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护士节遇到母亲节,她们说…… (组图)

发布时间:2019-05-12 22:25 | 来源:人民网 2019年05月12日09:00 | 查看:2032次

致亲爱的你,我的护士妈妈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既被称为“白衣天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守护患者健康;她们又被叫做“妈妈”,在家庭中无私奉献,不知疲倦。她们肩负着双重责任,在她们的生活中,有酸、有苦、也有甜……

5月12日是第108个国际护士节,也是第106个母亲节。在这个特殊而又温馨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进她们,聆听她们的心声,并送上护士节与母亲节的双重祝愿! 

杨溪洋和她的小患者

【打卡】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

杨溪洋:为了孩子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刚刚5:40,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副护士长杨溪洋就已经起了床。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今年12岁,小儿子刚刚4岁。

亲吻了一下还在熟睡中的小儿子,安顿好简单的家务,杨溪洋就带着大儿子出门了。她说,大儿子的学校就在医院附近,每天是自己顺路送孩子上学。但是因为杨溪洋上班时间比儿子早,她就将车停在医院附近,大儿子可以在车里继续睡一会,到点了再自己去学校。

7:00,杨溪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儿科病房中,有不少可爱的棒棒糖、贴画等道具。杨溪洋介绍,这些道具主要是用来“哄”年龄小的孩子们的,可以在治疗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对待年龄大些的孩子,我的经验是以朋友的身份跟他聊天,进行心理疏导。”杨溪洋微笑着说道,医护人员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有时候比父母更有效果,但也因此,要对孩子特别有耐心,有时候,还要同时宽慰忧心忡忡的家长们。

杨溪洋和她的小儿子

谈起儿童护理工作,杨溪洋可以说“信手拈来”“滔滔不绝”。但一提及自己的两个孩子,她的脸上顿时浮起愧疚。

由于工作太忙,杨溪洋的孩子们很难享受到在其他孩子认为理所当然的“亲子特权”。甚至身为医护人员的家属,他们也不会因为生病而得到特殊照料。

“其实,越是医护人员,反而对自己家人的病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点我觉得特别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杨溪洋说,去年冬天流感高发的时候,儿童医院里小患者特别多。彼时,自己的两个孩子也轮番生病,但是都没有到医院治疗,只靠在家吃些药扛过去。

杨溪洋坦陈,其实任何工作想要做好都不容易,但是,只要能够得到患者们的理解与支持,为了可爱的孩子们,我认为,再苦再累都值得。” 

郭美英(左二)操作带教

【打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

郭美英:为了儿时心愿,做护士无怨无悔

为什么会选择从事护理专业?提起做护士的原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护士郭美英脸上充满了回忆。

“初二的时候,奶奶就去世了,那时我还小,觉得家里要是有个学医的人,也许奶奶就能救回来。”护士郭美英腼腆地笑着说。

时光飞逝,一转眼,现在已经是郭美英从事护理行业的第19个年头。

19年来,郭美英越来越s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急诊相对其他科室,弦要绷得更紧一些。”郭美英介绍,急诊科约有30张病床,但一天实际上要接收一百余位患者,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其实非常重。

她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医护队伍中,为医护人员补充丰沛的新鲜血液,更好地减轻医院负担,为患者们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

郭美英和她的双胞胎儿子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郭美英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大都由奶奶照顾,这让郭美英感到有些无奈与遗憾。她表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会尽量将时间用于陪伴两个孩子。孩子们特别喜欢与她一起打羽毛球,她还会带孩子们参加社区组织的“心肺复苏培训”、“人人学急救”等活动,以及到儿子所在的幼儿园,为小朋友和家长讲授护理科普课等。

“孩子们喜欢听我讲小老鼠为长颈鹿看病的故事,在故事中学会了如何看病、包扎伤口。在平时,两个孩子也跟着我学到不少护理的‘小本领’。有一次我崴伤了脚,孩子们主动过来帮忙喷云南白药。当时觉得孩子们真的很懂事,特别暖心。”说到这里,郭美英脸上露出了暖暖的笑容。

“选择做一名护士是我从小的愿望,因此我无怨无悔。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也一定要尽力做一个好妈妈。”她说道。

朱莹莹和小患者

【打卡】河南省儿童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

朱莹莹:“最美护士”的美丽心愿

一直等到晚上十点,河南省儿童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护士长朱莹莹才挤出一些时间接受采访。不久前,她获得了河南省“最美护士”的称号,此时她刚刚参加完电视台的节目彩排。回到病房,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们都稳定吗?

“加班已经是常态了,如果正常时间下班,反而觉得像早退一样。”朱莹莹笑着告诉记者,即使再忙,也要回医院看看孩子们才会放心。

朱莹莹平常都是7点上班,根本没有时间送孩子上幼儿园。这次电视台彩排要求9点到达,利用这一难得的“假期”,她第一次送自己3岁的孩子去了幼儿园。

朱莹莹坦言,作为一名做母亲,自己对孩子亏欠太多。但是,医院的孩子们更需要时刻关注和照顾。作为一名护士,她很清楚孰轻孰重。

晚上回到家,孩子通常已经睡着了。如果偶尔孩子还没睡,不管有多疲惫,朱莹莹都会强撑着给孩子讲讲故事,多陪孩子一会儿。

朱莹莹和她的儿子

在被问及工作中印象深刻的经历时,朱莹莹回忆:“之前有一个8岁的小患者特别喜欢我,天天跟在我屁股后面叫姐姐,并且只让我给他打针,连妈妈给他的橘子也留着给我吃,这让我很感动。同时也感悟到,平时我们护士对孩子的爱和付出,孩子真的可以感受到。”从话语中透露出的温柔,可以感受到她记忆中的那份质朴与美好。

工作的重压有时也会让朱莹莹觉得喘不过气,但每当收到患者家长真挚的感谢,作为护士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她觉得自己帮助的不仅仅是孩子,还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与欢乐。对此,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

在朱莹莹看来,“最美护士”的称号只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与肯定。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她认为,让患儿在住院期间感到无痛舒适、开心快乐,让他们住院的经历变成美好的回忆,这应该是护士们追求并且努力的最终目标。

刘春艳在孕妇课堂上讲授新生儿保健知识

【打卡】航空总医院产科八病区

刘春艳:尽自己所能帮助患者

“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和大家对健康认识的提高,护理行业已经不仅是打针、发药那么简单。”在航空总医院产科八病区护士长刘春艳看来,护理人员还是健康的宣传者,患者心理的疏导者。

她直言,从医学院校走进临床的过程,跟自己最初的憧憬有一定差距。“毕业后特别憧憬进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曾经有学校请我去当老师,被我拒绝了,没想到进了临床后,每天都累得腿像灌铅了一样”。期间,刘春艳曾想过放弃,但工作中的感动促使她最终决定留在护理一线。

刘春艳回忆道,毕业轮岗时自己被分配在骨科,一位年仅11岁的骨肉瘤患者给刚毕业的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孩子的爸爸是开出租车的,孩子生病以后,家里把房子都卖了,但还是没能挽留住孩子的生命。当时这位父亲倚着墙,蹲在走廊无助的样子,深深触动了刘春艳的心灵。从此她坚定决心,再苦再累,也要尽自己所能来帮助患者。

“现在,即使有机会让我再选择职业,我还是会做护士”。刘春艳肯定地说。

刘春艳和她的女儿

2016年是中国开放二胎政策的第一年,产科工作量急剧增加,这对护士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按理说,刘春艳所在医院产科的正常下班时间是五点,但加班到八、九点钟已是常态。

“2016年也是我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年,她经常会问我,别人的妈妈能接送,为什么你就不能呢?有时到了下班的时间,她还会打电话问妈妈你在干什么,为什么还不回家……”简单的接送女儿上幼儿园都做不到,这成为了刘春艳心中一个永恒的愧疚。

“现在,有时间我就尽可能多地陪陪她,包括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也会尽量抽时间带她参加。”刘春艳说道。

在刘春艳看来,护理人员不仅要面对工作和家庭压力,还要面对社会的压力。“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当因为种种原因医患关系出现问题时,对于我们来说,是心头的一个结。”刘春艳希望,未来护理人员自身能够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素质。同时她也呼吁提高护理行业的社会地位,让众多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能够得到大众的尊重和认可。(杨迪 董童 实习生蒋凤祥 翟悦)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