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上盛开出美丽的“焊花”

发布时间:2019-05-04 19:33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4日 02版 | 查看:747次

——记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电焊工特级技师王中美

【爱国情 奋斗者·青春之声】   

  严寒或是酷暑,火花四溅的现场,逼仄的箱梁,满身的尘土,乌黑的口罩。这样与女性似乎格格不入的电焊工作,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的王中美一干就是18年。

  “复兴号”在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飞驰,每一次呼啸而过都是对桥梁焊接的一次考验。这座大桥的前期焊接试验任务就是由王中美参与完成的。像这样由王中美参建的世界一流桥梁还有40多座。她因此被媒体称为“大国女焊将”。

  “青春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付出了但是不求更多的回报。”王中美如此说道。

初出茅庐,不怕吃苦

  王中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有着40年工作经验的老焊工。受到父亲的影响,王中美从小就熟悉电焊工作。“我从小就经常看父亲工作,耳濡目染。焊接好像烟花,火花四溅的那种感觉,蛮有意思的。”王中美在技校学的是桥梁工专业,但在2001年毕业之后她还是选择来到中铁九桥,做起了看起来又苦、又累、又脏的电焊工工作。

  理想总是很丰满,但一开始工作,这个工种就立马给了她一个“下马威”:王中美在看前辈进行焊接时,由于好奇看了眼电弧光,等回去后她的眼睛就肿成一条细缝,整个脸也被电弧光灼伤脱皮。父亲说她“根本干不了这种活儿”。

  女孩子都爱美,王中美也想过转行换工种。“再试试看吧”,不想放弃的另一个念头,还是占据了上风。这一试,就坚持到了现在。和她同期进入企业干电焊的7位女工先后转行,“男同志能干的工作自己也能干”,王中美鼓励自己。

苦心钻研,勇于创新

  “无论现代工业如何发展,笃实专注、严谨执着、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不会过时。”王中美就是以这样一种踏实的精神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焊接,首先手上功夫是没有什么诀窍的,就是靠你练,这个没有什么捷径。”王中美的表述,和她所谓的“方法”一样朴素。她刚开始工作时,见缝插针研究琢磨焊接工艺,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师傅请教,师傅和前辈作业时她就在旁边仔细观摩,学习师傅们施焊的站位、角度、手法和对各种板厚不一、坡口不同工件的施焊技巧。中午休息时间,王中美就拿着工地里废弃的材料,偷偷练习,找手感,提升自己的手上功夫。

  这一练就是3年,3年后她通过了港深西部通道后海湾大桥钢箱梁制造的焊接考核,获得了参与桥梁焊接的机会。这是她工作以来第一次参与重大项目焊接,也是这次的经历让她的焊接技术得以提升,也让她对自己的事业坚定了信心。

  在工程建设中,许多焊接点位于箱梁角落,这种位置女工进入作业都十分困难,更不要提男工了,即使身材娇小的人,进去了也很难伸开手去焊接。

  王中美就想出将传统的开双面坡口焊接工法改为开单面坡口焊接工法,有效地控制了杆件变形,工效提高了50%,解决了厚度16毫米至28毫米钢板熔透焊接工法难题。

不忘初心,言传身教

  工匠技术和精神,贵在传承。王中美始终记得自己刚刚接触电焊这个工种时,她的师傅和工友们给予她的鼓励和帮助,“所以我也要将自己的技术和绝技传承给年轻人”。

  以王中美为骨干的焊接小组,成为公司颇有名气的“女子电焊突击队”。王中美的工友提到她的这支队伍时对她赞不绝口:“我们最服她的技术,尤其是熔透焊!焊接成品是驻厂代表、监理眼中的‘免检产品’。”“每次任务下达时,下仓焊接,她都是第一个下去,给同事们起模范带头作用。”

  有一次,王中美在高温中连续作业10多个小时,多次出现中暑症状,领导催促她回家休息。刚在家待了一天,同事就打电话告诉她,她的离开影响了整个工班的情绪,出活量特别低,将会耽误工期。

  接到电话,王中美再也坐不住了,立刻奔向现场,重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我带着我的班组干活,我要是不咬牙坚持,别人怎么办”。于是她安抚了工友们的情绪,带领她们利用晚上时间错峰作业,加班加点赶工期,终于按期高质量完成了任务。这种敬业精神给年轻工友们留下深刻印象,王中美也成为工友们学习的榜样。

  “自己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是却承担着桥梁的生命。”王中美认为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一线工种还缺少年轻的后备力量,希望青年朋友们能加入我们的队伍,只要自己努力,处处都是舞台。”

    (本报记者 俞海萍 本报通讯员 塔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