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08 10: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4月 | 查看:816次
人物故事:
56岁的黄燕明家住赣州市宁都县湛田乡李村村坨下小组。他是妻子的卫士,陪她出门散心,看病,照顾起居;他是家里的顶梁柱,照顾孩子,发展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他是乡邻的模范,爱家护家,诚信友善,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文明。
用爱心汇聚力量
宁都县湛田乡李村村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村庄,1990年10月,黄燕明与宁都会同乡谢家坊村姑娘罗连秀结为连理。夫妻恩爱,举案齐眉,第二年生下女儿。小两口的甜蜜日子刚开头,正憧憬着美好生活,不幸却悄然而至。
同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罗连秀突然下肢剧痛不已,不能站立。黄燕明带着妻子,辗转县人民医院、赣州、南昌等地医治,半年多过去了,罗连秀也不见好,被医院确诊为格林巴氏综合症。腰部以下麻木失去知觉,双下肢完全瘫痪,只能与轮椅相伴。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跌入冰窖,正当青春华年,妻子罗连秀不甘心坐轮椅度过一生,借钱四处求医,为治病欠下了一身债,嗷嗷待哺的女儿加上瘫痪在床的妻子,黄燕明一家陷入了困顿之中。
黄燕明八十年代毕业于江西省重点中学宁都中学,也算是村里的文化人。虽然没有上大学,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打工潮盛行,很多内地农民南下捞到了一桶金回来,外出求职和创业的机会在向黄燕明招手,但是为了照顾妻子和孩子,他留在了家里,留在了农村,既当爹又当娘,里里外外都靠他一人。
罗连秀久病,心情烦闷,夫妻间时常会拌嘴、吵架。“嫁到了我家,就是我家的人,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我不会丢弃她”黄燕明憨厚地说,吵过之后,他总是反省自己,主动向妻子道歉。为了更好照顾妻子,黄燕明学会了按摩,经常推着妻子出门散心,依着妻子饮食起居的规律,细心照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要孝顺老人,下要关心孩子,还要照顾妻子,这个朴实的汉子一做就是二十八年。
用勤劳改变命运
“千古以来都说勤劳才能致富。无论上山砍柴下田种粮,还是摆地摊做小工,只要去拚、去博、去奋斗,困难总能克服,生活总能富裕。”面对困难,黄燕明并未等靠要。他养过草鱼,遭遇洪水,满塘的鱼曾被冲走;他摆过货摊,因利润小而难以养家糊口;他做过小工,工作时有时无,不能长久。虽然黄燕明尝试过多种产业均告失败,但是他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从未停止过奋斗。2015年,他选择了几项稳定产业,养殖黄牛6头、种植白莲5亩、种植优质稻13亩。
每天清晨黄燕明料理好妻子,就把牛群赶到村头溪边吃草放养,接着就开始下地干活。白莲和水稻是湛田乡的传统产业,黄燕明不善言辞,不过有文化,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掌握了技术,从早干到晚,从春种到秋收,干完了地里忙家里。
而妻子罗连秀也相当自强,丈夫的辛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强的她不愿终日躺在床上。天长日久,慢慢学会了借助藤椅的支撑,用双手做饭、切菜、劈柴、洗衣、扫地和照看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尽量减轻丈夫的负担。
随着女儿的长大成人,可以帮衬家里,各项产业稳定发展。黄燕明,凭着一双勤劳的手,一颗善良的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坨下小组进行新农村建设时,盖起了两层楼的新房,添置全了家用电器,女儿外出务工赚钱,一家人终于可以衣食无忧,2016年年底黄燕明一家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用行动感动他人
黄燕明的事迹在山村广为流传,影响较大。在宣传脱贫攻坚典型中,黄燕明现身说法,用他朴质的语言,详实的实例,真挚的感情打动、感染、促动更多的贫困人群。“他家这么困难,生存路上从不言败,我要向他学习。”湛田乡长乐村村民廖林生从乡里脱贫宣传栏上了解了黄燕明的故事后说,自己也从意志消沉的贫困户变成了奋发向上的肉牛养殖大户,也成为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脱贫路上,每一位发奋图强者,不管是第一书记,县乡干部还是贫困户,只要在奋斗的路上,就是大家的榜样。”湛田乡党委书记黄云耘介绍说。黄燕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常说:“我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摆脱了贫困,以后我将继续努力,和大家一起奔向小康生活”。
来源:江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