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2 15:5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08-22 06版 | 查看:1110次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我从青春里走过,将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些什么?我要用无悔的青春耕耘杏林,我要用满腔的热血坚守志愿服务,我要用无私的奉献温暖世界每个角落……”这是一名医学生志愿者对于奉献社会的认识和关于人生的思考,也是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对重燃他人生命之光的思索。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生杨博文是该校2015级中医骨伤专业研究生,是甘肃省第二十六例、该校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也是该校优秀志愿者之一。去年,杨博文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成功将179毫升造血干细胞移植至7岁血液病患者体内,一个幼小的生命因他的善举而得到了延续。
杨博文说,自己的善举很大程度上源于学校的教育。“一入医门,老师就教导‘为医者,要有大慈恻隐之心,要心怀天下苍生,要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大学本科期间,杨博文每年都会义务献血一次,2010年,他主动参加了甘肃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样本采集活动,这次采样成为他配型成功并顺利捐献的机缘。
“母校首例,也是甘肃省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雯娟老师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杨博文还清楚地记得,初入大学,学校组织参观校史馆,他第一次了解了张雯娟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的事迹,“触动很深,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张雯娟是甘肃中医药大学2004级校友,2006年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顺利进行了两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为一名33岁的男性白血病患者捐献了55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成为甘肃第一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被誉为“陇人娇子”。从那以后,杨博文暗下决心,“如果有可能,我也要做像张老师一样的人,给他人活下去的希望”。
2016年年底,一则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消息圆了杨博文的梦想。“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我没有丝毫犹豫,就决定捐献。”杨博文积极配合前期的检查,全部指标合格后,顺利进行了造血干部捐献。“感谢命运,给了我实现夙愿的机会。”他说。
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在杨博文、张雯娟等志愿者的善行义举感染下,近年来,明德向善、奉献自己、帮助他人已蔚然成风。在该校操场边,时常能看见红十字会无偿献血车,受学校学生社团爱心社、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邀请,专门来学校采集血液。该校负责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老师介绍,和省红十字会联合采集血液和造血干细胞是这两个社团主要职责之一,在这些社团的积极组织和大力倡导下,2013年至2017年,学校参与献血的志愿者人数达到了2548人,献血量高达676400毫升。
该校公共卫生学院2014级学生任昌奎就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中特殊的一员。2016年6月,任昌奎在甘肃省红十字会来学校采集造血干细胞时主动留取样本,以期和某个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2017年11月,任昌奎通过省红十字会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HLA初次配型成功的消息后,坚定表示愿意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
任昌奎积极配合省红十字会做相关检查,各项指标均为合格,高配成功。2018年3月9日,任昌奎接受进一步体检,检查结果达标。可让他难过的是,就在他准备前去捐献的时候,却被告知由于患者身体原因本次捐献行动暂停。“虽然很失落,但我还是时刻准备着,在对方需要时一定第一时间赶去捐献。”任昌奎说。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2013级中医本科班学生钟峰超的献血路也是一波三折。由于长期生活高原,加之体质偏瘦,在第一次捐献前检查时,他的部分检测指标不理想,不符合捐献条件。这让钟峰超一度很沮丧,为了却自己的心愿,他从饮食和体能方面作了全面的调整。第二次体检时,钟峰超身体各项指标均处于最佳状态,完全满足捐献需求。2018年6月14日,钟峰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甘肃省第32例、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中,青年志愿者还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他人,活跃在各大活动的现场。兰州马拉松赛是兰州市的重大体育赛事,也是市民参与度最高的全民健身活动,每年的“兰马”比赛中,总会有甘肃中医药大学志愿者靓丽的身影。
比赛前两个月,来自各个专业的志愿者都接受大赛组委会专业培训。比赛当天,志愿者们一大早就从学校出发,赶赴服务现场。每年“兰马”赛服务区都是人员爆满,其中有跑完全程的73岁老人,有和家人一起跑半程的小朋友,也有前来参赛的国际友人,还有坐在轮椅上参赛的残疾人……整整12个小时,志愿者们顾不上休息,一个接一个地做着保健护理。“虽然很困很累,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付出能够帮助到别人,所有的倦意都烟消云散了。”来自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志愿者刘子黎说。
恪守医学生誓言,弘扬志愿者精神,是甘肃中医药大学每位青年志愿者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始终坚守的追求。走进甘肃中医药大学校园,时常能遇见胳膊上绑着红丝带、给过往师生普及AIDS预防常识的志愿者们,在结核病防治日、地球日、节水日等节日来临时,皇甫谧广场上志愿者们更是络绎不绝,忙得不亦乐乎,黄河边上也留下了无数志愿者捡垃圾的背影。
“关注贫困人口、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空巢老人,是参加‘三下乡’的志愿者将要开展的主要工作。”该校团委书记姚凝介绍说,学校以服务地方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科技扶贫、爱心医疗为主要内容,组建了20余支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队伍,大学生志愿者为基层群众普及医学常识,为留守儿童补习课业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同时将为空巢老人送去温暖,发挥了所学,传播了大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