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精编

发布时间:2010-01-27 08:45 | 来源:中广网 2010-01-14 16:03 | 查看:2048次

  1月13日下午15:30,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实录]),安徽省凤阳县县委书记马占文、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金昌、沈浩同志的哥哥沈明儒、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夏树等6位同志在报告会上做了发言,现将报告人发言内容摘录如下:

    报告人:安徽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

  报告题目:《带领小岗走上致富路》

  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前不久胡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亲切看望了沈浩的家属。沈浩这样一个村书记去世,会受到总书记中央领导的关注,为什么?为什么沈浩的离去会让小岗村感到如此悲伤和不舍?小岗村曾经为中国改革做过重要贡献,可是,由于受传统农业和小生产方式的束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徘徊不前,群众的思想也难统一,村干部班子换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反而问题越来越严重。六年前,沈浩来到小岗村,让他感到最沉重的一句话,为了找准小岗村科学发展之路,沈浩废寝忘食,他走进一户户农民家里,和乡亲们共同探讨致富的思路,他带领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华西、南街等农村学习考察,开拓视野解放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沈浩和小岗村人终于开始摆脱单一传统动也得发展模式,向发展现代农业,商贸旅游,村办特色工业方向转型。沿着这个发展路子,沈浩进行了不懈的奋力开拓。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由于京沪太路线隔开了小岗村的联系,从凤阳县去小岗村要绕行二十多公里,这是发展工业和旅游的最大瓶颈。他要修桥,但是谈何容易,但是他迎难而上,终于把工程技术人员请到小岗,小岗村铁路桥合成的时候,南京段整整停运了四十分钟。

  如果说解决交通问题主要是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那么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必须由小岗村人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才能实现,这在大包干发源地似乎尤为困难。2006年,沈浩从上海引进一家公司准备到小岗村发展规模养殖,需要流转一部分土地,一开始个别农民以为要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无论怎么解释都想不通。为了做通村民的工作,沈浩一趟趟亲自上门,给大家解释。可是刚刚丈量土地,就有媒体报道,一时间外界议论纷纷,各方高度关注,甚至有人指责沈浩的改革是在否定当年的大包干。那段时间,他的思想压力特别大,我到小岗村去看他,那时他的嘴上都起了泡,嗓子也沙哑了。我问他怎么看待这些议论,他说大包干,党中央一直关注小岗村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才是富裕小岗村的根本出路,我也知道,改革是有风险的,可是当年搞大包干的风险不更大吗?只要能使小岗富裕起来,我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呢?他把目光移向远方,泪水也无声的滴落了。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一种敬意和欣慰从心底里犹然升起。在沈浩努力下,到去年底,小岗村土地流转规模达到两千多亩,经济效益提高了两倍。

  2008年9月30日,党的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小岗村,对小岗村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殷切的希望。胡锦涛热情勉励他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后来沈浩激动告诉我,那一瞬间我什么辛酸和委屈全没了,我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沈浩在日记中写到,总书记到小岗来,对我们既是荣誉更是动力,农村有困难更有机遇,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不久,他和大家共同研究制定了建设小岗村的发展目标,提出利用五年时间把小岗村建成现代农村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作为村党委主要负责人,沈浩一直紧紧抓住村党组建设这个关键,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他根据村民意见和建议,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提出小岗村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合完成实现制度,大大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效率,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委员引进好的效率,沈浩东奔西走,今年元月5日,美国的官员专程从美国来到小岗村吊唁沈浩,他清晰记得就是在去年这一天,受沈浩邀请他率总部成员来小岗村考察,那天特别冷,虽然约定时间是上午十点,可沈浩早早跑到村口不停的张望。张博士说,当我握着他冰冷的手,看着他热切而真诚的目光时,我的心被他深深的打动了。就这样,去年1月8号,总投资15亿元的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技产业园落户到小岗,这是一个里程碑。

  六年来,小岗村共引进项目13个,20亿元,目前到位资金2.3亿元,乡亲们说这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六年,家家都住上了新房,这是村容村貌变化最大的六年,这是小岗村民生改善最显著的六年。更为重要的是,小岗人的观念变了,心更齐了,发展思路清晰了,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小岗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几万人,小岗核桃供不应求,小岗村五个工业项目已经竣工。就在小岗村的美好蓝图一天天变成现实的关键时刻,沈浩却泪倒了,倒在他住在六年的小屋里,倒在他无限热爱的土地上。离开了他无法割舍的小岗村,父老乡亲。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他忠实的履行了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他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他发扬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他弘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他具有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群众工作本领,他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是机关干部下基层,为群众服务的先进榜样,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涌现出的生动典型。

  在他倒下的地方,必定会有更多的人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在广袤的田野上,必将有千万个沈浩带领群众奔向富裕安康的明天,谢谢。

    报告人: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

  报告题目:《群众心中的好书记》

  我报告的题目是群众心中的好书记。作为沈浩的助手,我和他朝夕相处,几年来,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让我俩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2009年11月6号早晨6点50分,是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时刻,快来人,快来人,沈书记不行了,听到村民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跑到沈浩的床前,老沈老沈你怎么了,可无论怎么呼喊,他再也没有醒来。

  我看到他攥紧拳头的右手紧紧压住胸口,这是猝死的症状,我突然想起8月21号,我和沈浩从江南大学办事返回过程中,他对我说最近老感到胸口闷得慌,我劝他到医院看看,他说等忙过这阵子再看看,我没有再催他看病了,就是这让我深感愧疚。沈浩,我的好兄弟,为了小岗村,你累坏了身子,操碎了心,你这一走,我们该怎么向你的家人交代呀?临走时,你的手还紧压住胸口,案头还摆放着工作的完成时限表,我知道你是舍不下小岗。

  六年前,沈浩刚来到小岗村工作,有村民议论,省城来的干部,是来镀金的吧,可沈浩却笑呵呵的走访农户去了。时不时碰到冷脸他也从不生气。一户人家,家属和两个孩子有精神病,没人操持家务,家里脏,灶台上,饭桌上苍蝇飞来飞去,一般人不愿意去他家,沈浩知道后,特地去他家看看。快中午时沈浩说就在你家吃饭,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一盘烧青菜,一碗米饭,一顿最简单的午饭,拉进了沈浩和村民心中的距离。他跑田头走农户,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农民家里的饭就端起来吃,他为特困户办了低保,修建了住房。渐渐的,村民和他拉起了家常。有村民说集体资产长期被少数人占用,很多人有怨气,沈浩问清原委,他知道这是小岗村在看他敢不敢碰硬,能不能干事,对此他直面矛盾不回避,三番五次上门苦口婆心做工作,甚至通过法律途径,最后收回20间公房等集体资产。为了推进工作,为了坚持原则,沈浩还承受了很多的委屈,小岗人慢慢的接纳和信任这位新来的书记。

  在小岗工作生活了六年,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他睡觉也不插门,村民只要找他,无论白天黑夜,随时可以走进他的房间。2008年3月,新合并的小岗,面积和人口都扩大了十倍,来找沈浩办事的人更多了,他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的觉,我们看他太累了,心疼他,就背着他一合计,在他住处的楼梯口焊了一个铁门,就是想让他睡个安稳觉,没有想到他看到这个铁门却说装这个干什么,乡亲们来找我肯定有事,安上铁门不就把我和他们隔开了吗?被他一顿数落,我反而更加敬重他,也感到了老百姓在沈浩心中的分量有多重。这扇铁门自打装上从来也没有锁过,就一直敞开着。

  六年里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回家的时间总共不到一百天,一心扑在小岗的发展上,他给困难户送粮送油,陪无保户过您,他外出招商用真诚打动人家,他和群众谈心,坐在一条板凳上。去年2月底,在落实引进GLG深加工范围时,有两百多座坟墓需要迁出,在农村动祖坟是犯忌讳的事,更是农村的老大难,为了稳妥做好这项工作,沈浩带着我们逐户做思想工作,并且选在空地上新建了坟墓,还铺上路,为的就是方便群众迁坟。有一个延续两百多年的家族墓地,安了32个先人,这家人认为这是风水宝地,不愿意迁移,沈浩带着我们一家家上门做工作,老人们想不通就做年轻人的工作,再由年轻人劝说家里的老人,又请这家有威望的长辈出面劝说,群众的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他们说,沈书记处处为我们着想,小岗搞好了还不是我们的实惠,沈书记,我们听你的。很快村里的男女老少扛着铁锹上了田地,都是忙着迁坟的乡亲。看着乡亲们跪在地上祭拜,沈浩双手抱拳,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给你们的先人鞠躬了。沈浩深深地弯下了腰,他的眼泪和乡亲们的眼泪流在了一起。此情此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在群众中赢得高度信任的强大力量。我们仅用了三天时间,204座祖坟就全部迁移完毕,GLG项目按时入住,半年后民用田试产成功。

  六年来,沈浩团结带领村干部班子,埋头苦干,把纸上一幅幅蓝图变成了现实。通往省城县城的交通便捷了,自来水通了,文化广场建好了,新的居民小区入住了,小岗村一天天在变化,可带领我们拼搏奋斗,为小岗村呕心沥血的好书记却永远地离开了。把无尽的哀思留给了深深爱着他的乡亲们。2009年11月12号是沈浩去世的第七天,也是农村讲的头七,我们原打算一大早就去墓地纪念他,可当天我们连续接待了好几批前学习沈浩先进事迹的干部群众,一直忙到天黑,才抽出身冒雨来到他的墓地,在微弱的手电筒光下,他的墓前早已摆满了水果鲜花,和烧了一地的纸钱。我默默点上一支烟,对他说:兄弟你都看见了,大伙心里丢不下你,我们想念你。今年过年,我们再也不催你回家了,我们准备把嫂子和孩子接过来,在村里一起陪你过年。

  沈浩,请相信我们,我们会像你一样,心里揣着群众,扑下身子干事,把你描绘的蓝图实现。小岗村一定会越来越富,越来越好,谢谢。

  报告人: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

  报告题目:《因为他,我们又按了三回红手印》

  我报告的题目是,为留住他,我们按了三回红手印。六年前,沈浩来到小岗村,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干实事,能吃苦。我记得他在村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当时,村子中间还有两里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一开始村里面打算请工程队,可最少也得五十多万,考虑钱太多,沈浩找来一些沙,定下来,由群众出工自己干,不仅能省钱,还能让村民挣一些钱。修路的那些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搬砂浆,什么活都干。有一次他看到刚搬好的水泥露在屋子外,他又一时找不到铁锹,又怕浪费了,他把袖子一卷,双手插在水泥下,一捧一捧捧到屋檐下,浑身都是泥浆。等路修好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眼里。等路一修好,我们一算帐,我们省了二十多万。

  这次修路是小岗村大包干以来的集体劳动,村民通过这件事看出来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沈浩时刻惦记我们老百姓,谁家有难事急事,他心里都有一本帐,我们小岗村都说有困难找沈浩,其实往往你不去找他他就会来找你。

  2005年夏天有一个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沈浩马上想有一家还住在漏雨,他一下从床上起来摸把雨伞就出去了,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鞋子在泥里拔不出来,他干脆光脚跑到他家,一进门看到屋里到处漏雨,房间上的雨水直接往下流,他急忙跑到床上,把孩子抱到怀里,跟他们父母说还不快走,帮他一家找了一间房子暂时安定下来。忙了大半夜,雨水汗水混在一起,浑身湿透了才把他们家安顿好。因为这件事,沈浩下定决心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他想方设法四处筹钱,年底,第一批住宅新区终于建好了,这年春节,26户村民欢欢喜喜板进了新居,漏雨这一家也在村民帮助下住上两层小楼。86岁的老大娘,沈浩怕她不小心摔着,一直记着这事回合肥专门给她买了一个新的拐杖,大娘说,我认为他是随便一说,没想到他真的给我送来了,这个拐棍我用着踏实。沈浩对群众像亲人一样,群众也把他当自家人。有一天早上沈浩一开门看见大娘站在门口,大娘说就是请你去我家吃年饭。沈浩怕打扰他们,连忙说老人家你的心意我领了,我就不去了。大娘说我头一回请干部回去吃饭,你不去不行。沈浩怀着感激的心情吃了这顿难忘的年饭。等他赶回合肥已经是大年三十晚上九点多钟,他妻子还坐在饭桌前眼巴巴等着他。将心比心,乡亲们觉得已经离不开这位村里来的干部。转眼,沈浩到小岗村快三年了,这三年他带我们修通了道路,住起了住宅小区,盖起了农贸市场,人均收入从2300元增长到5000元。小岗眼看就要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三年任期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这些人什么都不怕,坐牢都不怕,在2006年的春天怕了,怕什么呢,怕沈浩走。他怎么能走呢,我们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说什么都要把他留下,大家让我去找沈书记。那天下午,我找到了他,说沈浩你不能走,他先是低着头,烟直接点上,他抽了两口,叹气说我真的想回家,来小岗村三年,我老母亲没有见过几次面,女儿跟我也不亲了,还有我有些工作没有做到家,觉得对不起你们。听他这么一说,我握着他的手说,沈浩你这些年为我们把心都操碎了,可是小岗正在大变样,你要真走我们怎么办?我们都想好了一定要把你留下来。就这样,我们98户当家人按下红手印,向组织上请求,把他留在了小岗村。这一留又是三年,三年来,沈浩带着我们搞起了规模养殖,引进了GLG等大项目,全村人均收入增长到六千六百多,是六年前的将近三倍。

  他还费尽心思,请专家辩证了小岗村农村建设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全村干部群众精气神提起来了,发展的信心很强,大伙儿都盼着沈书记能带着我们继续奋斗,迈入全国富裕农村的行列。可他第二个三年又要到期了,我们的心里是留也舍不得,放也舍不得,真是左右为难。有一次我试探性地问他,沈浩你给我说个实话,任期要满了,你还愿意再留下来吗,沈浩大咧咧地笑着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于是,2009年9月22号,我们86个当家人又一次按下了红手印,想要再次留住这位好干部。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几个多月后,我们离不开的沈书记竟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来,就突然地走了。沈浩呀,我的好兄弟,我们的好书记,你不能走啊,我们实在是舍不得你。大伙儿含着悲痛,第三次按下了红手印,亲手把他的骨灰安葬了小岗。把我们的沈书记永远地留在了小岗。去年11月8号,我们小岗人流着眼泪把沈浩的骨灰接回了村,那天晚上,在沈浩的墓前,我大哭了一场,沈浩呀,现在我家每年收入好几万,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我们从心眼里感激你。我家饭店还是你给起的名字,饭店就要开张了,可是你还没有喝上我开业酒,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老天呀,难道我们三年前把你留下来留错了吗?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可是,我们的沈书记却没了。沈浩啊,我对不起你呀,我们没有照顾好你,要不是当初我们大伙儿一起挽留你,也许这时候你正在省城上班,你早已把你的老母亲接回到城里,尽你的孝心,你也能多陪你的爱人,帮她做做家务,你的女儿也没有送回老家上学了。沈浩,我们的好书记,你永远活在我们小岗人的心中。谢谢。

  报告人:沈浩的四哥沈明儒

  报告题目:《我见五弟流过三次泪》

  我是沈浩的四哥,沈浩是我五弟。五弟去世已经两个多月了,可我至今还没有回过神来,我实实都在思念五弟。五弟从84年考上大学至今,离开老家已经两个六年了,这两个六年里,我们兄弟俩带一块儿最亲就是他在小岗工作期间的三次流泪。第一次是在04年的五一,那个时候他刚到小岗任职不久,五一前夕他给我来一个电话和我商量说,四哥,我在小岗工作千头万绪,担子很重,今后恐怕两个月都难回家一趟,你弟妹工作又忙,平常老娘一个人在家里,我实在是放心不下,我想把老娘送回萧县老家由你们来照顾,我说那好啊,老娘自从96年以来就在你家生活,我们早该尽尽孝了。五一节,我夫妻俩到合肥接老娘,五弟是依依不舍,上车的时候五弟说老娘,儿子要到农村小岗去工作了,一时不能好好照顾你,请你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期满,就去接你,说完他扑腾一声跪在老娘面前,给老娘磕了个响头,等抬起头时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接着他走到我家属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说四嫂,老娘拜托你和四哥了。车子开动了,五弟招着手喊老娘,老娘,保重啊,呜呜的哭。

  五弟是出了名的孝子,老娘一些小事他都非常注意,自从参加工作以后,每年春节回家,他都换上一些五块,十块的零钱,塞在老娘的枕头底下,等晚辈给老娘拜年,老娘随手抽出一张给晚辈压岁钱,这个时候老娘最高兴,五弟在旁边看的也是眉开眼笑。老娘自从回到老家以后,五弟每次来看他,不是给老娘梳梳头,就是给老娘洗洗脚,晚上不走,就睡在老娘床前沙发上,陪老娘说话。我看得出,五弟真是舍不得离开老娘。去年春节,五弟用手机给老娘照相,我说做什么用,他说把老娘的照片设置成手机的墙纸,想老娘的时候就看看。在小岗整理五弟的遗骨时,我们打开他的手机看到老娘的照片,都呜呜地哭了。

  第二次见五弟流泪,是在08年的春节,五弟一家回老家过年,除夕晚上我们兄弟几家在一起吃团圆饭,饭桌上我三哥的儿子问五弟说,小叔,听说明年你们小岗要上不少大项目,能不能介绍一项工程让我做做,这也比我在外面跟人家打工强,五弟听了把筷子一放,严肃地说,这可不行,派我去小岗是让我把小岗的经济发展起来,是让小岗人民尽快富起来,而不是给咱们自家谋福利的,这个忙我不能帮,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当时叔侄俩争的面红耳赤,饭桌上也很尴尬。吃过年夜饭,大家不欢而散,在守年夜的时候五弟就说四哥不是我不想帮家里,是我不能帮,如果这个头一开,小岗人怎么看我,以后他们怎么看我,小岗的发展不容易,都是我们拼出来,累出来的。你看你比我大五岁,可是你的头发还乌黑的,我的头发基本上都全白了,他忙说四哥我现在的头发那是染黑的,说了他用手扒开头发,看头发根都白了吧,我瞧到鼻子一酸,心疼的是不得了,便劝五弟,你不但头发白了,人也瘦多了,如果太累了,就回厅里吧。五弟沉默了一会儿说,小孩的发展已经迈上了快车道,我任职期满,组织上让我留下,我决心再干三五年,带领小岗人把这个农村改革的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富村,全国的强村,人民的富村。如果组织上要我回去,我要争当一名小岗村的名誉村主任或者是顾问。小岗人留我,这个农村的发展需要我,我是最舍不得离开小岗。可是我对家庭亏欠的太多了,四哥,我真正理解了不能两全的含义啊,我对不起这个家,说了五弟的眼睛流出了泪水。

  第三次见五弟流泪是在去年的3月7号,五弟夫妻俩因为工作太忙,08年的暑假一开学,就把女儿送回老家的萧县读高中,小侄女从省城来到偏僻的县城,非常想家,想爸爸想妈妈,3月7号这天,是她的生日,听说爸爸要来学校陪她过生日,高兴的是不得了,放学铃一响就跑到学校门外张望,可左等右盼,十二点多了还没见爸爸的影子,小侄女很不高兴,问我说四伯,是不是爸爸今天又不来了呀?这时,五弟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原计划早点赶到萧县,今天上午又接待两批客商,可能晚到了,要我小侄女再耐心等会儿。一点多了,五弟终于到了,我们简单吃过饭,就到操场草坪上切生日蛋糕,这时候小侄女还在生气,一句话都不说,五弟为了哄女儿高兴,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他说乖女儿快别生气了,看爸爸给你露一手,说着在草坪上翻起了跟头。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几个跟头下来累得坐在草坪上直喘粗气,小侄女看到再也忍不住了跑到五弟面前,叫了一声,爸爸,我想你,就是想你。便抱着五弟哭了起来,此时,五弟也眼含热泪,他搂着女儿,一边给女儿擦泪,一边嘱咐着女儿。上课铃响了,父女俩难舍地分了手,五弟望着女儿抹着泪跑回了教室,等他转过身来时,已是泪流满面了。他带着哭声说,晚上还有会,我回小岗了。儿女是妇女的心头肉,父母是儿女的大靠山,带五弟遗体告别仪式上,小侄女泣不成声地说,爸爸呀,你怎么一句话不说,丢下我和妈妈就走了呢?以前再忙,一年我们还能见上几面,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的好爸爸。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却见到了五弟的三次流泪,我明白五弟的泪水中饱含着对慈母的眷恋,对小岗村的热爱和牵挂,五弟,你放心地走吧,老娘那里有我们替你尽孝,女儿有我们替你照顾,你的事业,有跟你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替你完成,会把小岗建设的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报告人: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

  报告题目:《抹不去的记忆》

  26年前,沈浩和我是同龄财经专科学校的同学,但是我俩都是学生干部,彼此交往很多,从那时起,便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段日子,沈浩的音容笑貌就像过电影一样不断地在我脑海里浮现,沈浩出生在安徽萧县的一个小村庄,家里兄弟姐妹七个,他是老小,他的父亲过世早,中学时代他就辍学回家务农,改革开放后家里经济条件逐渐有了好转,沈浩才得以重返校园继续读书,考取了大学。在校期间沈浩学习非常勤奋刻苦,1984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学校寝室教室的灯都已经熄了,我为了第二天开展活动的事寻找沈浩,在宿舍我看到了他,微弱的灯光下沈浩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书,谈完事情我劝他早点回去休息,他坚持说再看一会儿,我一个农家孩子能上大学不容易,我要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生活中沈浩像一个大哥处处关心同学,那个时候学校发放助学金,按照他的条件他可以发放助学金,但是他把这个名额让给其他困难的同学。沈浩自己省吃俭用,帮助同学却十分大方,班上有一个同学父亲去世了,因为家里太穷,连办丧失的钱都拿不出来,沈浩知道后马上捐出十块钱,并在班上发动大家捐款帮助这个同学渡过难关,那个时候的十块钱,几乎是沈浩一个月的生活费。大学期间,品学兼优的沈浩先后多次被评为学校三好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1985年,他是全校唯一的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也是全校唯一的省级三好学生。1986年毕业前夕,沈浩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为数极少的学生党员。毕业后,沈浩和我先后被分配到安徽省财政厅,他在综合处主要从事国债的发行兑付等工作。每当有新的出台,沈浩认真研究,并提出意见。当时一些不法商贩倒买倒卖,严重破坏了国债声誉,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沈浩主动调研,宣传国债支持,还成立了国债服务部,国债的柜台发行,流通转站实现了一条龙服务,此举得到了财政部的肯定和表扬,安徽国债工作由此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沈浩有着一份热心肠。一次一位老大爷心急火燎地找他,拿着一个被老鼠咬成碎片的国库券找沈浩,沈浩陪他把国库券粘了起来,老大爷说你真是大好人,这可是我和老伴的养老钱。沈浩是一个责任很强的人,一年冬天我俩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那天晚上天特别冷,我外出归来,看见沈浩的房门虚掩着推门进去,见他裹着重重的棉被,蜷缩在床上,赶紧问他怎么了,他晚上独自一人骑车去印刷厂,因为路面结冰,人摔的很重,他还是强忍疼痛把文件送到印刷厂里,看着伤的不轻我立刻送他去医院,医院给他处理后叮嘱他休息几天,但是第二天他就一瘸一拐出现在办公室。在财政厅办公室,沈浩就是这样坚韧刚强,任劳任怨,他以优秀的品德和出色的业绩赢得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美。

  2004年2月12日,沈浩肩负组织的任务,带着小岗的期盼多小岗任第一任书记,在当天日记里他这样写到,今天我正式到小岗任职了,我一定按照省委的要求,领导小岗村群众全新全力为小岗谋发展。沈浩为小岗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六年他四处奔波,跑项目跑资金,多番寻求支持。为了及时掌握政策信息,谋划和推动小岗快速发展,每次回合肥他总会抽出时间到财政厅转转,找领导汇报和同事交流,中心话题始终是小岗的发展。

  他每次都来去匆匆,常常过家门而不入。2007年11月16日,在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凝结着沈浩心血和汗水的小岗村建设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在一片掌声中,我看见沈浩开心地笑了。替领导过去向他表示祝贺,并拍着他的肩膀说,这个规划起点很高,沈浩你的担子很重,可要加倍努力。沈浩动情地回答,请领导放心,我和小岗人哪怕豁出命也要把它变为现实,小岗将来一定成为真正的富村强村。

  从此,壮志在心的沈浩就像是一匹不知疲倦的战马,直到生命的最后。2009年我去萧县农村看望沈浩的老母亲,当时老人家刚刚知道沈浩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沈妈妈见到我,拉着我的手,边哭边说,我的乖乖走了,丢下老娘走了,他是我的好乖乖,我强忍着泪水不停地安慰老妈妈。临别时,沈妈妈特别嘱咐我,你要听党的话,把人家小岗的事情搞好。我知道,沈浩回家时,老妈妈也经常是这样叮嘱他的,现在,她老人家是希望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去继承沈浩的未尽誓言,把小岗村发展的更好。

  我的好同学,好同事沈浩,他就这样走了,一句话也没有留下,但他与我相处二十六年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力,他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财政人更好为国理财,为民服务,在推进科学发展的伟大征程中奋力前行,谢谢。

  报告人: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夏树

  报告题目:《立在农民心中的丰碑》

  我报告的题目是立在农民心中的丰碑。跟踪采访沈浩六年,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去凤阳,去小岗,去那里寻觅鲜活的新闻素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是去和沈浩做最后的告别,是去送他最后一程。从灵堂到殡仪馆,从殡仪馆到小岗村公墓,成千上万闻讯赶来的父老乡亲,泪眼模糊,悲痛欲绝,沈书记一路走好,沈书记永远和小岗在一起,那一幅幅白纸黑字的挽幛,寄托了农民兄弟对这位书记的挚爱和哀思。78岁的老人深患重病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殡仪馆,来看沈最后一眼,他是为我们小岗人类死的,就是爬也要送他,孩子,我来接你回家。年仅七旬的杜大妈在灵堂里哭哑了嗓子,沈浩你怎么就这么丢下我们走了,天哪,天哪,怎么死的是你,不能拿我换你吗?为了定格这些场面,我含着泪水穿行在送行的人群中,用颤抖的手一次次照下快门,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也从内心在不停地追问,沈浩,一个从省城来的选派干部,为什么能受到老百姓这样的爱戴?忘不了第一次采访沈浩时的情景,那是2004年2月9号的上午,安徽省委给省职单位选派干部送行,沈浩因为被选派到小岗村,成为我的采访对象,我问他,你在省职机关工作了这么多年,能适应农村的工作和生活吗?他不加思索地回家,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愿意到农村去为农民做事,这是对自己,也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深秋时节,我去了小岗,看到他正在和村民一起修水泥路,他过来和我打招呼的时候,先把手放在衣服上擦了一擦,他说你看我像个农民吗?二十多年没干过这重活了,当我握住他那粗糙的双手,看到他和小岗农民在一起充满了精气神,我感到他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村书记了。他在小岗找到了服务农民的大舞台。

  2005年12月中旬,我又去小岗,走进村西头沈浩的住处,那间十几平米的小屋,一张桌子,一盏台灯,一个书柜,一张床,洗过的,没有洗过的衣服都堆在椅子上。我知道,沈浩的爱人在银行工作,夫妻恩爱,他们在合肥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可沈浩远离妻子、女儿和高堂老母,一个人在小岗村的小屋里历经寒冬酷暑,住了一年又一年,有时候回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一身的泥一身的汗,在他心里始终揣着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这是沈浩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他在日记里面写到,这几年在小岗村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是作为一个丰富的人生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虽苦尤甜。

  作为一个记者,每次到乡村采访,我都深切地感受到这项工作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为改变农村面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是沈浩在小岗村的第三年,按照规定,到年底他就可以回到省城的机关工作了,国庆节前我去凤阳,和他有过一次长谈,那时,他的内心非常的矛盾,妻子女儿盼着他回城团聚,老母亲需要他在身边照顾,可小岗的百姓更盼着他领着大伙儿继续干。一头是亲人,一头是百姓,一种情愫两厢牵挂。一个多月后,安徽省委欢送第三批选派干部,沈浩又站在了队伍里,沈浩,我理解你,你做得对,在亲人与小岗百姓的天平上,你又做出了一次新的抉择,小岗,在你沈浩的心里真是太重,太重了。沈浩他更加没日没夜地扑在小岗的工作上,他已经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小岗。

  记得有一次沈浩在小岗给我打电话,托我给他女儿买一些学习资料,我感到他说话的时候,有些伤感,就问他怎么了?他说刚刚接了女儿的电话,女儿告诉他学校开家长会,同学问她,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爸爸,你是不是没有爸爸?沈浩被选派到小岗任职的时候,父女俩难舍难分,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找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在背面写到我爱你爸爸,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就这样,沈浩怀揣着女儿的无限依恋和深情寄托去了小岗,六年来,女儿的这张照片就一直摆放在他的床头,沈浩,他把对女儿的深深抚爱献给了小岗村的孩子,改造村小学,建幼儿园,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对困难户的孩子们更是格外牵挂。一次在小岗村采访,村民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下着漂泊大雨,沈浩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提着奶粉,来到村民的家里,屋里正滴滴答答漏着雨,出生没有几个月的孩子没有奶水吃,在床上大哭,沈浩说赶快拿热水来,给孩子冲奶粉喝。沈浩他伸手摸摸孩子的小脸蛋,用他的家乡话说了一句我的孩啊,以后你的奶粉我包了。沈浩他把自己一颗的心给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沈浩,他把自己一切都奉献给了小岗,成了小岗村农民群众离不开的小干部,他为基层干部,他为机关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目前,安徽省正在选派第四批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全省广大机关干部向沈浩同志学习,积极要求到农村去,到一线去,还有许多干部要求到小岗去,去接沈浩的班。全国各地的许许多多机关干部,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纷纷表示以沈浩为榜样,把群众的拥护作为最大褒奖,把群众离不开作为最大的政绩。沈浩走了,但沈浩的精神永存。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