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31 22:56 |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1-31 12版 | 查看:1284次
春节将至,广西那良镇的老沈比平时更忙了
本报记者 刘佳华
沈世平在那良镇文化站。本报记者 刘佳华摄
那良镇“三月三”陀螺争霸赛上,参赛选手在打陀螺。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位于中越边境,共有25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有8个村与越南隔河相望。
在那良镇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已有30多年的沈世平,见证了这里群众文化生活从单调到丰富的变化。现在,这里22个村已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新春将至,沈世平比平时更忙了,他说:“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要跟上时代。”未来,还要争取在“互联网+文化服务”方面多做探索。
小雨初歇,临近春节的广西防城港市的天气还有些阴冷。周六一大早,防城区那良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站里就有个身影正在忙碌,整理书报、摆放桌椅、打扫活动室、迎接来学舞蹈的孩子们……
他叫沈世平,今年56岁,是那良镇文化站站长,在这个镇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已30多年了。“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站的职责,边境也要文化兴。”这是老沈30多年来最深刻的体会。
边境小镇的文化建设理念正在升级
在文化站二楼的活动室,一堂舞蹈课正在进行。整个班虽然只有6个孩子,但专门从东兴市一家舞蹈学校过来的吴老师依然教得十分认真。
“4年前,我们带着学生来演出,沈站长看到后,邀请我们来教这里的孩子,还协调政府资助,让孩子们可以免费学习。”吴老师说,她和其他舞蹈老师每周末都会从东兴市区赶来那良镇,“孩子们愿意学,我们也愿意教,再辛苦都值得。”
那良镇位于中越边境,共有25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有8个村与越南隔河相望。目前,22个村已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用老沈的话说,相当于22个村级的文化站,其中滩散、里火、高林3个村,更是将公共服务中心升级为国门文化大院。
滩散村国门文化大院经常开展中越两国两地边境的群众文体活动,促进边民友谊;里火村国门文化大院是集读书、娱乐为一体的文化驿站,村民和奔忙在里火口岸的边贸务工人员,能在这儿阅读、运动、看电影;高林村国门文化大院设有大板瑶服饰展览馆、刺绣展览馆和陀螺竞技场,是高林瑶寨展示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基地。
每年春节、“三月三”等节庆期间,文化站都会建议那良镇的几个边境村,在办文体活动时,邀请越南边境村民前来同场竞技,共度佳节。2018年是防城港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验收之年。“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来验收我们这3个村国门文化大院的建设,评价很好,认为可以在全国推广。”说起这些事,老沈很兴奋。
在老沈看来,从公共服务中心转型成国门文化大院,不只是场地、设备等硬件的升级,更是边境小镇文化建设理念的升级。“边境地区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阵地,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普遍薄弱,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边境文化建设,唱响边民幸福生活。”老沈说。
努力让活动参与者更多、活动效果更好
文化站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订阅多种报纸杂志,活动室配备围棋、象棋、乒乓球台……场地虽小,功能可是一应俱全。
“文化站嘛,就是要为老百姓提供文化服务。” 老沈说,2018年,那良镇文化站主办和协助组织开展篮球赛80多场、排球赛25场、乒乓球赛26场、游园活动12次;组织雄斯乐队、武术协会和舞蹈协会开展了一系列文艺演出。
镇子里的雄斯乐队,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当地一群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文艺宣传队。他们自编节目,自发到边防哨所去慰问,后来更名为雄斯乐队,频频亮相在山区、沿海城乡的各类文艺会演,是群众文化队伍中的一头“雄狮”。
去年,文化站组织了20多场文化下乡活动,去边境村和其他偏远山村演出,演出主力之一就是雄斯乐队。老沈想起去年6月份的一件事:有位姓包的老人,今年70多岁了,是雄斯乐队里的二胡手。有一天老人来到文化站,又着急又委屈,让老沈赶紧帮他劝劝儿女。原来,包老的子女坚决反对他参加文化下乡演出。
“老人特别想跟着乐队一起下乡演出,我们也为队员们买了保险。”老沈两次到老人家里拜访,苦口婆心地劝说,最后老人子女被他的认真负责打动,这才同意。
“群众都是自愿参与文化活动,有时遇到困难,没法参加或者是活动效果不好,我们就要协调各方,解决困难,让活动参与者更多、活动效果更好,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老沈笑着说。
各个村子的大小文化事,几乎都会去找老沈。2018年8月,滩散村联系沈站长,说村民喜欢办篮球比赛,但村里的裁判员水平不高,大伙儿都不服,于是想请他帮忙,找一位专业篮球裁判员,给村里的业余裁判员们讲讲课。
老沈一听觉得可行,再一想,别的村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接连问了几个村,确实如此。他当即决定,组织一次篮球裁判员培训班,不单面向滩散村,而是面向全镇。
说干就干,他向防城区文体广新局申请,协调了篮球协会的一名资深裁判员来讲课,并向各个村发出通知,请各村派出3到4位爱好者来镇里培训。培训班如期举行,还组织了两场比赛,现场吹罚,现场点评。“一名学员跟我说,自己水平有提高,动作也规范了,吹罚尺度也把握得更好了,希望以后我们多办这种培训班。”老沈笑着回忆当时的情景。
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要跟上时代
春节将至,文化站在忙啥?
“忙着筹备迎新春歌舞晚会和跨年运动会。”沈世平说,近几年春节期间,文化站都会承办文体活动,迎新春歌舞晚会在元宵节举行,跨年运动会则从腊月二十五持续到正月初五,项目包括排球、篮球、象棋、陀螺展示表演。春节期间,全镇老百姓都会参与活动,过个喜庆、热闹的文明年。
提到过年,老沈不免感慨:“从文化专干,到图书管理员,再到文化站长,转眼30多年了,再过4年我就退休了。”
据说,老沈曾有机会调去其他部门,升任副科级职务或是加入公务员队伍,但他都放弃了。“在文化站工作,挺好!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老沈笑道。
对今后的工作,老沈有些忧虑。他说,现在文体活动的参与者普遍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一部分进城务工、求学,一部分嫌文化站设施老旧、文化活动没意思,不愿意参加,他们更愿意足不出户,通过一台手机或者电脑来搞定大部分文娱活动。
“就说雄斯乐队吧,队员们年龄普遍偏大,几乎没有年轻人加入。”雄斯乐队是镇上的一块金字招牌,眼看着它青黄不接,老沈很着急,“明年我们要下大力气组织培训,邀请乐器老师来镇里,还要挖掘和培养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年轻人,吸收到乐队中。”
“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要跟上时代。”沈世平表示,未来,文化站争取在“互联网+文化服务”方面进行探索,比如增设多功能电子屏幕等,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文化站。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