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8 22:00 | 来源:国防部网 2019-01-08 00:35 | 查看:2986次
作者:亓创 乔楠楠
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披肝沥胆,为民族之复兴而奔走。他鞠躬尽瘁,为人民之福祉而操劳 ……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照片。资料图
2019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3周年纪念日。回想起他年少之际那句“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豪迈预言,不禁感慨良多。巨龙腾飞,须有好风凭借力。而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称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回顾周总理与“两弹一星”事业的点点滴滴,重温那段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辉煌历史,共同缅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工作照。资料图
在“两弹一星”事业进程中,周总理是筹划者、参与者、推动者、领导者,还是重大试验的直接指挥者、组织者。他率领国防科技大军,在“两弹一星”事业上做出卓越贡献,立下不朽功勋。
第一个看到原子弹爆炸影像的人
1946年,周恩来在南京与国民党当局谈判期间,受邀观看了美国原子弹爆炸的影视资料。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当中,周恩来是第一个看到原子弹爆炸影像的。
这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时斯特朗反问了一句:“如果美国政府决定使用原子弹干涉呢?”毛泽东回答:“原子弹也是纸老虎!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民,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从毛泽东那一代共产党人肇始的战略战术方针。原子弹,我们不怕,但不能不研究,不能没有。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期间,周恩来特批了5万美元,交由钱三强出国购买原子能实验设备仪器和资料。钱三强后来回忆道:当时真是心里暖暖的。有这样为民族、为事业着想的党和领导人,中国新兴科学的发展定会大有希望。
1950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经周恩来批准,国务院两次拨款,分别在北京东皇城根建成新物理楼,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建成近代物理所大楼。
图为周恩来和钱学森。资料图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几经波折回到祖国。受周恩来的嘱托,他于1956年2月17日写了一份《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对中国发展航空和火箭技术提出建议。同年3月,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航空工业委员会,具体领导这项工作。周恩来传达了党中央决定,把发展原子能和导弹航空工业作为我国国防现代化的两个关键项目,把研制“两弹”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状烟云。资料图
要建立原子能工业和导弹航空工业,就需要掌握许多先进技术,研制许多先进材料、仪器和设备,而这些当时都只掌握在东西方两三个大国手中。完全靠我们自己研制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恩来非常明智地抓住中苏关系良好的时机,争取到苏联政府在原子能和航空火箭领域的技术援助。
对于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利用苏联的援助问题,周总理鲜明地指出:既不能无限度地依赖苏联专家,更不能放松对苏联和其他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学习。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要善于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要边干边学、建成学会、努力消化,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经过国防尖端工业部门和院所的专家干部职工的刻苦钻研,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新中国的导弹、核工业建设均取得一定的进展。然而,好景不长,1960年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所有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原子能工业首当其冲,苏联撤走在核工业系统工作的全部233名技术专家,并带走了重要资料,想把中国初生的原子能工业扼杀在襁褓里。
在我国核工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紧要关头,周恩来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定,激励我国从事核工业的科学技术专家们:“他不给,我们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的时间搞出原子弹。”
为加强对“两弹”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更有效地组织全国大协作,党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由7位副总理和7位部长组成的“中央专委会”。全国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区、市),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解放军各军兵种参加了攻关会战。
1962年11月,为增强国防力量,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图为1963年4月,周恩来和专委会成员贺龙、聂荣臻、张爱萍等在中南海
从中央专委成立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9次会议,讨论解决了科研、设计、生产中提出的近百个重大问题。在首次核试验任务准备期间,周总理明确提出,各项工作要“周到细致,准确及时”,“保响、保测、保安全,一次成功”。
周总理作为“总调度”,中央专委决定的事,哪怕是一个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也要当场拍板。钱学森深有感触地说:周总理把组织人民军队指挥革命战争的一套经验拿来用上了,当然很灵,为我们创造了一套领导研制“两弹”的工作方法。
就这样,经过全党和全国军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
周恩来向大家宣布原子弹爆炸成功。资料图
试验当天,周总理在北京一直守在电话机旁,和在前方的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当张爱萍激动地用有些颤抖的声音向周总理报告:“我们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啦!”周总理冷静地询问:“你们能不能肯定是核爆炸?”当得到肯定回答后,周总理如释重负,随即拿起话筒向毛泽东主席报告。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后,根据毛泽东“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指示,周恩来要求各国防工业部门和科研机构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再接再厉, 一鼓作气,立即抓紧原子弹武器化和氢弹、导弹的研制。
两年零8个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的距离
1966年5月进行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前夕,周总理对试验工作做了“要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他不仅这样要求,而且身体力行。试验前,他仔细询问了可能影响成败的各个关键环节,认真检查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才决定是否试验。他要求各主管部门把各种不利或意外因素都考虑到,并拿出最可靠的保险措施,要求不仅核试验要万无一失,而且核试验的放射性烟云不能对我国人民造成损害,也不应对邻国人民造成损害。
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告诫科研人员:“试验关系重大,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我们国家穷,做什么事情都要精打细算,都要考虑到略有失误是否会加重人民负担。” 1967年6月12日,周恩来听取了关于氢弹试验准备情况的汇报,告诫参试人员切实搞好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落实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下的安全措施。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300万吨级的空投氢弹试验,科技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抢在法国之前”的誓言。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我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
导弹和原子弹相继诞生后,两弹的结合已成为必然。1964年6月至7月,我国连续成功发射3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6年6月30日,周总理前往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一下飞机就详细询问基地的情况。他来到发射阵地观看火箭发射合练,检查了试验的准备情况。同年9月,当我国两弹结合试验工作准备就绪,周恩来又询问了试验工作的许多细节,并一再指示:要绝对保证安全。
1966年10月20日两弹结合试验前,周恩来在与科学家开会时激动地说:“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27日上午两弹结合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资料图
要想到21、22世纪,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发射人造卫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965年时,钱学森等就上书党中央,希望早日把人造卫星列入国家任务。周恩来报告了毛泽东,采纳了钱学森的建议,并把我国第一颗卫星命名为“东方红1号”。
在卫星研制的过程中,周恩来以中央专委的名义发出指示,要求全国上下通力合作,全力以赴研制卫星。
1970年4月24日晚9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入轨。周恩来听到卫星入轨的消息后,立即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一喜讯。而毛泽东在书房里,已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从卫星上发来的清晰洪亮的《东方红》乐曲。
上图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下图,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70年7月,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运行试验准备就绪。中央专委在对模式堆启动提升功率问题进行讨论时,周恩来着重审查了启动运行的安全问题,并在会上指示:这是核动力的起点,也是奠定核电站的基础。在同年一次中央专委会上,周恩来听取上海市研制核电站问题汇报时明确:我国发展核电,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的方针。从此,我国原子能工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建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
1974年4月12日,是周恩来生前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央专委会议,审查批准了上海 728工程(以周恩来1970年2月8日首次提出要搞核电站的时间命名的,也就是今天已投入运转的秦山核电站)的建设方案。也许,周总理已预感到自己参加中央专委会的机会不多了,在这次会议上,他以惊人的毅力,忍着巨大的病痛主持会议,并作了长篇讲话,对我国尖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周总理十分关心对核电站“三废”(废渣、废液、废气)的处理,详细询问了各种处理方案,并一一作了指示。他还一再告诫与会同志:要想到21、22世纪,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与会人员眼含热泪记下了他的嘱托。
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历经3年半重病折磨的周恩来总理闭上了双眼,结束了将近600天困卧病榻的苦难岁月,人民敬爱的好总理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着的人民。
我关心两件事,一个水利,一个上天
为“中华腾飞世界”奋斗了一生的周恩来总理晚年曾说:“解放后二十年我关心两件事,一个水利,一个上天。”“上天”,即指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周恩来总理在他26年的总理生涯中,亲自组织领导了“两弹一星”的每一个关键战役,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取得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辉煌成就,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奠定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地位,作出了奠基性的巨大历史贡献。
周总理照片。资料图
在开创和领导中国“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艰辛探索中,周总理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培育、催生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同时也是忠实践行“两弹一星”精神的光辉典范。周恩来总理精神与“两弹一星”血脉相通,基因相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和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与完美结合。这种伟大精神,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世代相传的精神遗产。
十里长街送总理。资料图
周恩来,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历史不会忘记他!
那个曾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一生的鞠躬尽瘁只浓缩为一个心愿:国家富强!
那个曾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少年,一生的披肝沥胆只升华为一个梦想:民族复兴!
时光荏苒。2014年8月,“华龙一号”融合方案成型;2015年5月,示范工程福清5号机组开工。中国成为继美法俄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中国开始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2017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比此前世界上运行最快的法国TGV高铁(运行时速达320公里)还快。2018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
看啊,我们离周总理的期盼又近了一步。
当年送您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华!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而我们,不会停下奋斗的脚步,对您最好的告慰,便是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
2019年1月1日,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升起,和平鸽飞过天安门。亓创 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