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诈骗有新招(2图)

发布时间:2018-10-23 21:40 | 来源:北京晚报 2018-10-22 20版 | 查看:1187次

玩游戏识别骗局 读故事提高警惕

左家庄街道数字图书馆二层的活动室里,老人正参加“财智乐享家”游戏。

  花样百出的诈骗手段让很多老人防不胜防,而预防诈骗的方式同样在升级换代。在北京,有社会组织专门为老人设计原创游戏,让老人在参与过程中轻松学会识别骗局;在上海,公安局治安总队的警官则为老人策划专题图书,精选各类诈骗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教老人提高防备能力。

  游戏化学习

  利用桌游来模拟事件

  志愿者解释防骗攻略

  “呦,这不是孩子们玩的游戏吗?我们也能玩?”一大早,左家庄街道数字图书馆二层的活动室便热闹起来,一款由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联合汇丰银行共同打造的“财智乐享家”游戏引得不少老人前来围观。场地中央,铺着一块由彩色格子串联起的巨幅游戏垫,旁边的两张方桌上,也分别摆好了桌游地图。

  “咱们这款游戏就是专门给老人设计的,分真人版和桌游版。”工作人员指着眼前这些道具介绍起游戏规则,“每次可以有三位老人一起玩,通过掷骰子获得前进的步数,在相应格子会遇到不同事件,可能赚到钱,也可能损失钱,到终点时手里钱多者获胜。”

  作为真人版游戏的首轮参与者,赵阿姨兴致勃勃地抛起了骰子,按着数字走过去,刚好停在“抽卡(事件)”的格子上。工作人员随即递来一沓卡片,赵阿姨从中抽出一张,卡片上显示:接受刚认识的小王邀请一起“投资创业”,小王卷款失踪,损失300元。

  “这就相当于给您模拟一次经历。”由志愿者扮演的银行家向赵阿姨解释,“老年人的投资主要还是应该以保守、稳健为主,像‘创业、众筹’等投资不仅风险高,也很有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很快,同时出发的宋阿姨也遇到一次“事件”,“在商店抽奖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五折购买金项链’,并出钱购买,损失200元。”身边随行的银行家告诉宋阿姨,“像这类抽奖活动多为商家营销手段,甚至是‘以次充好’的骗局,所以遇见需要自己出钱购买奖品的活动,要谨慎购买。”

  游戏过程中,面对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志愿者借机向参与活动的老人们提醒,“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经说过,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所以如果您遇到有人主动介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一定要多加提防。”

  通过多种感官刺激

  让老人能在玩中学

  “以往,对老人的防诈骗宣传做法都比较传统,一般是办讲座、发宣传挂图或手册、张贴海报,这些方式往往是单向输出,老人接受度不高,很难入脑入心。”作为耆乐融长者关爱中心创始人,卞学忠一直在思考能用怎样的方式让老人有所触动,“前些年,我们也曾经尝试过防诈骗情景剧,请有金融知识背景的专业志愿者结合典型案例演给老人看,过程中加入互动,让老人参与进来,这样老人可以有代入感,加深对防诈骗知识的理解。”

  不过,卞学忠发现,这种形式覆盖人群有限,每次也只能呈现一到两个案例,“我们就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既能让老人有参与感,又方便复制推广。”

  在长期的实践观察和理论研究中,卞学忠将目标锁定在“游戏化学习”上,“其实有点类似于儿童教育中强调的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学习,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增强对知识和信息的消化吸收,进而帮助记忆,让老人能在玩中学、学中玩。”

  通过与汇丰银行志愿者交流,卞学忠最终选择借鉴大富翁的游戏规则,将多种常见的诈骗手法融入其中,并将解释提醒和应对策略制作在卡片上,“其实这相当于一场案例化教学,但形式很轻松,老人接受度高。素材有的来自于银行的防诈骗读本,也有的来自于公安部门在网上公布的案例,用通俗的语言加工成一个个‘事件’,拎出关键词,让老人易懂易记。”

  在具体的呈现形式上,卞学忠也曾做过一番权衡,“目前适用于学生群体的游戏化学习主要是依托电脑,但老人更需要直接的人际互动,所以有必要做成这种线下游戏,全程能有志愿者陪伴,随时解答老人的困惑和疑问。”

  定制化传播

  挑选68个代表性案例

  逐一进行剖析解读

  “你的儿子被绑架了!”“充值送礼是真的吗?”“‘免费体检’忽悠你”……近些年,诸如此类的骗局让不少老人落入圈套。作为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基层指导处的警官,黄奕在工作中也常常接触到这样的案例,“现在防诈骗信息虽然多,但对老人来说太过分散,他们需要一本整合性较强的攻略书,来提高防备应对能力。”

  带着这样的想法,黄奕从去年开始在广播节目、微信公号和报刊专栏上搜集相关报道,挑选出68个最具代表性的诈骗案例,并与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合作,推出《防诈骗攻略》。作为“送给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特意选用适合老人阅读的大开本、大字号、大行距。

  在黄奕整理的一则案例中,一位老伯在家中接到自称是法院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有一张老伯的法院传票,并称他的信用卡在外地消费,恶意透支,欠款高达200万。心急如焚的老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按照对方的指示,要去银行将存折里的钱全部转到他们提供的“安全账户”内。

  针对以上案例,黄奕在书中给出“警方提醒”,“凡是打电话来涉及电话欠费、信息泄露、法院传票、银行卡年费扣除、信用卡恶意透支、洗钱、安全账户等关键词的,都是诈骗,如果有人要你进行存款、汇款等不熟悉的金融业务时,千万要慎重,不要随意操作,一不小心,你的养老钱就会落入骗子的口袋。”

  黄奕表示,对老人的提醒也很有讲究,“越通俗简单越好,否则老人记不住。重点是要教老人把握底线,比如让他们知道,警方不可能用打电话、加微信的方式处理案件,也不可能指挥他们转账汇款或者告知任何密码、验证码,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找社区民警或者打110报警。”

  防诈骗宣传是系统工作

  要根据特点多元化配置

  在长期的基层宣传中,黄奕发现,很多老人都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特别是身边同龄人的经历,他们会很感兴趣,可能在公园散步或在菜场买菜的时候,就顺便跟同行的老人聊起自己的见闻。”黄奕表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本书用故事化的语言“包装”素材,让老人愿意看下去,也乐于讲给别人听,把案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无形中就完成了防诈骗的教育和传播,“我们平时到社区里,也很少会说是去做防诈骗宣传,一般都说是去给大家讲几个故事,这样老人更容易接受。”

  黄奕坦言,在当前的形势下,针对老人的防诈骗宣传很难指望单一的传播形式或渠道实现百分之百覆盖,“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平台属性和不同老人的特点进行多元化配置、定制化传播,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做到有效宣传、精准宣传。”

  除了策划图书,黄奕还曾在深受老人喜爱的电视节目中与主持人策划脱口秀,并在微信公众号上搞活动,“我们从老人的关注点出发,推送适合他们的防诈骗内容,还邀请他们参与互动,从中发掘出一批‘意见领袖’,让他们成为核心会员,帮助我们宣传,借助这些老人的影响力,传播给更多老人。”

  黄奕还发现,即使是传统的宣传方式,只要注重细节,也同样可以起到作用,“例如海报上的主人公,要尽量选择老人们喜欢的本地明星,特别是一些草根明星。之前有一位老人,在电梯里无意中看到海报上的主人公是她喜欢的,就多看了两眼,而正是多看的八个关键词,让她在此后遇到的一场电信诈骗中避免了损失。”

  本报记者 宗媛媛 文并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