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终结“历史终结论”(图)

发布时间:2019-05-12 18:35 | 来源:长江日报 2019年4月30日6版 | 查看:1593次

访谈嘉宾:欧阳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9年第七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这是总书记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高效管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管用?为什么说中国道路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 

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应该立足国情来探索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舆论质疑中国现在搞的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该如何回应这些质疑?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欧阳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不同于资本主义,同时也区别于传统的社会主义。 

传统的社会主义有多种形态,比如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消灭私有制,实行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他们关注和支持当时的巴黎公社,但是公社革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最终没有真正成为一种国家制度。所以我们继承他们的思想,继承的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不能照抄照搬。 

第二种社会主义形态是苏联的社会主义。1917年,俄国率先成功地进行了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但苏俄社会主义不是在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建立的,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所以苏俄社会主义实际上一开始就面临在落后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苏联做了巨大的努力,也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不仅建立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还把苏联变成了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且参与到反法西斯战争,形成了一度蔚为壮观的社会主义阵营,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和共产党的力量。这使得20世纪文明进程获得了非常大的改变。然而,这种形态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问题。 

第三种社会主义形态,在某种意义上,是戈尔巴乔夫实行的所谓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它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共产党的解散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在这个过程中还产生了古巴的、越南的、朝鲜的社会主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在哪? 

欧阳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以上这些多种参照系中产生的,但它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然后根据中国的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特殊发展道路,所以它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中国特色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也不排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当代问题的解决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基本原则上不动摇,最核心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在一定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会融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东西,比如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同时强调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等等。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也应当放在多种参照系中去看,既坚持了最根本的原则,又有所变革与创新,并获得了成功。 

保持开放、互鉴、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宽广视野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马克思主义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欧阳康: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遭到了很多质疑与责难。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究到底哪一些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内涵,哪一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 

马克思主义在过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遇到了不小挑战。马克思主义走进俄国,带来俄国革命,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在20世纪最后十年突然土崩瓦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其实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有误解,譬如搞公有制搞到了单一,搞计划经济搞到了绝对、过于集中,没有了社会的活力,尤其是人民不能很好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处置上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价值观念的分化与社会的分裂,导致了悲剧。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更有积极意义。 

欧阳康:这要归功于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根本原则,例如马克思墓志铭中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以各种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就是要激发全体人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第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本身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向西方学习,进行现代化,融入全球化,让中国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坚实的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到中国当代精神生活、文化建设中,这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根据,能够更好展示自己的魅力,帮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不断根据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展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一方面拓展了中国发展的空间、路径等等,同时也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内容不断丰富、变革与创新,都是在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中国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东欧剧变,为什么中国安然无恙? 

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是一场接续的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 

欧阳康:首先,新中国的成立,是民族复兴的里程碑;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都是在前30年建立起来的,这一点在后来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根据统计数据,1949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大约占比4.6%,到1977年依然占比4.6%,也就是说在面临很多困难、经历自然灾害也犯了一些错误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比世界跑得更慢,而且还取得许多关键性成就,比如两弹一星保障了国家安全,也让中国在一些领域站到人类文明的前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然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道德滑坡、权力腐败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事物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社会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进程,社会价值具有多重性并存的特点,我们不能说只要好事,完全不能有丁点负面效应。 

所以,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要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发展实践,一度定义了“现代化”标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吗? 

欧阳康: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走出来的,有利于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点是要肯定的。西方式现代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例如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等,为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代化具有价值二重性,这六化也有各自背反的方面,比如强调理性化,非理性可能就被忽略了;强调工业化当然好,但可能会带来单一化,甚至使人们离开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就无法生存;市场化一不留神就滋生拜金主义、贪图享乐;伴随都市化而来的是都市病,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只谈民主没有法制,就会变成无政府主义;没有民主光讲法制可能会变成专制,更重要的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实质公平与形式公平的矛盾也会成为问题。 

我们说,现代化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创立的,但走到今天,我们发现这些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实际上已经分化了,形成了多种主导模式:一种是西欧模式,一种是北美模式,一种是苏联和东欧模式,一种是拉美模式,还有一种是东亚模式。这五种模式各自包含着世界现代文明的不同要素,并组合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形成了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各种模式创造了各自所在地区或者国家的繁荣,但是各自也都有自己的问题。 

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现代化经验,但鲜见成功案例。中国现代化为什么走得这么快? 

欧阳康: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为后发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然而,因为现代化的复杂性,无论照抄照搬哪个国家的经验,都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尝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困惑。 

中国现代化一开始也是向西方学习,后来我们逐步发现,这些现代化要素与模式中,一些已经衰败了,一些正在发生着改变,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与大胆创新,于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在人类文明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充满魅力的,其最大特点就是把许多看来背反的要素内在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在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谈到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也允许资本、技术等各种要素参与分配;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系,同时允许政府合理发挥必要作用,等等。所以说,中国现代化能走得这么快,是因为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向其他各种模式学习,把各种可能要素都吸引进来,让其发挥红利并用到极致。 

中国的现代化经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吗,是否打破了“历史终结论”? 

欧阳康:1992年,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一书中“宣布”,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已经没有前途,人类的社会形式都将终结在“自由”“民主”的形态。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却一片向好,当然不光是中国,印度、越南、南非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制度的国家也发展得不错,也就是说打破了不同社会制度一律好或一律坏的价值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主义可以向资本主义学习,资本主义也可以向社会主义学习,最终的价值取向是哪个国家能更好走在人类发展的大道上,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所以中国向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仅仅做好自己的事情,还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关注世界的发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很多国家尤其是落后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 长江日报记者 华智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