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将正常教育交流政治化,背离两国民心

发布时间:2019-06-05 19:46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04日 08版 | 查看:1143次

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生建学还记得,40年前,根据中美双方达成的谅解,第一批52名国家公派的赴美留学人员于1978年年底抵美,开启了中美教育交流新篇章。

  40年过去了,中美两国留学教育交流持续稳步发展。“2018年,国家公派赴美留学人员达10313人,从52人到10313人,40年增长了198倍。”

  正当中美教育交流迈入快车道的时候,波折出现了。美国政府将正常的教育交流政治化,诬陷我国学生学者从事“非传统间谍”活动,还冠以“中国渗透论”。种种手段,严重影响了我国学生学者在美学习、研究工作,伤害了他们的感情。6月3日,教育部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学者出国留学前加强风险评估。

40年来两国教育交流第一次受到严重阻碍

  “随着教育交流的放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40年来尽管两国关系出现过波折,但人文教育领域几乎没有受到过严重阻碍。而这次,是40年来的第一次。”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专家吴心伯告诉记者。这个“第一次”会带来哪些影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程家财告诉记者,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部门将部分正常中美教育交流合作活动政治化,冠以“中国威胁”“中国渗透”之名进行打压,诬陷我学生学者在美国开展“非传统间谍”活动并进行无端滋扰,对我部分专业赴美学生进行签证限制,延长签证审查周期、缩短有效期,拒签率上升。“比如我的一些同事去美国参加学术会议,下个星期开会,这个星期忽然通知要进行背景审查,等调查清楚,三四个月就过去了,早已耽误了会期。”吴心伯进一步补充。生建学则援引资料表示,2018年以来,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留学人员赴美签证申请采取逐步收紧的背景审查,对美国教育科研单位接受中国留学人员也施加诸多限制,导致部分已获公派留学资格的留学人员无法获得赴美签证,难以按原计划派出。“6月2日,我驻美大使馆发布‘提醒中国公民申请赴美签证特别事项’,近日美国政府开始要求美国签证申请人提供社交媒体账号信息。美方进一步收紧其签证政策,留学人员将面临日益苛刻的赴美签证申请审查。同时,持有效美国签证并不表明一定可以进入美国,还要过美边境执法人员这一关,近日持有有效美国签证但仍无法顺利入境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在上述背景下,教育部于6月3日提醒广大赴美留学人员加强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做好相应准备。

美方行为不符合时代潮流与发展大势

  从教育开始的两国文化交流互鉴,此刻变得微妙起来。“美国在人文教育交流领域对我们歧视性对待,伤害的是两国民众和学者的心”,吴心伯说。

  生建学则表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之下,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收紧中国留学生签证政策,千方百计阻挠中美之间正常的教育交流及人员往来,不利于中美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往来。“国际合作是持续推动知识进步与创新的关键,国际正常的学术交流不可或缺,合作贡献才能创造出世界更美好的未来。”

  “可以说,美方的行为正使中美教育交流合作遭遇寒流。作为留学服务机构,我们认为美方的行为是错误的,不符合时代潮流与世界发展大势,与中美两国的民心背道而驰。”程家财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文明都需要从其他文明汲取养分、择善而从。加州大学教授布鲁斯(Albert Bruce)等人近日在《科学》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美国对外国学者的排挤,以及不再支持年轻学者对新想法的探索,是对美国科技继续繁荣发展的严重威胁。有评论称,美国之所以能位居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是因为长期以来依靠研究型大学的贡献。”程家财表示。

  有学者指出,40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我国先后出现了“留学热”和“回国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达585万人。据统计,我国70%的高水平大学校长、80%两院院士、90%的长江学者具有留学背景。

  “作为我国教育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留学事业的发展不但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了我国高校的现代化改革,也在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程家财说。

教育交流是民之相知、国之相交的基础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讲述了中美人文交流中的故事。

  “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有来自美国许多名校的一百多位优秀青年学生陆续来此求学。如果把帮助他们求学和成长的过程比喻为一场接力赛,美国的大学跑出了第一棒,我们跑的是第二棒。他们在美国求学期间开始对中国发生了兴趣。到了燕京学堂以后,他们得到了满足知识兴趣的实地环境和条件。他们在北大的课堂里,听到来自北大理、工、文科各个学科老师关于中国和世界的讲述;广阔的中国大地更为他们准备了走进实际、走进生活的社会大课堂。”

  这是全球化的大环境创造的一个小环境。青年人互相激发灵感、补充知识、畅想未来。许多美国学生告诉袁明,这是他们人生“最难忘的经历”。

  生建学说,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会见哈佛大学校长巴科时指出,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础。我们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巴科也明确表示,美中高校等教育文化机构保持和深化交流合作对促进美中关系十分重要。

  近期,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密西根大学等美国知名高校纷纷发声,支持教育开放和国际交流。耶鲁大学校长强调“开放是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取得卓越成就的关键,也必须始终是耶鲁大学的标志”。

  “我们始终支持教育交流与合作,并希望中美教育交流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为此我们将继续做好中美政府间的学生学者交流项目,继续实施好与美国一流高校合作设立的奖学金,以交流促理解,以教育促发展。”谈到未来,生建学告诉记者。

  而程家财则表示,教育交流是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对促进中美民之相知、国之相交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作为留学服务机构,我们始终坚定贯彻落实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鼓励中国学生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习交流,同时,也努力为各国学生来中国学习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姚晓丹)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