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06 08:23 |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09-12-08 22:01 | 查看:2575次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秘书长陈瑞峰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
今天是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的指导下,于5日在全国正式启动“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秘书长陈瑞峰就“如何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等问题接受了中国文明网专访。
中国文明网:请您谈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
陈瑞峰:志愿服务是指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它所倡导的奉献、友爱、相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我国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志愿服务是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学雷锋活动的深化和拓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日益增强,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很快,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十分活跃,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大力倡导志愿服务活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对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出重要安排部署。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我理解,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深层次的问题日益突出,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更加繁重。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扩大公共服务能力,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根本。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以弘扬志愿精神为核心,能够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多做好事、常做好事的过程中增长好心、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利于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力抓手。创建活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群众性,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是深化创建活动的不懈追求。志愿服务形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便捷,适应了现代社会公民独立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增强创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蓬勃发展。
中国文明网:如何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
陈瑞峰: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也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目前,人们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度还不够高。只有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
一是要在引导人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上下功夫。志愿服务的过程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志愿者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在奥运志愿服务和国庆志愿服务活动,许多志愿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他们撰写的“志愿者心得”,引起了社会强烈共鸣。先进典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是人们进行自我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继续发现和培养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着力宣传好志愿者的心得体会,把志愿服务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中,使志愿服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同,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
二是要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上下功夫。新闻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大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在弘扬志愿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通过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生态。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公务员、共青团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全社会作出示范。
三是要在进学校、进社区上下功夫。要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增强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经常性志愿服务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利用社区市民中心、文化站和板报橱窗、通俗读物,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把志愿服务的要求体现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之中,使志愿服务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中国文明网: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陈瑞峰:志愿服务领域很宽、渠道也很广,可以说,只要经济社会发展有需要、人民群众有愿望、志愿者有积极性的事情,都能够从事志愿服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志愿服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安康的愿望更加强烈,科技、文化、体育、法律、卫生,越来越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领域;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法律援助、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成为志愿者大显身手的重要舞台。在科普志愿服务方面,主要是组织科技工作者义务为群众传授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供实用技术服务。在文化志愿服务方面,主要是组织文艺院团演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艺术院校(系)师生志愿担任基层文化辅导员,帮助培养文艺骨干、指导开展文化活动。在体育志愿服务方面,主要是组织志愿者积极投身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指导城乡基层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在法律志愿服务方面,主要是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无偿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咨询、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在社会治安志愿服务方面,主要是组织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在卫生志愿服务方面,主要是组织医护人员宣传无偿献血和疾病预防知识,为群众提供卫生常识咨询、健康检查和常见病治疗。
二是扶贫帮困、扶老助残志愿服务。困难群众和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是志愿服务的重点。要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要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孤儿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立足社区组织人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志愿服务形式。开展扶贫帮困、扶老助残志愿服务,要把社区作为重点,从办得到、群众又迫切需要的事情做起,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友谊和谐,看到社会美好,推动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三是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利用大型社会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是我们的一条成功经验,有利于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要抓住举办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赛事的有利契机,围绕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赛会服务等重点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社会人文环境。要积极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明礼仪进基层,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要积极开展公共秩序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到公共场所、道路交通和赛会场馆等重点部位,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劝导不文明言行,努力创造规范有序的社会公共秩序。要积极开展窗口行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公共服务行业和涉外窗口行业的干部职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各种延伸服务和便民服务。要积极开展赛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翻译、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参与的人多,活动的面广,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组织引导,把志愿者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要积极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全民动手、全员参与,大力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踊跃参加义务植树、绿化美化、清理脏乱、整治污染、修复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行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面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要坚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志愿服务的过程成为造福人民群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推动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五是心理抚慰志愿服务。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积极开展心理抚慰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人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心理安抚志愿服务对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尤其要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工作,严格服务标准和服务要求,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做到入情入理、耐心细致。
六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是专业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广泛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救治伤员、卫生防疫、群众安置、设施抢修和物资发放等工作,提高社会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要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纳入政府应急反应体系,依托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专门学会,组织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志愿者成立专业救援服务队,加强对志愿者的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志愿者关键时刻能服务、会服务。
中国文明网: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运转有效的工作规程,请您具体谈谈这方面的要求。
陈瑞峰:规范化运作,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关键。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活动开展还不规范、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尤其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规程。
在组织协调方面,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提出,中央文明办牵头负责全国志愿服务活动。根据这个要求,各级文明办也要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1、文明办研究制定本地区志愿服务活动总体规划,并对志愿服务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目标任务分工;2、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要根据目标任务分工,研究提出具体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志愿服务到底做什么,做那些具体事情,需要多少志愿者参加,都要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使志愿者有热情也有事干,有活动也有效果;3、文明办要建立工作例会、信息报送、督促检查等制度,了解掌握活动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在志愿者招募方面,依法登记或备案的志愿服务组织,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开展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工作。1、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2、利用信函、电话、网络和现场报名等方式接受群众申请;3、采取适当方式对报名者进行审核,并择优录用;4、根据志愿者的意愿和特长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招募志愿者,要从志愿服务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长线的志愿服务项目可以更多地招募老年志愿者来做,集中性的志愿服务项目可以更多地招募大学生来做,做到广泛招募、合理使用,把人们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在志愿者注册方面,依托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成立的全国性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负责本系统志愿者注册工作。1、建立志愿者注册登记卡,记录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和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2、向志愿者发放注册志愿者身份证明,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所在地的行业主管部门;3、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对志愿服务组织提供的志愿者信息进行汇总,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同级文明办;4、各地文明办把注册志愿者按服务领域、服务专业、服务地域进行分类,建立志愿服务人才库,并将信息反馈给志愿者所在单位或社区;5、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依托全国社区志愿者信息平台,与各省区市文明办和各有关部门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进行链接,并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把全国志愿服务人才资源整合起来。
在志愿者培训方面,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依托有关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1、初次培训。培训对象为新招募的志愿者,培训内容包括志愿精神、服务规范和权利义务等,培训目的是帮助志愿者加深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和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初次培训要全面系统,可以在志愿者报名时当面进行,也可以采取集中培训;2、阶段性培训。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志愿者进行阶段性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阶段性培训要定期进行,可以采取交流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也可以通过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等办法;3、临时技能培训。这方面的培训一般在开展专项志愿服务和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时进行,重点是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别要求,对志愿者进行服务内容、服务规范和相关知识培训。开展临时技能培训要有针对性,主要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4、志愿服务组织跟踪记录志愿者参加培训的情况。
在志愿服务保障激励方面,1、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者提供基本工作条件和交通、误餐补贴,并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需要为志愿者购买保险;2、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志愿者个人申报、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志愿者登记卡上,作为星级认定的依据;3、在志愿服务组织内部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鼓励人们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4、各地文明办和行业主管部门适时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并推动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行为,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
中国文明网:现在,经费不足是制约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很大问题,在这方面,中央文明办有什么具体解决的办法。
陈瑞峰:解决志愿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要建立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去年10月,中央文明委制定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志愿服务的经费投入,为人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并要求“成立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设在中央文明办”。根据《意见》要求,今年2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是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范围是中国以及许可本基金会募捐的国家和地区。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设在中央文明办。基金会的宗旨是,大力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支持和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引导人们多做好事、增长好心、争当好人,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基金会的业务范围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资助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组织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奖励为志愿服务作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开展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外友好团体和人士,以及国际组织、基金组织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加强相互合作;募集、管理和使用好本会基金。现在,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标识,希望社会各界积极投稿。
成立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是从精神文明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举措,有助于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对于加强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中国文明网: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有什么具体的活动安排。
陈瑞峰:今天是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将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的指导下,在全国正式启动“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多。据统计,现在,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城乡老年人的空巢比率分别为49.7%和38.3%。在这些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的高龄空巢老人中,50%以上的长年患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30%左右的空巢老人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甚至患有抑郁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空巢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已经成为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推动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和融洽人际关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志愿者特别是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前不久,中央文明办下发了《关于举办“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的通知》,决定在部分全国文明城市(区)和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区)举办“百万空巢老人关爱行动”启动仪式。根据这个要求,今天,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将首先在南京市、贵阳市和兰州市举行启动仪式,正式拉开“百万空巢老人关爱行动”的序幕。“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是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资助开展的第一个志愿服务项目。我们将会同各全国文明城市(区)和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区)文明办积极开展募捐工作,利用社会资金资助各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广大空巢老人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张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