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科学家谴责“基因编辑婴儿”试验

发布时间:2018-11-28 10:4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28日 03 版 | 查看:680次

“世界上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引发的风暴还在持续。婴儿诞生的消息发布一天后,已经有数百位科学家发声对该试验表示谴责。

  该试验是由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领导,试验结果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通过媒体公布。27日,该峰会开幕的第一天,关于此事的讨论几乎出现在每一轮交流中。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邱仁宗在峰会上表示,如果网站上的报道是真的,那么贺建奎所做的不仅仅是疾病或生殖基因修改,而是修改生殖基因以求基因增强。“这种行为是远远低于我们能够接受的底线的,也是最不道德的。”

  贺建奎曾在一段由他的实验室上传的视频中表示,开展“基因编辑婴儿”项目是为了阻断艾滋病毒传播。对此,邱仁宗说,目前已经有方便和实用的方式来阻止HIV病毒传染,使用基因编辑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像用大炮打小鸟”。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来修饰生殖基因,从而阻止疾病或者增强基因将永远地改变人类基因库。

  “我最讨厌科学家通过媒体发表成果。科学发现,不是在论文发表的那一天,而是在别的科学家能重复你成果的时候。”在会后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邱仁宗说。

  当被提问中国社会是否认同他的观点时,邱仁宗表示,中国太大,人口众多,观点林立。但至少科学家群体拥有共识,反对贺建奎试验这样的生殖性基因编辑。

  27日午间,140名海内外华裔艾滋病研究专业人士发表公开信称,“坚决反对这种无视科学和伦理道德底线的行为,反对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未得到证实的基础上,开展针对人类健康受精卵和胚胎基因修饰和编辑研究。”在此之前,国内122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强烈谴责,称试验存在严重的生命伦理问题。

  27日晚,一场以“基因编辑婴儿与科学伦理”为主题的讲座,在南开大学生物站报告厅举行。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凌懿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尊重生命,目前基因编辑婴儿触碰了科学伦理的高压线。

  “我们强烈谴责在现阶段把基因编辑用于人体实验,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尚不成熟和伦理严格限制。”陈凌懿认为,这个操作违反了人类胚胎研究的“14天法则”以及“禁止以生殖为目的对胚胎和受精卵进行基因操作”的原则。与此同时,基因编辑婴儿试验必须要告知病人本人存在的风险并征求其同意,而在这个操作中,病人是胎儿,“在得不到本人同意的时候,我们没有权利把他改变,让他出生。”他认为这个项目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是绝对不合法的,“要么是渎职、要么是根本没做审批”。

  即使只是一场普通的科普讲座,报告厅连楼道里都挤满了人。听众来自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一位生物专业的女生在交流时表示,他们专业的学生听到基因编辑婴儿的消息都感到气愤。但令她担忧的是,在她的高中同学群里,不少人因此喝彩,觉得将来能随便改一下眼睛的颜色挺酷的,“我跟她们论战,她们根本不听”。对此,她认为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给普通民众快速补上尊重和敬畏生命这一课。

  还有在场听众谈到,虽然目前学界对此次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行集体谴责,但对于此类事件出现的惩戒仍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只能依靠行业自律。“技术成熟的速度一日千里,法律规范显然落后,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陈凌懿说。

  和中国科学家一起对该试验表示谴责的,还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教授詹妮弗·杜德娜和华人生物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他们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共同发明人。贺健奎的基因编辑婴儿试验使用的正是该技术。

  在伯克利分校官网的公开声明中,詹妮弗·杜德娜表示,目前不该将CRISPR/Cas9技术用于人类基因编辑。贺建奎有责任立即对他们打破这种全球共识的行为作出充分解释。

  张锋于美国当地时间11月26日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上发表声明称,“编辑胚胎以消除CCR5的风险似乎超过了潜在的好处。”他说:“鉴于目前的技术状况,我赞成暂停植入经过编辑的胚胎……直到我们首先提出一套深思熟虑的安全要求。”

  张锋说:“所有医学进展、基因编辑或其他方面,特别是那些影响弱势群体的进展,都应该进行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测试,与患者、医生、科学家和其他社区成员公开讨论,并以公平的方式加以实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梦影 胡春艳 实习生 袁文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