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2 22: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10月 | 查看:957次
人物故事:
王耀林,男,十堰市竹山县文峰乡塘湾村党支部书记。
竹山“最美村官”王耀林,不满50岁,担任村支书15年,却不堪疾病和劳累的重压,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终身奉献历沧桑,正值华年却早逝”,一副挽联,诠释了竹山县文峰乡塘湾村支书王耀林的一生。
“村民日子好,我的日子才算好”
竹山县文峰乡以肚倍而闻名,虽然肚倍能带来丰厚效益,但人们长期未能揭开其如何结果的奥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该乡塘湾村村书记王耀林。因为如果能功课这个难题,就意味着乡亲们离好日子不远了。
2004年,王耀林请来技术员,与王太新等种植大户一起,联合攻关肚倍高产种植技术。两年后,王太新植藓育虫、挂袋放虫的肚倍林,亩均收入600元以上。
初试成功后,他立即组织王太新与128户农民成立塘湾村肚倍专业合作社,带领干部分片包户,发动村民种植肚倍。2008年,村肚倍专业合作社每亩年增收2000元以上,比过去靠肚倍蚜虫自然迁飞上树高出十倍。
这一消息传开后,被专家誉为破解了“肚倍增收的难题”,华中农业大学、省林科院也派出多名博士前来考察、研究。
2009年,王耀林争取县、乡支持,创办全省首家“土专家”组成的村级肚倍科研所,掌握了肚倍蚜虫繁育的关键技术。2011年,王耀林邀请省林科院查玉平博士来村里,开展人工涂杆诱引肚倍蚜虫上树实验,深入探索肚倍高产稳产密匙。
在王耀林等人不懈努力下,塘湾村建成5000亩肚倍高产基地,带动人均年增收1600元以上。“村民日子好,我的日子才算好。”15年来,王耀林带领村民建起千亩高效茶园,将水泥路修进了大多数自然院落,让八成以上村民吃上了自来水,这个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已成为全省少有的肚倍专业村、全县的富裕村。
“3500名村民都是我的亲人”
“您永远是我的亲人!”1日中午,从温州赶回的塘湾村村民叶枝海,跪在王耀林坟前泣不成声。当天上午,在送别王耀林的数百名群众中,叶枝海举起的“我长大了,您放心吧”挽幛,格外引人注目。
12年前,叶枝海的父母去世,他和弟弟叶枝林便成了王耀林的“儿子”。
王耀林这样的“亲人”很多。
2004年,儿子患癌去世、年近七旬的张吉美双目失明了。女儿远嫁他乡,身边没有亲人,生活日渐艰难。他决定将老人接到自家照料。
去年底,张吉美被女儿接走后,他还常打电话问寒问暖。“那些年,比对我还好!”提起对张吉美的悉心照料,王耀林80多岁的父亲说。
自幼瘫痪在床的张洪财、贫病交加的曹永顺三兄弟,靠他扶持搬出破屋子,住进了砖房或楼房;养父过世、举目无亲的刘香,成了他的好“闺女”。
王耀林还提议村委会设立教育基金,让10多个孤儿走进了学校;主持修建村福利院,将村里30多位孤寡老人集中供养起来,10多年坚持与福利院的老人一起吃团年饭……
“全村3500多名村民都是我的亲人。”王耀林生前常说。
“村民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2013年2月,正当王耀林准备建房时,村民张大和匆匆找来:他家房屋因地质滑坡严重开裂,急需重建。王耀林二话没说,将自己的宅基地让给了他。
两个月后,新集镇原有居民都领了宅基地,王耀林等六名村干部分到了一处六户联建的宅基地。
他们放罢鞭炮准备开工砌墙时,打工返乡的刘刚等人又找到了他:对乡上给他们划分的宅基地不满意,却看中了联建宅基地。“让出开工的宅基地?到集镇上建房也是我们安居的需要,这块宅基地是别人挑剩下的。”在村干部会上,一名村干部坚决反对。
大家愤然离开了会场。“为了群众,我先退出来。”第三次开会的时候,在王耀林反复劝说、示范带动下,村干部纷纷退让了宅基地。
7月,王耀林才在偏僻处为自己找了一块宅基地,住村里偏远的范立福找来了,老实憨厚的他也想到新集镇上建房。
思来想去,王耀林第三次忍痛割爱。
自家无法安居,妻子、儿子也不时埋怨他。后来,他买了套商品房,搬出谷竹高速公路影响区,总算圆了一家集镇上的安居梦。
两年前,已确诊患上冠心病的王耀林,因工作繁忙而一次次耽误治疗,一直忍着病痛忙碌在一线。就在去世的当天下午,他在协调解决过境谷竹高速公路建设遗留问题时,多次感到心脏剧烈疼痛,还坚持到傍晚六时多把事情办完,但最终累倒在了岗位上。“他常说,村民的小事就是他的大事,却把自己的事不当事哪!”村主任徐开祥追忆王耀林生前点滴时含泪说。
王耀林生前曾多次被竹山县委、十堰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去世后,被追授为十堰最美村官。王耀林的事迹经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楼阳生曾作出重要批示。市委书记周霁也作出专门批示,十堰市委组织部和竹山县委都安排专人深入到王耀林家中对其亲人进行慰问。当前,竹山县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以座谈会、事迹报告会等方式掀起了向最美村官王耀林学习的高潮。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湖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