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推手” 廖昌永:“逆袭”人生背后站着强大祖国(2图)

发布时间:2019-04-18 09:0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4月18日 01 版 | 查看:1481次

扫一扫 看视频

  一边是中国画展,一边是中国新年音乐会;舞台的这头是西洋乐团,舞台的那头是敦煌传统乐器,舞台中间,一个中式书房铺展开来,木质的中式桌椅,配上一只青花瓷花瓶、一幅与乐曲相融的水墨画……

  2019年新年伊始,奥地利维也纳市政大厅迎来“千年敦煌古乐”。在总人口只有189万的维也纳,这场中国新年音乐会的2000多个位子全部被坐满,还有数百人在场外“求票”。

  “诗词、书画、歌曲全都融合在一起,音乐会结束时,好多老外不愿意走,还在看画展。”几个月之后,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感慨万千,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外国友人关注。

  如今,肩负着中国文化、中国音乐走出去的重任,廖昌永每年甚至每个季度、每个月都要和他的团队一起用创新的、海内外年轻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到世界各地“讲好中国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歌唱家廖昌永本人可能就是“中国故事”中奋斗段落最合适的代言人之一。当年,他揣着100元和翻烂的音乐课本,光着脚走进这所学校;如今,他成为这所学校最年轻的院长。

光脚走进音乐名校

  1968年,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姐弟4人。母亲在家务农,父亲一直在山区工作。7岁那年,总共只陪伴了儿子半年左右的父亲,在一次出差途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们4个孩子,确实过得挺辛苦。”但廖昌永说,“早就习惯了,家家都过得差不多,我们家只是更辛苦一些而已,自己也没有太在意。”

  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歌唱家,他衣着朴素,简单的衬衣、中式小西装是他被“街拍”时最常见的打扮。当年他走进上海音乐学院时,正下着大雨,他脱下了脚上妈妈给买的新鞋,光着脚走进了这座历史悠久的高等音乐学府。

  多少年来,这个农村娃对唱歌的热爱始终没变。

  廖昌永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坚持学习音乐,在家人看来有些“傻”,但全家人都给予了鼓励。

  看到这个农村娃的坚持,高中班主任也给予了帮助,他把自己的同学——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周维民老师介绍给廖昌永。这也是爱唱歌的廖昌永第一次正式学习唱歌,还是免费的。

  从四川郫县到成都上课,廖昌永要骑一个多小时自行车,上课时间把握不准,周维民从不责骂,廖昌永说:“他每次都把上课的东西准备好了等着我”。每次下课,他从成都骑车回家要花两个小时,天已经漆黑。

  1988年9月,这个身材瘦瘦的四川男孩成为整个成都地区100多名考生中唯一一个考上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成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在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算是一个“另类”——他不识五线谱,不会弹钢琴,只学过一个月乐理,音乐方面最强的“基础”就是唱歌。“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上海音乐学院怎么会招我。”廖昌永告诉记者,自己当时同时报考了四川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只有上海音乐学院的招考老师选中了他。

  直到现在,廖昌永都觉得自己能考上上海音乐学院是一个“奇迹”。大一第一学期,这个四川农村娃的专业课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但到了第二学期,他的成绩一跃成为第一名。“一开始只会简谱,然后拼命花时间背、研究,看懂五线谱,再从头开始学钢琴。”

  大一时,因为学业紧张,他甚至有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没走出过学校大门。

  1996年和1997年,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第二年,廖昌永连续获得第四十一届图鲁兹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多明戈世界歌剧歌唱比赛第一名、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这使得他在业内“声名鹊起”。

  这直接奠定他在中国声乐系统内的重要地位。艺术类比赛与其他竞技类比赛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评委的“主观性”评分,评委由经纪人、指挥家、歌剧唱将等组成,能连续在3个国际性比赛中同时获得第一名的成绩,令业界愕然。

  但廖昌永告诉记者,其实在拿到这些大奖前,他已经参加过国内外数不清的各类比赛,均未获得理想成绩。

  每次铩羽而归,廖昌永总是拿着自己参赛的录像带回家和太太、老师一起研究,想办法弥补不足,“成功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无论在过去那个时代还是现在的新时代,年轻人多经历一些挫折是正常的”。

  打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门

  1998年,正值改革开放20周年,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当时已经手握3个国际大奖的廖昌永收到很多国外知名艺术团体抛来的橄榄枝。

  以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为例,对方开出丰厚的条件,包括奖学金、住宿、工作晋升机会等。“当时非常心动,找了院里的分管领导去谈,想走。”廖昌永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学院领导提供灵活的个人成长空间,允许他以上海音乐学院教师的身份“立足上海,面向世界”,一边在学校里教学,一边去国外演出交流。

  当时,我国的文化艺术界培养了一大批像廖昌永一样优秀的艺术家,但很多人成名后直接离开了祖国。上海音乐学院是当时不多的几个可以为教师留编、同时鼓励教师出国深造的高等学府之一。

  在学校的支持下,廖昌永后来又有了师从国际大师多明戈的机会,并在学成后选择回国。20年后,当年那个去国外学艺的青年,成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推手”。

  “我会现身说法告诉大家,回国发展既能报效祖国,自身也能得到长足发展。”有一段时间,廖昌永每个月都要去欧美国家演出,每年至少有3部大戏在美国上演。一边演出,他一边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向那些“流失”到海外的艺术家抛去橄榄枝,“挖了不少人回来”。

  “很多艺术家其实很爱国,只是过去受制于政策,不得不离开。有了好的环境,他们愿意回来。”廖昌永说。

  优秀艺术家的回归,让中国的音乐文化又开始走上对外输出之路。

  “很多老外最开始不懂中国文化,是因为没人给他们体验、没人告诉他们,而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廖昌永说,如今,一大批有过海外留学背景的中国音乐人正齐心协力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去”,用老外读得懂、喜欢看的方式告诉他们什么是中国文化。

  近期的“网红综艺”《声入人心》就是廖昌永带着中国文化走上前台的最好印证。这个节目出乎意料地收获了90后、00后青年的好评,其中融入和宣扬的中国文化内涵在海外侨胞、海外艺术家中也引起共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视频制作 记者 王荣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