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9 14:53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年4月18日 第6版 | 查看:937次
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良好的政治生态维系和涵养。《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净化政治生态,就要严肃政治生活之规、守住政治纪律之戒、涵养政治文化之壤、把好政治标准之关、永固廉洁政治之本。
净化政治生态,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章明确要求,“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这为净化政治生态指明了方向。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必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对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准则的问题和行为。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注重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强化政治教育和政治引领,讲创新、讲活力,创新方式和载体,既要庄重、严肃、规范,又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净化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关键。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既要靠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又要靠纪律的规范指引与刚性约束。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维护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首要任务,督促党员干部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自觉守纪律讲规矩,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要严格执行党纪处分条例,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行为,特别是政治上离心离德、思想上蜕化变质、组织上拉帮结派、行动上阳奉阴违等突出问题,通过严肃政治纪律带动其他各项纪律严起来,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保障。
净化政治生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基础。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基础,要以先进的政治文化涵养和维护政治生态。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补钙壮骨,锻造坚强的政治气节;传承发扬革命文化,教育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坚决铲除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土壤,坚决清除封建文化糟粕的遗存,坚决清除不良政治文化现象,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不断提升教育效果,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关系,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构建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
净化政治生态,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是重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突出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贯彻这个标准,有助于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持公正用人,坚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让风气根本好转。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封官许愿、说情干预、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行为,要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对“带病提拔”的干部要实行倒查,对政治把关不严的要严肃处理。
净化政治生态,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目标。净化政治生态,目的是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正风反腐肃纪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永葆政治本色,建设廉洁政治。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要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治当下”和“管长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管住权力,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落实到工作生活中,养成“乐受”监督和约束的习惯,自觉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作者潘怀平系西北大学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协同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