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兰考官员更加愧对焦裕禄

发布时间:2019-01-31 20:44 | 来源:工人日报 2013年01月18日 03版 | 查看:6047次

1月4日河南兰考城关镇一处居民楼发生火灾,之后围绕着“爱心妈妈”袁厉害和兰考民政局等,诸多媒体给予关注。新华社批评称,兰考有些干部愧对焦裕禄。有兰考官员抱怨,“倒霉就倒霉在焦裕禄。”(见1月16日《新民周刊》)

“倒霉就倒霉在焦裕禄”的话外之音是,如果当年没有焦裕禄,兰考就不会出名;如果兰考不出名,公众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关注兰考,关注袁氏孤儿事件;如果不那么关注,这一场火灾很可能就混过去了。

这个逻辑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即暗指除兰考之外的其他地方,在儿童救助工作上,并不比兰考好到哪儿去。袁厉害式的民间收养现象和模式并不只是在兰考有,别的地方对此同样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的地方政府责任的缺位,甚至比兰考还要厉害,别的地方也是能斥资几千万元盖豪华办公楼,却不舍得建一个像样点的儿童福利院。而现在,这一切都因为焦裕禄的“放大效应”,而让公众和坊间舆论紧紧抓住了兰考。

焦裕禄一是有名人的“放大效应”,其次还有一个反差效应。众所周知,焦裕禄因其“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而为世人不忘。而自从火灾事件发生后,从兰考相关部门的反应上,似乎看不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影子,更多的是推脱、搪塞,以及“冷血无情”的火灾通报。这种反差更加剧了民意的愤怒和不解。

“倒霉就倒霉在焦裕禄”,这并不仅是兰考地方官员的逻辑。

《红楼梦》中说:“俗语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终究还不知怎么样呢!”现在有人抱怨兰考真的“因焦裕禄而倒霉”了,如此心态着实让人深思。这说明有的地方公共管理部门疲于应付、得过且过已成常态;有的官员无视自身责任,在民生利益、公共安全等问题上抱着“出事纯属意外”的侥幸心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哲学。如今,抱怨的兰考官员其实更加愧对焦裕禄。是时候扬清涤浊、彻底清除这些潜规则了,否则,焦裕禄九泉之下也会深感不安。□石敬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