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06 11:00 | 来源:三门峡日报 2019年06月05日 第03版 | 查看:1107次
编者按
60年前的这一天,1959年6月5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第二次来到三门峡。6月5日至6日,他先后视察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市钢铁厂和虢国车马坑等处,并听取了三门峡市委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党委的工作汇报。视察结束后,他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长信,就三门峡今后如何布局、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军如何更合理地使用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与三门峡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派遣大批地方干部赴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工作,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关心三门峡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布局,关心着三门峡人民群众的生活,心系百姓冷暖;在改革开放时期,他关注着三门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
如今,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站在这片美丽宜居的土地上,重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三门峡的深厚情缘,将会激励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砥砺前行,开拓奋进,把三门峡建设得更加美好!
新中国成立后至1961年,习仲勋同志曾“三进”河南省,到过三门峡、郑州、安阳、新乡、焦作、洛阳、长葛等市县,在田间地头、在生产一线、在老百姓的院落里,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给党员干部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1958年到1959年间,习仲勋同志赴河南省的调查研究有两次,第一次是1958年4月21日至25日,他陪同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副总理专程到河南视察工作,来到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工地和陕县大营农业合作社、偃师县(今偃师市)东寺庄村,了解“大跃进”运动中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情况和存在问题,此时习仲勋同志的职务是国务院秘书长;第二次是1959年五六月间,他担任副总理近一个月的时候又一次来到河南调研,这次他又视察了三门峡。
一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上多泥沙河段首先兴建的一座拦河控制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经历了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曲折道路,是治理与开发黄河的一次重大实践。历史上,黄河洪水灾害十分频繁,因此,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强烈而又迫切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把“根治黄河”的重任毅然担当了起来。早在1952年,毛泽东主席就亲临黄河视察,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1954年,“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成立,1955年,委员会对整个黄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后,制定了《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计划》,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就是这个“规划”第一期工程中的首要工程。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这个黄河规划是我国治黄历史上第一部全面、完整、科学的综合规划。当时,苏联把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作为援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苏联电站部列宁格勒水电设计分院负责设计,中苏两国围绕着三门峡工程的宏伟蓝图,紧张地筹划起来。
1957年4月13日,新中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1958年4月21日,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陪同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副总理亲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工地召开现场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中央领导同志到达三门峡后,详细询问了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看望了建设工地的工人们,对他们的生活、健康、安全、学习等情况非常关心。
4月21日晚至24日,习仲勋同志陪同周恩来总理、彭德怀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晋陕豫、水利电力部、黄委会、黄河三门峡工程局的负责人及有关方面专家参加的协调会,听取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
经过多次讨论协商,4月24日晚上在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办公大楼内举行了总结会议,彭德怀同志和习仲勋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习仲勋同志在讲话中分析了国家要在三门峡建设大水库的理由,主要是为了防洪和综合利用,实现防洪、拦沙、发电、灌溉和航运等综合效益。4月25日上午,周恩来总理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作了长达两万字的总结报告,他深刻阐述了上游和下游、一般洪水和特大洪水、防洪和兴利、局部和整体、战略和战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在总结中确定了几项原则:第一,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的目标是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为辅,先防洪后综合利用;第二,上下游兼顾,确保西安,确保下游;第三,不能孤立地解决三门峡问题,要同时加紧进行水土保持,整治河道和修建黄河干支流水库;第四,从全局考虑,留有余地,争取降低泄水孔底槛高程。
1958年的现场会议综合了包括习仲勋同志在内的多方面意见,最后国务院作出了工程分期修筑、分期移民和分期抬高水位运用,并降低泄水孔底槛高程的决定。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对人民群众饱含深情。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始终是他关心的问题,不管走到哪儿,他都要找机会去看望农民兄弟。
4月24日下午,习仲勋同志还陪同周恩来、彭德怀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等20余人,视察了陕县(今陕州区)大营农业合作社。
在大营农业合作社视察期间,习仲勋同志徒步三个多小时,先后视察了棉田、水利设施工地、青年试验田、卫生所、水库工地、商店、农具修配站、面粉厂等。在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他与群众促膝交谈,许多人手上还沾着泥土和油污,来不及擦洗,他便紧紧握住他们的手。他关切地询问粮食是否够吃、入社之后是否满意、村里有没有传染病等。光听还不够,他还走进农户家,亲自掀开粮仓或储备粮食的大缸察看农民家中粮食的储存情况,掀起锅盖看看做的啥饭,摸摸被褥看看是否暖和。他反复叮嘱随行的同志:“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扎根到人民群众当中,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广大群众有着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智慧,不抓紧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我们对不起老百姓呀!”
习仲勋同志对大营各项工作给予了鼓励和赞扬,并希望大营村继续发展农业机械,改善生产条件。他质朴无华、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疾苦的工作作风使大营村干部群众备受鼓舞。
二
1959年5月26日,此时的习仲勋同志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刚刚接近一个月。从5月26日至6月6日,他在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杨放之、河南省副省长李庆伟的陪同下,历经安阳、新乡、焦作、洛阳、三门峡,用了十多天的时间,走访了许多工厂、机关、农村。“大跃进”的严重后果此时已经显现出来,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询问了解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予以及时指导,能纠正的他予以及时纠正,能帮助克服解决的困难他当场予以解决。
1959年6月5日至6日,习仲勋同志一行视察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市钢铁厂,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作了重要指示。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上,习仲勋同志观看了混凝土拌和楼,察看了围堰和坝体的施工情况,并参观了三门峡工程展览馆。在市钢铁厂视察期间,他与干部、工人进行了亲切交谈。视察后,习仲勋同志又听取了市委和工程局党委的工作汇报,并对三门峡工程的建设和三门峡市各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他再三强调:在三门峡工程建设中,在保持浇筑混凝土数量的情况下,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质量,要教育职工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在钢铁生产上,要进一步抓住重点、保证重点,做好整顿和炉子的改造工作,保证第三季度能够正常生产,生产出合格的铁。
在三门峡市视察期间,习仲勋同志专程考察了虢国车马坑,赞赏三门峡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要求文物部门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提升三门峡市的城市品位,不断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三门峡视察结束后,习仲勋同志离开三门峡一路西行到陕西省继续视察,十多天在河南各地的所见所闻让他思考良多。三门峡工地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忘我工作的场面使他深受鼓舞,而亟须解决的问题又使他夜不能寐。他善于发现问题,在把发现的情况及时汇总报告给周恩来总理的同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建议也能同时提出来。比如说,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兴建,巍然崛起的这座工业城市“市区工业如何布局,水陆交通如何安排,特别是水运系统如何建立,以后港口的修建”等中长期的问题,他在视察时已经开始考虑了。再如,参加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数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习仲勋同志认为,“他们是一支有现代装备的又经过严格锻炼的工程队伍,太宝贵了,国家应该把它用在必要攻取的重点方面。”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习仲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独特优势。6月7日,他奋笔疾书,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
总理:
我于六月四日晚抵三门峡,第二天参观了截流和筑坝工程,并听取了汇报。我看三门峡工程基本过了月可大功告成。六月份再上去十万混凝土方,即可起部分拦洪作用。所需材料能够跟上,明年六月底即可完成全部拦洪工程,并可争取于国庆节前安装好一台电机组。
三门峡截流围堰标高三百零八点五米,可承担部分拦洪作用,如遇一九三三年洪峰,则对围堰本身压力很大。因此,六月抢工,把主坝提高到三百一十米,作为第二道防线,以防万一。自三月份起,每月上坝混凝土都在十一万方至十二点三万方,六月份只上十万方混凝土,即可将主坝拦洪部分提至标高三百一十米。我看如遇较大洪峰,紧张一点,问题不会出。
三门峡水利工程在明年基本完工后,市区工业如何布局,水陆交通如何安排,特别是水运系统如何建立,以后港口的修建,后者早施工比拦洪后再施工,要方便得多,便宜得多。还有几万职工人员下一步如何转移的问题,都应早准备,迟一月两月就是很大浪费。这一支有现代装备的又经过严格锻炼的工程队伍,太宝贵了,国家应该把它用在必要攻取的重点方面。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今年内拟出规划,建议中央指定专门机关全面考虑,早比迟好。
三门峡工程数量不成问题,质量也不坏,但今天的中心问题还是讲求质量,这是千年大计,必须保证质量是中国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我反复和他们谈到了这一点。
……
致以
敬礼!
习仲勋
六月七日于渭南
当年,习仲勋同志向周恩来总理提议要保留下来“用在必要攻取的重点方面”的这支能打硬仗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队伍,从那时起,在我们伟大祖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他们的足迹遍及青铜峡、三盛公、西津、丹江口、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水利水电工地,成为我们伟大祖国水电施工的骨干,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年习仲勋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健康、学习的点点滴滴,伴随着他们前进的脚步传颂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水利水电工地。有的老同志一聊起习仲勋对他们这支队伍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便热泪盈眶,他们对习仲勋同志的敬仰和缅怀之情溢于言表。
三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20世纪50年代动工兴建,蜚声中外;60年代探索改建,初见成效;70年代试验发电;80年代加强管理,发挥综合效益。
经过1964年至1978年间由中国自己的力量实施的两次改建,三门峡水利枢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获得成功。泄流排沙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上解决了库区泥沙严重淤积问题,有效地保存了水库的库容,在确保下游防洪安全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保证了下游凌期安全,并利用凌期蓄水为下游春灌调泄了流量。如今,历史上屡遭旱灾的下游两岸连年丰收,成为粮棉生产基地,稻麦飘香,绿树成行,一派兴旺景象。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创造了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利设施的成功经验,并被国内外许多重大水利工程所借鉴。从三门峡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改建直到管理运用的实践表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改建和现在采用的运行方式是成功的。
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兴建,一些服务性的辅助企业(如工程局机械修配厂等)陆续兴起。为了解决生活供应上的问题,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为了运输的方便,修筑了道路,同时兴办了公共福利事业与卫生、文化娱乐等各类服务场所。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取消了三门峡工区,成立了三门峡市。从此,这里平地起高楼,荒原建工厂,全市自然面貌、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大大改变,商业网点遍布全市,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我们高兴地看到,今天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良好,发挥着防洪、防凌、调沙、蓄水、发电、灌溉、减淤、供水、航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今天来看,这个综合效益是巨大的。库区及周边水域辽阔、湿地广袤、物种丰富、绿树成荫、生态良好,每年冬季,白天鹅的到来为三门峡引来了举世关注的目光,无数游客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三门峡观赏白天鹅,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给三门峡带来了“天鹅之城”的美誉。
今天的三门峡市以崭新的面貌崛起在黄河之滨,经过60年的建设,以昂扬的姿态矗立在豫西大地,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4年,国务院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三省”即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四市”即三门峡市、运城市、临汾市、渭南市)积极探索实践,加强交流合作,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区域联动发展,由此形成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三省四市人民和睦相处、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良好局面。
对于习仲勋同志提出加强文物保护的要求,三门峡市一直非常重视。1984年,将首次发掘保留下来的M1727号车马坑原地原状建起虢国车马坑陈列馆;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考古队联合对虢国墓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发掘;2000年,在第二次发掘的虢国墓地遗址上建成专题性博物馆——虢国博物馆。
滔滔黄河水,砥柱铭功勋。
6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习仲勋同志对三门峡人民的关心和爱护,对三门峡城市建设的关心和重视,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队伍的重视和关怀,对三门峡改革开放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三门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展望未来,全市人民决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发力“三次创业”,持续改善民生,把对习仲勋同志深深的思念、深切的缅怀和无比的敬仰化作前进的强大动力,在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本文策划/江山 张兰印 孙光华)
参考文献
三门峡水库运用经验总结项目组编:《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研究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王化云:《我的治河实践》,黄河水利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革命史资料(8)》,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
《名人传记》杂志,1999年第1期
《习仲勋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习仲勋传》(上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杨庆安,龙毓骞,缪凤举主编:《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与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贾福海,夏其发主编:《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查史》,地质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