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正平: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真LOW!(5图)

发布时间:2019-01-27 21:14 | 来源:凤凰网 2019-01-23 10:01:00 | 查看:1239次

  “天空没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这是著名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的经典诗句。

  然而,对于一些基层官兵来讲,只要你飞过,就要留下痕迹。完成一件工作之后,统计数据、梳理情况、填写表格、上报材料、补写笔记……把工作落在纸上,似乎成了一件比工作本身更重要的事情。不少官兵戏言,用打仗的标准干着不打仗的事,没有打仗却搞得比打仗还要忙。

  近日,《求是》杂志刊登习主席署名文章指出:能利用现有数据材料的就不要基层反复提供,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同样的材料反复要、次次要、年年要,不要每个部门都去要同样的材料,不要什么人都去要材料。可谓是洞若观火、一针见血,让基层官兵拍手称快。

  客观地讲,材料文书是辅助工作的一种载体,是反映工作的一种形式,也是机关履行指导职能、推动部队建设的必要手段。但在一些单位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不是深入基层、沉到一线、真抓实干,而是习惯于用文件落实要求、用材料了解情况、用电话推动工作。

  有的今天下发通知,明天就要求上报贯彻落实情况;有的机关横向之间不协调,有的明明掌握情况却懒得梳理,纷纷向基层伸手,一个数据多人要、反复要;有的要求凡事都必须有记载有痕迹,就连随机谈个心、做个思想工作,也必须记录在案;有的下基层不是到训练场、到官兵身边了解情况、倾听呼声,而是呆在会议室里听汇报、翻资料、查笔记,即便是实地察看也提前设计好了路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面对凡事都要留痕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兵无奈之下只好牺牲训练和抓落实的时间,想方设法把材料写得漂亮,把笔记补得扎实,工作本身反而变得不重要了。不少官兵感慨,事务缠身忙又乱,文山会海何时休,千头万绪难分身,不怕苦累怕折腾。如果机关走不出依靠文件来指导、根据材料来评价等官僚主义的误区,基层就会在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从而与备战打仗、实战实训的训令要求越偏越远。

  列宁曾说,生机勃勃的工作不能淹没在公文的海洋中。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报材料、补笔记上面,琢磨打仗的心思和精力自然就少了,如果把青春和激情耗费在无休止的文牍之中,从军报国的热血丹心慢慢就淡了。凡事留痕的指导思想破坏的是基层秩序、伤害的是官兵士气、影响的是部队的战斗力生成。

  “饥无食,寒无衣。”这份仅仅6个字的电报,是在朝鲜战场初期志愿军进展神速,遭到敌人严密的地面、空中封锁后,后勤补给出现严重困难时,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同志亲笔给党中央写的紧急电报。中央接到电报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积极筹措大批军事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朝鲜战场,使得二次战役顺利实施。

  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一旦战争打响,机关和基层、前线和后方之间就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来传递最有效的信息。如果还是文山会海、“稿来稿去”,就会贻误战机、葬送战局。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抓基层建设、抓工作落实也一样,也必须紧紧扭住战斗力标准不放松,大力改进抓基层的工作机制和方式,建立客观可衡量的工作评价标准,多看实绩、少看痕迹,多到现场、少要材料,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繁文缛节……

  唯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接地气、见实效、暖人心,才能从根子上破除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从根本上立起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真正把基层官兵从繁重的文牍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练兵备战打仗中去。

  看到你矫健有力、风尘仆仆的翅膀,就知道你已飞过那片天空,不会在意是否曾留下过痕迹。

  看“绩”不看“迹”,重“心”不重“形”。这才是强军兴军的正确节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