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不只有小桥流水 更有刚柔并济的大才情、大气魄(组图)

发布时间:2018-12-08 23:32 | 来源:扬子晚报 2018-12-04 A5版 | 查看:1172次

十方雅士汇聚无锡,“论剑”江南文脉——

开幕式现场

  12月3日, 由光明日报社、江苏省委宣传部、无锡市委主办的首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开幕。省委书记娄勤俭会前专门就研究传承发展江南文化作出批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等出席开幕式。人们印象中的江南,总是小桥流水、温柔清丽,而这次汇聚了近300名海内外人文大咖的论坛,却让江南文脉更多呈现出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大气魄、大胸襟,以及刚柔并济的一面。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冯秋红 

  大才情

  与会者“飙诗”显深厚文化底蕴

  3日上午9点,首届江南文脉论坛准时开幕。主持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开场白即“飙诗”:一江烟水,两岸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现场观众立即坠入韵味悠长的江南文化情境。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则致辞:初冬的江南,正是王国维先生笔下“谁道江南秋已尽,衰柳毵毵,尚弄鹅黄影”的一番图景。同样文思悠悠,文情斐然。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则以如诗的致辞谈到了江南文化中有筋骨有担当的一面。她提到:无锡东林书院陶冶出中国读书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天下情怀;大学者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时代强音;鲁迅抒发“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激情;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诗意江南,使得本次论坛的参与者与诗词来了一次最美的“遇见”。正如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在主论坛的发言中所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宋诗词是这个诗国中最美丽的花园。而江南,是无数诗人的栖心之所。”他说,李白非常爱江南,一生中七次来金陵,比到长安的次数多。白居易、苏东坡、杜牧等多位文豪大家为江南留下了经典诗篇,一句“能不忆江南”,说出了天下游子的共同心声。

  大手笔

  3千册《江苏文库》发布首批成果

  六编!三千册!历时十年!规模超大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重要成果之一《江苏文库》首批图书86册,在首届江南文脉论坛开幕式上隆重发布。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是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全省性文化发展战略工程,2016年启动,计划至2025年告一段落,全面梳理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炼江苏历史文化精神。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重要成果之一,是编纂总规模3000册的《江苏文库》,这是江苏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创举与创新。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担任工程成果《江苏文库》总主编,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亲自指导、多次推动。

  《江苏文库》由书目、文献、精华、史料、方志、研究6编组成,前三编属于基础文献,以影印方式出版;后三编属于研究著作或研究性整理著作(精华编),以排印方式出版。将收录近1万种文献,堪称江苏历史文化的一次整体呈现。

  在全省学术界出版界3年不懈努力和精心打造下,江苏凤凰出版社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江苏文库》首批图书,共计86册,分别是“文献编”38册、“精华编”11册、“史料编”5册、“方志编”27册、“研究编”5册,收录江苏历史文献152种。

  大气魄

  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打江南牌

  12月3日下午,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圆桌会在无锡灵山君来酒店举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达成江南文化研究无锡共识,这标志着长三角在文化领域深度合作的进一步推进。

  继上周“三省一市”党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首届长三角文博会之后,本周又借举办首届江南文脉论坛的机会,举办此次圆桌会。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宣传部的有关负责同志与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如何加强江南文化研究、如何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合作进行深入座谈讨论。之后,与会者达成共识: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识、共有的精神家园,加强江南文化研究,推动江南文化传承创新,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共同使命,是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商沟通和联动合作常态化机制,探索建立学术合作、成果共享的平台载体……

  大家一致认为,历史上沪苏浙皖曾合力孕育出自成一格的江南文化,新时代下我们理应在江南文化研究上形成合力。今后,有必要把加强江南文化研究交流合作进一步具体化。

  本次论坛以“文脉传承与精神家园”为主题,主论坛下更有九大分论坛,旨在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江南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揭示其所蕴含的人文底蕴、哲学智慧及其所构建的精神家园,展示其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大咖“论剑”

  成中英:刚柔并济是江南文化的性格

  (夏威夷大学教授、世界中国哲学联合会名誉会长)

  诗情画意是江南文脉的画面,刚柔并济是江南文化的性格。可以预言,江南文化将在当代数字化与数据化的信息科学与生物技术设计上大露头角。

  博格:江南文脉中有一种文化自信

  (耶鲁大学全球正义中心主任)

  江南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持,这种精神就是鲁迅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就是江南精神最好的写照,江南人开放包容,愿意尝试新的,愿意学习吸收优秀的文化,这是自信的写照。

  吴为山:江南四条文脉值得深入挖掘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在我看来,江南最值得发掘、研究、继承和发扬的有四条文脉:

  第一是“历史文脉”,指的是江南地区崇“德”尚“礼”的历史资源;第二是“商贾文脉”,指的是江南地区经世致用、义利兼顾的经商文化资源;第三是“红色文脉”,指的是江南地区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精神的文化资源;第四是“艺术文脉”,指的是江南地区品类丰富、风格多样的文艺资源。

  莫砺锋:江南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胸怀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水,是最能契合江南的文化标示。它随物赋形,与物无争;它柔若无骨,却无坚不摧。江南自古以来盛产柔软细腻的丝绸和坚韧锋利的兵器,两者堪称江南文化的器物标志。刚柔相济的江南文化,既有善良温和、宽宏通达的品性,又有果敢坚毅、刚强不屈的风骨。

  陈夑君:江南文化中蕴含情怀风骨与品格

  (上海博物馆前馆长)

  江南文化不仅有园林戏曲诗词书院,而且有人文精神,有理念价值观判断,有敬畏,感恩,情怀风骨与品格。对江南文化的理解不仅限于风花雪月、物产,更是在历史、转型、发展中的文化资源。

  葛亮:江南文脉源远流长辐射海外

  (著名作家、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

  江南是个出作家的地方,古往今来,此地的文脉似乎从未断过。

  一方水土一方人。任何一种地域文化,最为生动而具温度的体现,便是文学。江南的文脉源远流长,并辐射海外。这是一个身在外地的江南人的福祉。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冯秋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