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9 21:2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3月29日 05 版 | 查看:1087次
刘瑞芹(左三)在工作中。受访者家属提供
扫一扫看视频
扫一扫看H5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视频编导:谢洋
H5制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跟刘瑞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49年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老护士长刘瑞芹都在护理一线照顾病人。6年前,她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出血,成为被护理的病人。
长期卧病在床的刘瑞芹,因为病情反复,渐渐失去语言和行动能力,甚至连记忆也在一点点丧失。这个曾经为无数病患操劳付出的人,在被命运残酷一击的同时,又被身边的人温暖着。
患病6年来,除了家人对她不离不弃地照顾,很多同事、学生常年义务上门护理,帮她吸痰、翻身、整理尿片,帮她做康复训练,陪她晒太阳,教她发音说话……
躺在病床上的刘瑞芹,曾不止一次表示,希望有一天能重返护理岗位。尽管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但她身边的人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老人的这个梦想。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坐落在漓江边,从住院部大楼推开窗,秀丽的桂林山水便呈现在眼前。1963年12月,刘瑞芹从桂林医专护士班毕业,一直到退休前,她都在这家医院工作,是桂林市护理一线工作年头最长的护士。
“我并非天生就爱干护理这一行工作。”她曾在文稿中写下这样的文字。
可以说,进入护士学校、踏入护理行业,对刘瑞芹而言是命运的安排。
刘瑞芹的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1950年,他们全家从香港迁回桂林定居。几年后,刘瑞芹的父亲被定为“历史反革命”,被开除公职,一连串的厄运降临到这个家庭。因为家境困难,母亲劝说她“芹儿,不念高中了,还是上护士学校吧!”
尽管是被动选择了这个行业,但工作过程中,刘瑞芹对护士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刚上班那会儿,因为设备有限,她亲眼看到带她的护士老师和主任,冒着危险,口对口地为一名传染病患者实施抢救,这让她深深体会到一名普通医护工作者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刘瑞芹曾经参加下乡巡回医疗队到兴安县大榕江山区,独自一人走过数十里都见不到一个人的山路,为农民防病治病、送医送药。为解除一个肠梗阻腹胀几天难以入睡患者的痛苦,她站立3个小时为病人洗肠,洗出6便盆污物,直到病人腹胀消失,得以安然入睡。很多年的春节,刘瑞芹都是在病房工作中度过的,凡有危重病人,她总是放心不下,经常推迟下班,晚上回家吃完饭后,又回到病房查看病人。
“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旅游,她在护理工作中能得到快乐。”刘瑞芹的同事廖春艳评价。
因为多年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坚守,刘瑞芹获得过卫生部授予的“全国模范护士”称号、广西学雷锋标兵、自治区优秀护士等多项荣誉。
2004年,刘瑞芹退休后,还希望在护理岗位上发挥余热,返聘到桂林市另一家医院妇幼中心住院部担任护士总监。尽管年事已高,但她每天都会早早到医院,晚上经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2013年9月,刘瑞芹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出血,病倒在办公室。这次脑出血病发后,刘瑞芹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也失去了语言能力。
“我每次去看她的时候,都特别难过。曾经为病人、为医院的护理事业奉献一辈子的老人,如今也需要我们来照看她了。”曾和刘瑞芹共事过的同事雷丽华说。
尽管只共事过1个月,刘瑞芹却对雷丽华有很大的触动和影响。在雷丽华看来,护理事业几乎是这位老人的生命。她了解到,刘瑞芹有糖尿病、高血压,双侧膝盖也有积水,由于每天上班要走很多路,刘瑞芹下班回到家,双侧膝盖都是水肿的,需要抬高下肢来缓解疼痛。
雷丽华回忆说,刘瑞芹所管的病区每天有10多台手术,她会等到所有的手术都结束,看到病人病情稳定才下班,每天晚上七八点,甚至九十点离开医院都是家常便饭。最让雷丽华敬佩的是,作为一名60多岁的前辈,刘瑞芹事事以身作则。一次,刘瑞芹到病房为病人做检查时,了解到病人大便解不出,询问值班护士,护士说用了各种方法帮助病人都没有效果,她没有责怪护士,而是自己戴上手套给病人疏通。
雷丽华很快跟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结成忘年交。“她是我的精神支柱,让我知道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瑞芹病倒后,雷丽华一直关注着她的病情。当时,雷丽华已经调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脏大血管外科从事护理工作,离刘瑞芹家不远,她便时常去照顾。“因为女儿放学后需要辅导学习,我一般选择下夜班后、早上9点多过去帮助刘老师护理,这样也不影响家里的事”。
3月10日一大早,正逢周末休息的雷丽华又骑电动车去看望刘瑞芹。6年来,只要刘瑞芹的老伴一个电话,雷丽华总会随叫随到。
“刘老师,我来帮你吸下痰。”雷丽华进屋后立马换上护士服,把手洗干净,戴上口罩来到刘瑞芹床前,帮她检查口、鼻腔后,轻轻地把老人的头偏向一侧,略向后仰,铺治疗巾于颌下,用吸痰管进行吸痰,痰液吸光后,刘老的呼吸声变得匀畅起来。
2013年,刘瑞芹做完脑出血手术出院后,雷丽华和刘瑞芹的爱人何典荣及女儿女婿,一起帮她制定康复计划,为帮助刘瑞芹恢复运动功能,雷丽华还专门去按摩院学推拿,很细心地为刘老师做护理。
在大家的帮助下,刘瑞芹逐渐恢复语言和运动功能,也能下床走路。然而2015年7月,刘瑞芹再次患重病,手术后诱发癫痫,导致脑神经萎缩,运动和语言功能再次受损。
“老伴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79岁的何典荣说,自己身体不太好,女儿及女婿在雁山的一所大学教书,只能节假日过来照顾母亲。家里虽然请了保姆,但换胃管、吸痰、抽血检查等专业的护理让他们很为难。
刘瑞芹家住在医院家属区宿舍楼3楼,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没有电梯,上下楼很不方便,雷丽华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
每次到家里来,雷丽华不仅会帮助刘瑞芹做换胃管、吸痰等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还一遍遍地教何典荣和保姆鼻饲操作的方法、压疮防护的细节等。
许多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的刘瑞芹的学生、同事也一起加入到护理照顾刘老师的志愿队伍里。当了解到刘瑞芹家里的床不能上下摇动,他们凑钱给她买了一张可以上下摇动的气垫铁床;了解到刘瑞芹准备住院,大家二话没说一起抬她下楼;了解到刘瑞芹家里需要换氧气,大家又马上去换……
“这么多年,大家都坚持义务照顾刘瑞芹老师,好人还是有好报,就感觉这个世界还是挺温暖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文琼仙说。
每次雷丽华去护理时,刘瑞芹尽管不能表达,却用目光一直追随着她。
让雷丽华印象特别深的是,2015年,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刘瑞芹恢复到能正常走路、正常讲话,她表示她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能重返护理岗位。
那段时间,护士长廖春艳去探望刘瑞芹时,她经常嘱咐她把科室的质量计划给她看看,说想学习一下。廖春艳好奇地问“这有什么好看的”?刘瑞芹回答,她想保持这样一种职业状态。老伴何典荣对此也很理解:“她既然想看,你就拿些资料给她看看。她不喜欢看报纸,就喜欢看这些专业的资料。”
随着病情的一次次恶化,刘瑞芹的神经和语言功能受损,对以前的很多事情也不记得了。2018年国际护士节这天,文琼仙专程去刘瑞芹家探望这位老同事。她特意带了一顶白色的护士帽作为礼物。文琼仙记得,把护士帽戴在刘瑞芹头上时,她嘴角嚅动着,似乎想说些什么,眼角流出了泪水。
文琼仙说:“每次我去看她,我都会泪流满面,我知道她太爱护理工作了。”当时,刘瑞芹的女儿在旁边看到这一幕,说“我妈最喜欢这个了,你太懂我妈了”。
在家人和同事的精心护理下,刘瑞芹尽管卧病在床,但身体状态一直维持良好,每年体检,她的血脂、肝功能、血常规等生理指标都很正常。现在的她就像一个几岁的孩子,有人照顾她、陪伴她、跟她讲话,她就没有太多的烦恼。
“对于刘老师的老伴来说,每天起床能看到她,就是最大的安慰。”雷丽华说,照顾这位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一辈子的前辈,她觉得是件荣耀的事,从刘瑞芹身上,她明白护理工作的意义,不在于这个职业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能为病人做些什么。
何典荣老人在家中的文件柜里精心保存着刘瑞芹写下的文稿。在一篇名为《护士与生命》的文章中,刘瑞芹这样写道:对于生命的“迎来”“送往”是临床护士经常遇到的事。润物无声是护士工作的特点,它可能看不见,但一定能体会到!也许正如泰戈尔说的,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护士守护着生命的列车,与生命同在是护士永远的自豪。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