着一辆自制的牛车,扛着一把耕田用的铁耙,拿着一根铁棒和一把铁铲,还有一副纱手套。在这些装备中,牛车是用来拉石块的,铁耙是用来耙沙开航道的,铁棒是用来撬石块的,铁铲是用来挖沙开路的。陈光权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进驻只有一个人的建港工地。
30年如一日,累死20多头牛
1989年,好不容易建好的部分堤坝,在一次台风中被海浪全部冲垮,石料被海水冲走,连带着之前的努力一并消失。可即便如此,陈光权也从未想过要放弃。堤坝倒了,就重新来过。拉石料、砌堤坝,陈光权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这件事情上,“马拉港”每一块石头,都是陈光权的心血。
有人问他,这样值得吗?他说:“值得啊,牙齿搬掉了我都不怨。”由于长期搬重石,陈光权经常咬紧牙关,长期如此,引起牙齿松散、脱落。因为心底有这样一份坚持,他从未想过放弃。而这一份坚持,大家都看在眼里,纷纷伸出援手,只要空闲,就主动过来帮忙,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造福大家的事。
30年如一日,每天超负荷的劳作,几千斤的石料来来回回拖运,牛都累死了20多头,陈光权也不再青春年少,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马拉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马拉港”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它让百艘渔船可以放心出海,就近回家。
同船合条命,小我成就大我
现在的马拉港里停了很多渔船,大家打心眼儿里佩服和感谢这位“愚公”,捕鱼归来时,都会给陈叔留些新鲜鱼虾。
在涠洲岛,客家人祖祖辈辈流传着一句“轻霜打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的谚语。他们世代遵循着“同船合条命”的精神,在共同利益面前,人们可以牺牲自我的利益,用小我来成就大我。
“愚公移山”移的就是一份坚持,300多米的简易港口,在这片广西最大的海岛上,续写着传奇。
来源:广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