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这样学习历史的

发布时间:2018-12-27 21:28 | 来源:人民网 2005-10-17 11:15 | 查看:1420次

  张秀平

  毛泽东是文史大家,一生博览群书,纵横捭阖。他从小爱读传统经典如《论语》、《孟子》、《庄子》、《左氏春秋》等,凡先秦诸子著作,包括多家注释《周易》本,无所不读;直到日理万机时,仍要忙里寻闲,好学不倦地在书海里遨游,留下诸多读史读文、点评中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佳话。

  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一书,采取编年体例,按年月顺序,收集汇编有关毛泽东读历史书并评点中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中国文化主题的资料,系统地展示了中华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自己祖国历史的学习、认识和评估,特别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所执持的独到见解和言论,令人耳目一新。本书按年月顺序的体例,较好地展现了时代的发展对人的历史观的变化所起的作用。从书中的资料可以发现毛泽东对历史实践和历史人物的评介的变化与他所处的时期不同是有密切联系的。如孔夫子,是毛泽东论述最多的一位思想家;秦始皇是毛泽东论述最多的一位帝王。他认为“孔子的思想比较符合统治阶级的胃口,历代统治阶级给孔子戴了很多高帽子……孔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啊”。毛泽东认为“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毫不掩饰地贬孔扬秦。晚年以后,毛泽东的评价重心更是发生了变化。他说: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的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可是被骂了几千年,骂他有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了一些书。“文革”以后,毛泽东多次在谈话中把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当作尊孔反法的学术代表作并鲜明地表示不同意该书的观点。他说:“我这个人比较有点倾向,就不那么高兴孔夫子。看了说孔夫子是代表奴隶主、旧贵族,我偏向这一方面,而不赞成孔子是代表那个时候的新兴地主阶级……你那个《十批判书》崇儒反法”。

  毛泽东读书读史,完全在于适当的运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他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历史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开会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的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是他读史的最特别之处,也是他自己深化研究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只是只言片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说,但也能折射出这位历史巨人如何运用历史而恰到好处。

  毛泽东评说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也是一门学问。他很注意历史人物的出身和生平遭遇。他直率地说“老粗出人物”。“能干的皇帝大多老粗出身”。他认为“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毛泽东多次夸奖一字不识的朱元璋。认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1955年,毛泽东对明史专家吴晗新修改的《朱元璋传》新的研究成果表示肯定时,又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元璋的晚年)。毛泽东品评臧否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的大面,即“观人观大节”,看他在历史实践中的作为,这是他的一个重要观点。

  本书所收集的资料来自中国大陆公开出版的图书及报刊,所收入的内容均标明出处,既可阅读,亦可作为资料参考。可见著者很聪明、读书甚多,我很佩服。此外,根据资料所叙述的事加上小标题,画龙点睛,文字生动。在每段资料后加注,对资料中的典故、人物等进行注解,也增加了信息量,更有助于读者阅读。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所记录的文字永远是我们的一份精神财富,一份传诸世代的文化遗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