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仁望:默默坚守烈士陵墓11年(图)

发布时间:2009-12-22 09: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2-02 | 查看:2653次

  “雄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溪水长流,是你不朽的心灵,松柏常青,是你长存的浩气……”5月8日,在吉首市河溪镇麻扎渔梁烈士公墓旁,一位中年土家汉子一边吟颂着缅怀英烈的诗歌,一遍清理着墓旁新生的杂草。墓内长眠着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第139师416团3连某排护送乾城县盐船队牺牲的24名烈士。从1998年至今的11个年头里,他就这样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英雄的坟墓,看护墓园、打扫道路、清除杂草、对外宣传先烈的英雄迹,被人们称为“麻扎渔梁守墓人”。这位刚47岁的汉子叫张仁望,是河溪镇新建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感受英雄 勇挑重担

  张仁望老家原本住在麻扎渔梁河对岸的一个小山冲里,年少时,最喜欢听老一辈念叨解放战争中的人和事,特别是那段就发生在自己每天上学必经小河边的抗匪护盐英雄事迹。“每天放学到小河边,上船过河前,我总爱站在小河边上,看看流淌的河水和两岸的大山,仿佛站在这里,我就亲眼看到解放军战士同土匪英勇激战的场面。”回忆小时候,张仁望的眼神有些迷离。高中毕业后,张仁望回到了家乡,在村里担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

  1981年7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了,为了纪念英烈,教育后人,原吉首县人民政府主持,河溪乡人民政府参与,准备组织建筑工程队在麻扎渔梁修建烈士公墓。作为村里的民兵营长,张仁望有幸参与了烈士墓的修建。他带领村基干民兵们,帮忙收集烈士遗骨、运砖推土,从老远的山腰移来松木,虽然当时只是修建了一座主体墓和一间守墓房,但在他心里,这一直都是这辈子最值得骄敖的事。“出于对英烈们的敬慕,一直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参与修陵园,也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也就是这一年,因工作关系,他结识了当时的守墓人——抗美援朝复员军人向明德老人。老人身上的军人特质和所讲述的战斗经历深深地吸引了张仁望,一有空闲时间,他就跑到烈士公墓,同老人一起除草、扫地、打理墓园,帮老人煮饭挑水,照顾老人生活。“向老为人很谦和,但做什么事都带着军人的严谨,墓园让他打理得一丝不苟……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从自己不多的优抚金中拿出一些钱为先烈们上香烧纸钱,也许只有真正的经历过生死的军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份工作的神圣。”回忆起向明德老人,敬仰之情溢于言表。那几年同老人的接触,让张仁望更深刻地了解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对烈士的崇敬也发生了质的转变。1998年3月,守墓30多年的向明德老人因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回到了老家楠木村休养。烈士墓不可一日无人看护,张仁望便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这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向向明德承诺:“我要把墓地当成自己的家!”就这样,他开始了长达11年的护墓生活……

  当问及当初家人对守墓的态度时,张仁望看了看坐在身边的妻子,满怀歉意和感激:“这些年,她跟着我好苦!”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我们由衷地敬佩这位朴实而明事理的女人。刚开始的时候,妻子是反对他去守墓的,由于家庭贫困,家里的3个小孩还要吃饭、上学,父母年老体弱,需要赡养,弟弟又是个残疾人,家里只有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怕他当了这份差,家里少了“顶梁柱”,耽搁了抓收入的“正事”。张仁望却反过来劝她,说作为一名村干部,他有责任这么做,这也是寄托了对烈士的敬意。最终妻子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张仁望的家离英烈墓有近3公里远,中间还隔着一条河,为了更好地守护墓园,他毅然卷起铺盖,一个人住进了陵园里的墓房。每天,他除了看护墓园,还要撑船过河,走回家去打理田地里的庄稼,晚上再回到墓园看护,遇到祭祀节日,他就得整天守在陵园,接待前来扫墓的人。2000年,妻子为了照顾他的起居,也默默地走进了这间破烂的护墓房。至此,不管是打理陵园还是走几里远回家种田,张仁望的身边多了一道瘦小的身影。

  守卫英雄 信守承诺

  最初的烈士陵园,设施简陋,没有围墙,蒿草丛生,蛇鼠成群。张仁望却把这座单间的砖房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个家里,他与妻儿床铺相连;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是寂静墓园里经常出没的蛇虫鼠蚁。“我结婚的被子都让老鼠咬得满是洞。那时候这里没水、没电,在外挑水喝就挑了五六年时间,别人家早就看上了电视,这里却还点着煤油灯。”张仁望还能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况。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这位憨厚老实的土家汉子退缩,他积极地利用一切条件改变着烈士公墓的对外形象。这么多年,他之所以坚持做一名每月只拿100元钱的护墓人,除了对革命先烈深深的缅怀之情,就是十多年前对向明德老人的那个承诺。他说:“我和谁也不比,我只和那些牺牲的战士比。一想起他们,受多大的罪,吃多大的苦,我觉得都无所谓,为先烈们守墓看园,我自己图个心里踏实,也觉得值!”

  每年来墓园为先烈扫墓祭奠的有3000余人次,每当有人问及烈士是如何与土匪英勇作战时,张仁望总是觉得前人所留下的资料过于空洞、单薄,不能很好地教育后人。为了更真实地还原英难事迹,他跑到镇政府、市文化局、市档案馆查找史料、上门找村里长辈求证,在得知泸溪县潭溪镇扯旗村有一位老人曾是当时的运盐船工时,他又专程跑到老人家里,诚心请教,经过不懈的努力,有着高中文化的他,将陵墓里长眠烈士的事迹编成整套的资料,非常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战斗情景。11年来,他为学生、单位工作人员和部队官兵作英雄事迹报告200余次。令张仁望自豪的是,附近学校一个上初二的学生,上课不好好学习,在班上特别调皮,老师无法管教。一次,他和同学来陵园,张仁望给他讲做人的道理。如今,那个学生已经有了正式工作,他还经常到陵园看望张仁望,感谢他当初的教侮。

  为了完善墓园基础设施,他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5000元钱,买来电杆,请人立好,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为墓园通了电,买来塑胶水管从后山接来了山泉。墓园修建自今,已有近30年历史,墓主体及其它基础施设都已陈旧不堪,他又上下奔走,积极同辖区政府及上级民政部门联系,争取资金5万余元对烈士公墓进行了全面规划改建,加固了墓顶,更换墓碑、纪念碑,塑造战士雕像,打造护墓石狮,修建了英烈亭及护墓住房,硬化墓区地面,修缮了英烈泉,种植了雪松、映山红等花木,形成环境优美、规范清洁的高标准墓园。“作为烈士最后的“家”,我们护墓人,把它维护好、管理好,是对英雄们的一种愐怀和敬仰!”当问及他做这一切的初衷时,张仁望的话让人震憾。2008年,由于管理到位,麻扎渔梁烈士公墓被确定为吉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吉首市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对象。

  青山埋忠骨,浩气满乾坤。张仁望的故事虽然简短朴实却令人震撼:没有委托,他把为烈士守墓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求回报,他把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当作应尽的义务。11年来,他是保洁员,坚持绿化墓地,清扫枯叶杂物;他是宣传员,为师生热情宣讲烈士英勇作战的事迹。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张仁望这样的“义士”,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才有了更为丰富的载体、更为鲜活的形象。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湖南省娄底市2010-01-20 18:40:01 发表
鼎盛:雄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溪水长流青山埋忠骨,浩气满乾坤,是你不朽的心灵,松柏常青,是你长存的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