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7 13:42 | 来源:中国城市报 2018年08月06日 第16版 | 查看:5317次
■李苏鸣
八一建军前夕,我专程前往福建,去探寻一个流传了近70年的故事:1949年7月,在闽北的一次剿匪行动中,解放军副班长陈金庭误伤地方青年蔡金生致其死亡,10兵团决定判处其死刑以平民怨。后经死者亲属和群众强烈请愿,上级决定免于其死刑,回部队戴罪立功。31军原军长周志坚、91师原师长高锐、91师原副政委丁钊等老首长都曾在回忆录中深情记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近70年过去了,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值得记忆和传承的印迹,蔡金生的家人和陈金庭老前辈还好吗?带着这些问题,我首先来到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位于闽北山区的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
石陂镇地处浦城县南部,西南部与建阳市、武夷山市毗邻,北部与临江镇相依,面积282.44平方公里。申明村资源丰富,目前是全县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当年,这里是闽北红军的通联要道和保障后方。1949年6月,我军10兵团开始向福建进军。31军为10兵团第一梯队,91师为军后梯队,于7月2日由浙江嘉善七星桥、枫泾等车站乘火车到江山、贺村车站下车,而后徒步向福建境内行军。
浦城是我军入闽后必经的第一个县。时任军长周志坚回忆,进入浦城山区时,大雨瓢泼,道隘路滑。当91师前卫分队经过一处山口时,一位老大妈手持马灯,在顶风冒雨为部队照明指路。老区群众的觉悟和深情,使指战员深受感动和鼓舞。
当时,一些国民党散兵和当地土匪企图破坏、干扰我军进军福建的行动。部队边行军边剿匪。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群众纷纷参加民兵,配合我军剿匪作战。申明村男青年蔡金生,就是民兵队伍中的一员。蔡金生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其父蔡头弟早年前往崇安参加红军后杳无音信。其母郑桐妹含辛茹苦地把蔡金生拉扯大。为了让蔡金生平安成长,郑桐妹按照当地习俗,为这个红军后代起了个“好养赖活”的小名“金生奴”。
申明村至今健在的老民兵刘清富,是与蔡金生同年(1932年)出生的发小。浦城解放后,17岁的蔡金生和刘清富一起参加了民兵,配合解放军剿匪,主要任务是看押抓获的匪徒。精神矍铄的刘清富老人清楚地记着那天发生的悲剧。
7月上旬,石陂镇土匪活动猖獗。91师273团奉命派8连进入山村剿匪。这天,被关押的匪徒发生骚乱。已下哨的蔡金生闻讯后手持砍刀匆匆赶往关押点增援。正在此时,273团8连副班长陈金庭带领的战斗小组也正搜剿至此处。见到行色匆匆、手持砍刀的蔡金生,陈金庭厉声喝道:“站住,放下刀,举起手来!”只会说闽北方言的蔡金生并没有听懂陈金庭用浓重的胶东口音喊了什么,仍然持刀向前冲去。陈金庭断定其为土匪,当即开枪,蔡金生腹部中弹应声倒地。赶来的老中医叶通林对蔡金生实施了急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事发后,悲痛万分的郑桐妹和亲属们赶到了8连连部。乡亲们向连首长哭诉,蔡金生不是土匪,是红军的后代,是村里的民兵。有的群众对解放军产生了误解,残匪势力也借机造谣惑众。
91师接到报告后,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此事。据时任副政委的丁钊回忆,当时的会议开得很艰难。这次误杀事件是发生在作战行动中,且陈金庭是一个表现很好的党员,从胶东参军后作战英勇,多次负伤。应该如何处置,党委一时难下决心。后来,党委组织大家重温了解放上海时一名违法犯罪战士被处决的案例,忍痛作出决定:为维护群众纪律和部队形象,报请上级批准,判处陈金庭死刑。
经31军和10兵团批准,91师党委派丁钊副政委率工作组前往石陂镇与陈金庭谈话并召开宣判大会。当273团领导向被羁押的陈金庭告知上级决定时,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兵诚恳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违犯了纪律,打死了老百姓,我愿意承担这个责任,以命相抵。”他从兜里掏出仅有的一元钱交给在场的指导员说:“这是我这辈子交纳的最后一次党费”。
召开宣判大会前,丁钊副政委与陈金庭谈话。“马上要处理你的事,为了严肃军纪,挽回影响,党需要你作出这样的牺牲。”丁副政委不忍直视陈金庭的目光。陈金庭坦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挽回影响。”两人双手紧握,泪目相对……
老民兵刘清富对那天的大会记忆犹新,老人如是说:宣判大会是蔡金生被误杀后的第三天下午在申明村关帝庙前的大坪上召开的,申明村和附近的群众来了数百人。参加大会的解放军和群众为蔡金生举行了追悼仪式,被捆绑着的陈金庭跪在台前,低头痛哭。
丁钊副政委对大会的情形更是刻骨铭心。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沉痛地向大家说明了误杀原因和陈金庭的情况,讲明了部队纪律并宣布判处陈金庭死刑。会场沉寂片刻,突然有人站起来高喊:“不能让这个大军同志去死!”
村里的老中医叶通林颤颤巍巍地登上主席台,向丁副政委连连作揖:“我代表乡亲们请求你们不要杀这个大军,他是好人啊,是从山东来解救我们福建老百姓的呀!”
痛失爱子的郑桐妹也走上台来泣不成声地说:“我儿子不是大军故意打死的。大军和红军一样爱护老百姓,我死了一个儿子,不能为他再死一个大军!”这位纯朴的红军遗属扑通跪地,抱着丁副政委的腿恳求:“留下这个大军一条命,让他去打反动派!”
部队在会前为陈金庭购置了棺材。这时,出售棺材的老乡也站起来高喊:“棺材不卖了!”
“不要杀他!不要杀他……”强烈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宣判会中断了,台上台下的热泪一片。
丁钊副政委强忍泪水,思考片刻后果断宣布,暂缓执行陈金庭死刑,及时向上级报告乡亲们的意愿,将陈金庭羁押待处。
会场上响起了震天的口号:“共产党万岁!”“大军万岁!”“打倒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宣判大会开成了军民誓师大会。
回忆起当年这难忘的一幕,老民兵刘清富眼里闪着泪花,喃喃道:那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啊!
后来,经上级批准,陈金庭被免予死刑,回部队戴罪立功。部队协同地方安顿好蔡金生家人。考虑到蔡金生是在执行任务中被误杀的,地方政府给蔡金生家属分了良田,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优抚。
今年69岁的吴茂盛老人,是蔡金生同母异父的弟弟。听说我来寻访往事,他抱病连夜从厦门赶回村里迎接。一见面,老人就握着我的手,老泪纵横地连声说:“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这么多年了,解放军还记得我们……”
吴茂盛告诉我们,母亲郑桐妹向来把养育蔡金生这位红军遗孤,视为自己最重要的责任。蔡金生年幼时,郑桐妹就按照当地习俗抱养了童养媳,准备等他们成人后完婚。解放初期,当地统计牺牲和失踪红军的家属时,母亲郑桐妹没有去登记。她对家人说,我没有把金生奴这个红军后代拉扯成人,有何颜面去登记红军家属。
蔡金生去世后,郑桐妹过继了一个干儿子,与长大成人的童养媳办了婚事,并要求他们的孩子也姓蔡。这个质朴的农妇,想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当红军后失踪的前夫和英年早逝的儿子续下香火。
吴茂盛哽咽地说,母亲在世时,家庭生活拮据,但老人从来没有向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也决不允许家人以误杀事件为由找政府、找部队。1972年,这位深明大义的老人与世长辞。
吴茂盛老人的讲述令人动容,我不禁想起老部队驻地广为流传的那首红色歌谣:“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这是一种怎样的拥军情怀呀!可敬的郑大娘,我们不会忘记您!部队不会忘记您!
寻访申明村后,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并没有画上句号。这些年,我还一直牵挂着那位赤胆忠诚、勇于担当的胶东好汉陈金庭,执着地寻找着他的下落。多次咨询过研究军史的专家,寻访过原91师的老同志,查寻过民政部英烈名录和相关户籍信息,但是,陈金庭无影无踪。曾有辗转而来的信息称,陈金庭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了;也有人说,陈金庭后来转业到某系统工作。不过,认真阅读了有关91师解放厦门战斗的大量资料和烈士名单,其中并无陈金庭的信息;某系统的老干部名录中也无陈金庭在册。因此,我心中的这份牵挂始终不能放下。
2001年,丁钊老首长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曾深情地说:“介绍完这个‘不要杀他’的往事,我这个已九十岁的老人还要说句心里话:陈金庭同志,你现在哪里?我愿你至今健在,仍保持着舍己为党、舍身为民的高尚情操。”
我也想在此寄语陈金庭老前辈,如果您还健在,应该年逾九十了,祝您健康长寿。今年八一建军节前的石陂之行,算是晚辈替您去看望了当年您的再生爹娘,人民军队的衣食父母。
离开石陂镇前,镇党委书记感慨地对我说,应该为这个故事和申明村的百姓们立块碑。是啊,没有这样质朴的百姓,哪有江山社稷的灿烂辉煌;没有这样严明的法纪,哪有人民军队的坚不可摧;没有这样忠诚的战士,哪有父老乡亲的幸福安康。当年从胶东来的大军和闽北大山里的百姓共同谱就的这首军民大爱之歌,值得我们世代颂扬。
申明村探访之行,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寻觅陈金庭前辈的遥途,仍然会是这个故事缭绕云天的回声。(作者为武警少将,武警山东总队原司令员)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