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怼”对方1100字,是谁惹华春莹这么生气?(组图)

发布时间:2018-09-01 22:56 |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8-08-31 20:56:00 | 查看:2203次

  昨天(30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上“犀利”发声,点名“怒怼”一家日本媒体,引来外界关注。

  事起29日一场外事活动的采访安排——在最终确定的媒体名单中,未出现日本《产经新闻》的名字。

  30日上午,《产经新闻》发表报道称,中方“非法”拒绝其合法采访要求,引来外媒相继报道。紧接着,日本政府也对其给予了声援。

  当天下午,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罕见用1100多字“苦口婆心”地详细作答,字字铿锵。其间更是连发六问“回怼”日方“倒打一耙”,表示“不接受这种无理的抗议,日本政府应对自己的媒体进行引导和约束”。

  究竟发生了什么,令华春莹用如此“长篇”回应?

▲华春莹

  华春莹好久没用这么长的话怼人了……

  《产经新闻》记者未能到场的,是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外长与日本外务省次官秋叶刚男的会见活动。

  由于未在被邀请采访之列,《产经新闻》于30日上午发文声称,中方“非法”拒绝其采访相关活动,是对合法采访要求的“不公平阻碍”。

  30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更是公开对此事“表示遗憾”,并称日本政府已向中方提出抗议。

▲菅义伟(NHK报道截图)

  一场采访怎么会引发如此波澜?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综合台媒、法新社等媒体报道的披露,事情的所谓“内幕”大概是这样的:

  对于秋叶刚男的访华会见活动,有意采访的新闻媒体众多,因此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决定以抽签的方式,从常驻北京的日本媒体中选出采访者。

  报道称,抽中的媒体中原本有《产经新闻》,但是“中国外交部疑似认为其立场对华‘不友好’”,因此拒绝该报采访上述活动。

▲《联合早报》网站报道截图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昨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首先回应了《产经新闻》为什么没能参加会见活动。她表示:

  众所周知,任何重要外事活动的采访安排,都由驻在国和来访国通过友好协商确定。为保证采访活动有序安全进行,双方会根据活动现场条件对采访人数予以适当控制,也是各方都认可的惯例。

  29日的活动也不例外。由于采访人数有限,中日双方协商后,确定日方由《日本经济新闻》、NHK、《读卖新闻》这三家媒体进行现场报道。

  简单来说,因现场条件限制,只能允许三家媒体的记者进行采访,而不在其列的《产经新闻》由此得出“中方‘非法’阻止《产经新闻》‘合法’采访”的结论,其逻辑着实让人凌乱。

  “不允许《产经》去,而别的媒体记者去了,这就是非法吗?或者允许《产经》去,而别的媒体记者没能去,这就是合法吗?”华春莹现场质问道。

▲8月30日外交部记者会现场

  针对法新社等媒体报道中所谓“三家日本媒体最终以集体抵制采访的方式表达抗议”的说法,华春莹更是“火力全开”,斥责日媒歪曲事实真相。

  她透露,直到活动开始前一个小时,这三家日本媒体都还向中方确认将准时参加,“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到底是有关媒体自己的意愿?还是有什么人从中施加了什么压力、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

  小锐注意到,仅外交部官网上披露的华春莹就此事件的回应,前后约有1100多字。也难怪有中国记者感慨:好久没见发言人用这么长的话怼人了。

  日本政府为何声援这一“假新闻”?

  作为一场假“新闻自由”之名上演闹剧的绝对主角,《产经新闻》一边装可怜抱委屈,一边拉拢同行乃至本国政府为自己站台鸣冤,如此“演技”不可不谓娴熟。

  新华社前驻东京记者蓝建中告诉小锐,虽然《产经新闻》号称日本全国性五大报之一,但是发行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2013年上半年日发行量只有约161万份,其中一部分还被认为是强塞给销售点的,实际发行量可能只有130万至140万份。

▲日本产经新闻社大阪本社

  虽然发行低迷,但《产经新闻》非常注重新媒体,在网络右翼势力强势的互联网上,比其他媒体人气更高。

  蓝建中介绍说,该报很多记者会撰写迎合网络右翼的稿件,无论事实与否,右翼网民都会积极将其作为消息源。

▲日本极右团体成员在东京都新宿区大久保“韩国城”举行种族主义排外示威。 (新华社)

  “网络右翼在积极批判其他媒体‘捏造’新闻时,对于《产经新闻》报道的明显捏造的消息,却几乎从来不会批评。”蓝建中说。

  有如此势力的支持,也就无怪乎为何《产经新闻》杜撰的假新闻能在日本国内大行其道,甚至“惊动”内阁官房长官了。

  和日本记者“过招”,是中国外交官的常态

  对于《产经新闻》“倒打一耙”式操作,30日外交部记者会上的一个细节也给出了力证:

  华春莹对日本共同社记者说:“坦白说,(你们)也不是所有报道都完全符合事实,令我们高兴和满意的。但是,你们的采访遇到过任何障碍或困难吗?没有?对不对?”

  提问的日本记者连连点头。

▲2015年日本媒体在卢沟桥采访

  这一幕,被中国网友称赞道:华姐,怼得漂亮!

  说起来,近期中国外交官和日本记者的精彩过招,并非仅此一例。

  不久前的新加坡,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也曾对日本媒体的报道提出“指正”。

  出席东盟系列外长会议期间,王毅对正在采访的日本NHK电视台记者指出,该电视台报道的一个消息表述不准确,让对方“在发表文章前一定要check,要搞准确了”。

  而面对王毅的提醒,该记者急忙连连辩解“不是我写的”。

  一句话引来现场众人哈哈大笑的同时,也瞬间将这段“业务交流”以一种和气又不失幽默的方式结束。

▲视频截图(图片来自网络)

  某种程度上,共同社记者的“点头”和NHK记者的“笑语”,都是中国外交官一直以来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媒记者之间真实关系的反映。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也向小锐强调,长期以来《产经新闻》便以报道中国负面、伪造新闻为特点,甚至在日本也是靠假新闻搏出位,“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就是要上纲上线,就是等着被中国‘拒绝’采访。”

  他建议,针对外媒记者与驻在国政府关系议题,新加坡的做法或许可以借鉴。

  “国外媒体的报道有曲解的话,新加坡方面就会反复追究,如果媒体不把这个记者从新加坡撤走,以后就别想在新加坡做事。”陈言表示,“毕竟,新闻自由适用于采访者也适用于被采访者,双方是平等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