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2路公交事故:人人都在那辆失控的车上,包括你和我(组图)

发布时间:2018-11-19 21:58 | 来源:搜狐网 2018-11-03 12:28 | 查看:4713次

  前一辆“失控”的公交车,带着一车的乘客冲向了悬崖,整车的人只活了一个,故事发生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微电影中。

  后一辆“失控”的公交车,带着一车乘客冲到了桥下,整车的人一个都没活,故事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的重庆。

  或许,除了那个3岁的孩子,在这次公交事件中的每一个成年人,谁都不无辜。

  “水下太冷了,我带你们回家。”

  那是第一批下水的重庆公交车事故打捞潜水员,默念着的一句话。10月30日,重庆万州最低气温14度,73米的江水下,更冷。

  水底,车壳子有点左倾,窗户全碎了,他把头伸过去,一个窗户一个窗户地找——15个人,司机和乘客,大人和小孩加起来,15具遗体。

  第一个找到的女性遇难者,被他从车里抱出来,系上信号绳,送上水面。

  距离惨烈的撞车坠江事故,46个小时过去了。

  46个小时里,从事故发生,到媒体用女司机作为报道标题,网络一发不可收拾,万众唾骂。紧接着警方通告,证明轿车女司机无责,公交车逆行撞击后坠桥,键盘侠们开始疯狂删贴。

  11月2日10点,事情再次起了波澜,公交车内黑匣子视频曝光:错过站的乘客用手机击打司机,无一人阻止,而愤怒的司机用一只手还击,另一只手快速地将方向盘用力左转。

  几秒钟,就几秒钟,没人来得及反应,15个人,一起冲向死亡。

  在黑匣子纪录影像的最后一秒钟,我们听到了惨叫,戛然而止。

  那些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甚至可以一一对应。任性的巨婴乘客,积累压力突然暴发的司机,奉行不惹事的旁人,再加上不明所以一拥而上的看客。

  我们一起,组成了生活的黑暗丛林。

  而打捞员赵攀,根本无暇顾及网络上的反转再反转,在采访里,他想起他的同事,捞到一个小孩,才3岁,同事当时在水下,就哭了。

  或许,除了那个3岁的孩子,在这次公交事件中的每一个成年人,谁都不无辜。

  一些中国式的“巨婴”

  22路公交车事件发生在10月28日的重庆,然而仅仅一天之后,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发生了一件几乎一摸一样的事。

  北京的一辆678路公交车上,一名女乘客因为坐过站要求下车,被司机拒绝后,将手提着的整箱牛奶砸向司机。

  往前回溯,10月10日,浙江台州一名60多岁的男乘客,因为坐过站与司机发生口角,在行车过程中拉拽司机,导致公交车急转撞树。

  “我坐过站了,你得给我中途停车让我下”

  “车上的人关我什么事,我就知道你必须让我下车”

  “你停一下车又不会怎么样!”

  今年5月,合肥某女子以等“老公”为名,硬生生扒着高铁车门不让车开,导致整列高铁及车上的乘客延误4分钟。

  去年6月,武汉一位名牌大学女博士自己迟到,过了登机时间。值机员建议她改签或退票,女博士却执意要乘坐这趟航班,沟通无果后,女博士突然冲进柜台,朝着值机员的脸狠狠打了几巴掌。

  “就迟几分钟,我老公马上就到了”

  “我就迟到五分钟怎么了?”

  典型的中国式巨婴,这些年我们听的见的,难道还少吗?

  他们占据在自我宇宙的中心,奉行“按闹分配”,他们以各种不同的形象理直气壮地出现在各个不同场所。

  他们最显著的特色之一:视规则为无物,坐过站就该等下一站,这是规则;迟到了就不能上车,这也是规则;高铁凭票入座,这更是规则,可在他们眼里呢?

  “不过就是中途停一下车而已”

  “不过就是坐了你的位置而已”

  “不过就是迟到了5分钟而已”

  我们所憎恨的“巨婴式”台词,归根结底说的都是一句话:“不过就是稍微打破一下规则而已”。

  再来几句类似的语境吧:“不过就是偶尔闯个红灯而已”,“不过就是遛狗不牵狗绳而已”……不过是小到不能更小的规则,不遵守“又不会怎么样”。

  这样的语境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也偶尔从你的口中说出?

  但你从来没有深想过后果,直到这些“又不会怎么样”的“而已”在别人身上酿成了弥天大祸,于是你开始义愤填膺的指责那些闯了祸的“巨婴”们。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写道:“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巨婴”绝不是个例。

  一个充满戾气的空间

  公交车的黑匣子被找到之后,人们开始追究起了事故的责任。从视频中看来,女乘客不断辱骂,公交车司机在持续的压力下终于“奔溃”。

  虽然目前陆续有人爆出公交车司机是在女乘客的谩骂和攻击下判断出错才转的方向盘,但“坠江公交责任”这几个大字还是明晃晃的在热搜上从昨天挂到了现在。

  事件真相尚未明了,在此不下定论。我们能看到的,是黑匣子曝光后短短十秒的视频中,充满戾气的争吵。

  因为一点小事,双方(至少是某一方)在压力之下情绪失控,各执一词毫不退让的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场景,我们难道见的也还少吗?

  2015年8月,温州市民林某和家人在鹿城区一家火锅店用餐,因火锅加水问题,与店员朱某发生纠纷,后林某被朱某用开水浇头受伤。

  2017年2月18日中午12时25分,犯罪嫌疑人胡某(男,22岁,四川宣汉人)因口角纠纷,持面馆菜刀在武昌区武南一村71号一面馆门口,将面馆业主姚某(男,42岁,湖北郧西人)砍死,并将头颅扔在垃圾堆中。

  这是前几年的新闻,看上去却和这几个月里连续发生的某些事件毫无区别。

  8月27日,江苏昆山发生了一件轻微的交通案,原本点个头道个歉就能过去的事,宝马车司机却不依不挠,甚至提刀下车欲砍人,结果却在两人争斗中刀因为脱手砍中了自己,这是喧嚣一时的昆山龙哥事件。

  9月1日,河北秦皇岛赵某,因为一个西瓜,不堪闹事老人的辱骂,最终抽出西瓜刀连捅老夫妻数刀致死,事后自杀。

  10月6日,宁波北仑王某因为与同行陈某在ktv发生争吵,离开后来到陈某家数刀捅死陈某的母亲,并在之后劫车,撞人,逃逸,砍人...一路又砍又撞,造成3人死亡。

  10月10日,宁波高新陈某,因不堪邻居家长期的狗吠声,前往交涉无果后回家拿刀捅死了邻居一家三口。

昆山杀人案监视器拍到的现场画面

  类似的命案不断在发生,当自我挤掉了理性,愤怒蚕食了思考,情感和本能成为了主导,被扭曲和放大的情绪会将人推向深渊。

  “你瞅啥?”“瞅你咋的?!”这原本是个段子,如今却变成了贯穿于整个社会各个角落的现实。

  明明这些争吵和冲突,在某一方的让步下就可以完全化解,可“凭什么我就要让步?!”

  而这种“不吃亏”的心态,似乎从小便开始根深蒂固的长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中。

  “不蒸馒头争口气”“不能孬,要有骨气”......这样的教育,你从长辈那里听到过多少次?可他们都忘了告诉你,争的这一口是为人的正气,而不是戾气。

  所有人都会有控制不了情绪的时刻,但如果所有人都以“争口气”唯由放任情绪肆意生长,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

  弗洛伊德说,人的进化史就是控制欲望的历史。而人的成长史,或许就是控制情绪的历史。

  一干沉默的看客

  又说到了看客的话题,司马曾经在广西公交车事件的推文中提到过《车四十四》这部“真实”的电影,却没想到一个月后,这部电影再一次被人提及并且上了热搜。

  根据重庆22路公交车打捞上来的黑匣子看,当女乘客拉扯干扰司机时,全车乘客没有一个上前阻拦(后续有人说有乘客出声制止,但仅仅只是出声制止而已)。

  逝者安息,在这里不针对这次事件做太多的评价。只想把《车四十四》的内容再一次和大家分享一遍。

  女司机开着一辆坐满了人的公交车行驶在路上,中途两名持刀的劫匪突然出现,一名歹徒抢了钱之后,又把女司机拖下了车。女司机尖叫呼救,乘客们低头不言,甚至不敢抬眼,只有一位男性乘客下车冲向了歹徒。

  许久之后,男乘客被刀划伤,女司机从歹徒手中逃回到车上,却凶狠的将唯一救了她的男乘客赶下了车,随后关上车门,开着44路公交车,带着一车冷漠的乘客冲向了悬崖。

  比电影结局更可怕的,是出现在片头的一行字:以真人真事改编。

  这是最真实的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做出头鸟,被长辈叮嘱“少管闲事”的我们,那个路遇不平不敢吼的我们。

  有人说,如果当时在22路公交车上,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像下面动图里那样,用身体去阻拦女乘客,结局是不是就会不太一样?

  就像《车四十四》的电影里,如果除了那位男士,还有别的人能站出来去阻拦歹徒,结局是不是也会不太一样?

  我们无法去改变结局,司马只希望,下一次,我们不用再去感叹“如果”。

  一群数不清的键盘侠

  整件事件中最无辜的,大概就是最初被当成是“肇事者”的女司机。

  最开始,是各个媒体在没有查清楚事件真相的情况下,以“女司机逆行撞上公交车”作为标题进行报道。

  于是网上也好,现实中也好,一时间所有人都在骂她。

  “建议女司机一起死一死”

  “不会开车开什么车”

  “死刑吧没商量了”

  等到如今真相大白后,网上又开始有了大量为女司机“鸣不平”的声音。

  “营销号瞎带节奏”

  “媒体不调查清楚再写吗?”

  “向女司机道歉”

  当我们仔细看,会发现最开始骂的最狠的,和如今口口声声鸣不平的,其实是同一批人。

  像这样键盘侠们的嘴脸,我们也并不陌生了。

  10月份的网红saya事件,当孕妇率先发博斥责时,他们冲在第一线,跑到网红微博下疯狂大骂,半个月后事件出现了“反转”,saya的爷爷因为不堪打击去世,事情真相也开始渐渐浮出水面。于是他们调转方向,冲到当初极力维护过的孕妇微博下责骂。

  是,这是个开放的年代;是,我们有了更大的言论自由;是,你噼里啪啦打几个字出来并不用负什么责任……

  但这样的言论自由应该基于理智的基础上,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我们有脑子,会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凭借着情绪用事。

  撒贝宁在某综艺里说的一句话让司马很有感触:当一个人仅仅用情绪来思考和表达问题,而不是用理智和理性,去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时候,往往可能就已经不知不觉当中,加入了键盘侠这个行列。

  就像这次的公交车事件和当初的网红saya事件,司马相信有很多人,在了解了事实真相之后默默的删掉了曾经的评论,并在心里为自己当初的冒然而汗颜。

  那么或许下一次,我们可以多用1分钟时间来思考,不要在情绪的驱动和舆论的迫使下,变成了自己最厌恶的“键盘侠”。

  假如有如果

  一辆公交车,2个人5分钟的争执,15个人的性命。

  这是司马看到过最近最恐怖的新闻,而这个新闻真正让司马头皮发麻的,是在这辆车上,我们能看到近几个月来所有恶性事件的缩影。

  巨婴,看客,键盘侠,和充满戾气的环境,类似的事件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人们往往指手画脚的评价一番就随之而去,毕竟“又没造成什么伤天害理的结果”。

  于是,就是这些“不会怎么样”的“小事”,一点点累积,最终爆发在了重庆这辆22路公交车上。

  这是15条人命的悲剧啊,她们中有兴冲冲的去给媳妇过生日的婆婆,也有一岁孩子的父母。

  可媳妇再也等不到吃婆婆给她买的生日蛋糕,长大后的孩子可能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让他永远失去了父母。

  这一次,还是“小事”吗?我们还能评论一番之后心安理得随之而去吗?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句话虽然已经被无数人反复提及无数遍,但雪崩还是在持续着。

  司马写这篇推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再一次把血淋淋的伤口扒开来。而是想让所有人记住,10月28日,这一场因为各种“小问题”而最终酿成的巨大悲剧。

  假如我们选择遵守规则,不再自认“宇宙中心”;

  假如我们选择控制,不再一言不合就动手;

  假如我们选择去暂时忘掉“枪打出头鸟”,勇敢地站出来;

  假如我们有三秒钟的耐心对自己说,先别敲打键盘,等待真相……

  22路公交上的15个人,人生已经没有如果,而活着的每一个人,仍然有机会去做选择。

  别让错过的一站,变成人生的终点站。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