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萧:特教老师爱岗敬业17年 用爱心温暖聋哑智障学生(图)

发布时间:2018-07-03 20:5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9-25 | 查看:1743次

人物故事:

  杨静萧,女,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容城县特教学校的教师。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渴求理解、渴求帮助、渴求阳光,渴求雨露,那世界里充满了世人对他们的同情与怜悯,那世界里充满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便是来自这个世界——容城县特教学校的教师杨静萧。

  在她办公室的小柜子里,珍藏着很多小小的手工制品,有小布熊,有折纸青蛙等,这些在别人看来很稚拙的小玩意,在她的眼中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她的聋哑学生们亲手制作并送给她的礼物,而且每一份上都写着“送给我的好朋友——杨老师”。她很珍爱这些礼物——能够得到这些残疾孩子的认可和喜爱,是她从教十七年来最欣慰的事。

  一、为人师表 关爱学生

  作为一名特教学校的老师,她深深地知道,她所处的工作岗位注定了她一生也不会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就是这样平凡的工作,每一件小事都需要她努力去做,天天去做,带着爱心去做。

  在与残疾孩子相处的时候,她总是尽心尽力去关心照顾他们,每天除了上好文化课以外,还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吃饭,一起劳动,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班里王旭同学是个既聋哑又智障的孩子。在初入学时,他将大便拉在了裤兜里。当时她正给他们上课,坐在王旭周围的学生们闻到臭味,看到他顺着裤管淌下来的大便,一边向她报告,一边捂起了鼻子。她见此情景,赶忙放下手中的课本,打来一盆热水,找来卫生纸和毛巾,一边不断地安慰王旭不要哭,一边为他擦洗,并找来一条干净的裤子给他换上。后来他的家长得知此事,一个劲地向她道谢。而她自己并没有觉得怎么样,这只是她作为教师应该做的。因为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个特殊群体,所以像这种学生把大便拉在裤子上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对其他的残疾孩子她也是这样。帮他们缝扣子、补衣服,剪指甲,梳洗头发……特别是孩子病了,她更是心急如焚,忙前跑后,请医送药。孩子落了功课,她给及时补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心。她相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对学生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关爱,学生才能对老师多一份信服,多一份勤奋向学。

  班里小丽同学是个自尊心很强的聋哑孩子,因年前患病治疗一周而耽误了课程,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她不顾雪天路滑,多次赶到她家,找她的父母了解情况,口苦婆心跟她一次次谈话,并开始利用休息时间给她补课。每天都很晚才回到家。有人劝她,对聋哑学生何必这么认真,她说:聋哑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重要,作为教师,这是她的职责。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丽的学习成绩赶上来了。在年终统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她领到奖状后,一直对她说:“谢谢老师!”听到这感激的话,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也坚定了她干好特教工作的决心。

  班里另外一名同学沈钰婷,2013年9月入学,入学前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由于从未离开过家,再加上学习生活上的不适应,很快产生了厌学情绪。她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假不来上课,这周说头疼,下周说肚子疼……家长对她比较娇惯,都由着她。面对这种情形,杨老师心里特别着急,她不能就这样放弃学生。于是,杨老师多次和家长沟通,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在家长的配合下,钰婷终于重新回到学校上课了。但是当她看到她父亲离开教室后,情绪开始失控。她一边大声叫喊,一边跑到教室后门,想追出去,杨老师赶快向春奇(班里的一名男生)使了个眼色,春奇更快地跑过去,挡住了后门,她开始用力地拍打春奇。杨老师走上前,刚拉开她,她又跑到前门,班里的另一名同学——金玉赶快跑过去,挡住了前门。她用力地抓扯了金玉几下,便开始往窗台上爬,想跳窗出去,杨老师急忙抱住了她,她一下推开杨老师,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开始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大叫,接着躺到地上打滚。地上很凉,杨老师伸出手,想把她拉起来,她一下抓住杨老师的手,就想咬她。杨老师很快将手缩了回来,这下她更发怒了,爬起来去撞教室的墙壁,杨老师的心凉了一下,此时她害怕了,如果真撞出个好歹来,她要怎么向人家家长交代啊。在杨老师想上前想抱住她的时候,发现她一边撞墙,一边在用眼睛瞟杨老师,好像自己在拿捏着力道。杨老师走上前,把手放在她撞墙的位置,保护她的额头。最后,她哭得累了,叫得累了,就开始坐在地上休息,休息够了,就又开始折腾。杨老师的心里很着急,怕她真的有什么事,别的老师劝杨老师:干脆给她家打电话,让她接回去算了。可杨老师想:不行,她来到这里,自己就有责任教育她,不能就这样放弃了她,她的可塑性还很大。越是这样,杨老师越要坚持。

  杨老师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给钰婷梳头发,和她说说话之类的,要不就带她做做运动,竭尽一切想法关心她照顾她,管理生活的教师也是对她百般照顾,终于,在杨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关爱下,一切都回归了正常轨道。钰婷越来越喜欢学校的生活,甚至放假了,都舍不得离校。

  杨老师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每逢节日,都会收到学生或家长祝福的短信,班里的李云同学读到八年级,又去保定特教学校继续学习,现在已经读高三了,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她在给杨老师的来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爱您!您比我的亲父母还亲。感谢您对我八年的教育。是您教会了我说话,教会了我知识,教会了我做人。”这是给杨老师最大的回报,也是她最大的幸福。时至今日,这份工作使她真正体会到了爱的深刻内涵,品味到了爱的辛苦和甘甜。

  二、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在杨老师17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克服了来自生活当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压力,坚守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毫无保留地挥洒到了特教的这方热土之上。

  2008年春,上班途中,她左腿膝关节受伤,半月板断裂,导致左腿膝盖处一直疼痛肿胀,使不上力,只能一瘸一拐走路。白天在学校忙碌一天,到了晚上腿疼得睡不着,只好半夜起床做电疗来缓解疼痛。就这样,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仍然坚持工作了四个多月。最后腿疼得实在不行了,连上下楼都需要借助别人的搀扶。医生劝她早日手术,再不手术,只会引发更多的病症,她只好忍痛舍下手头的工作,接受了缝合手术。休复了一段时间,很快又坚持回到学校工作,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2010年3月,她的左腿膝关节再次受伤,经北京积水潭医院专家郭晓峰主任诊断为:胫骨平台塌陷,导致她上次手术缝合的半月板再次断裂。她的腿需要马上进行两次大的手术——一次是创伤科的取骨填充穿钢板的手术,一次是运动损伤科的摘除半月板的手术,否则她的腿将会留下永久的遗憾。

  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她在腿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又一次主动要求到校上课。但是有两大难题摆在了她的眼前:一是如何上下班的问题,一是上厕所的问题。

  从家到学校骑车十几分钟的路程,对于她来说成为了第一大难题——她不能自己骑车上班,怎么办?家人体会到她为工作焦灼的心情,就骑车接送她上下班,为她扫除后顾之忧。而2010年的冬天,雪又特别多,出于安全考虑她就每天打车上下班。她周围的许多人都觉得她特别傻,说:“你自己每天挣的钱都不够打车,更何况是为了一群没有未来的残疾孩子去付出,实在不值得。”可是她觉得,正是因为孩子们身体有残疾,所以才更需要她去付出,一定要让孩子们身残心不残。她的学生们虽然小,虽然身体有残疾,但都很懂事:她们主动扶着她上下楼,给她打水喝。可是她一天下来却不敢喝上两口水,因为她怕上厕所。她的腿还没有完全康复,不能完全蹲下,上厕所成为了又一大难题。她就尽量每天少喝水,少去厕所,甚至一天也不去一次厕所。可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她的嗓子常常又干又疼,只有回到家后,她才敢多喝水。这样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不迟到,从不早退,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直到现在,她仍然带着病痛,坚持在教学一线。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主动配合学校领导去完成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学校人手不够时,她会主动留下来值班,伙房里人手不够时,她也会跑去帮忙。还利用业余时间陪同胡校长一起下乡招生,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残疾人受教育的意义,为的是让更多的残疾孩子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读书,学知识。不管刮风下雨,她们一个村一个村地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钻研业务 辛勤耕耘

  真正做好特教教学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教好这些孩子,就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成为本领域的专家,精通专业知识,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只有“够专业”,才能把残疾学生真正培养成才。

  为了做到这一点,她认真准备每一堂课,有时在讲台上教授的内容得不到呼应,下课后,她就找学生了解哪里不懂,然后修改。想象自己是坐在讲台下的学生,老师怎样讲她才会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与学生交流,为良好的课堂效果做准备。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及时和老师们一起研讨,共同切磋。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实际,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以确定最简单、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她从学校每一位教师身上都学到了不同的东西,以促使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

  聋哑生学习发音尤为重要,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她对着镜子一遍一遍练习。a—a—a,她研究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她的口型,舌头的用法,发音的部位,怎样才更适宜他们练习。她的嘴巴教疼了,但是看着韩金山、韩金玉、肖佳丽、王晶等一批学生由不会发音吐字,到能够说话与人交流,她的心里得到了很大安慰。尤其是看到李宁、李浩、高涵等几名毕业生成为了“保定英利足球队”的专业球员,而且由他们所在的这支足球在2014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比赛;还有温娜、田飞、田新平、薛向兰等一大批毕业生也都步入了不同的工作岗位,能够自食其力,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正在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她的内心更是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因为她的教育对象是聋哑学生,所以熟练手语也是极其重要的,她便将《中国手语》一书随身携带。无论在校在家,一有空闲,她就打开书练习,有时为了一个手语动作,她要一直反复练习,直到掌握熟练为止。她利用这些专业技能除了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还多次协助公安人员审理残疾人嫌犯,还在法院的开庭审理中担任残疾人翻译,协助交警调查残疾人交通事故。她从中深刻感受到了熟练的专业技能发挥了教师更大的社会价值。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8年5月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98年起她一直战斗在特教聋哑班班主任战线上;曾多次被容城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容城县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少先队优秀辅导员”、“三八红旗手”、“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并在2013年获得“保定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在业务上,她的语文课曾多次在保定市评优课比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且去年在保定市特教系统举办的第一届说课比赛中,她取得了语文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育科研:2007年,她在《基础教育》上发表论文《我是怎样做好聋校班主任工作的》;同年,她的论文《我对分类教学的点滴做法》在全国第二届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还有4篇论文也均在市、县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很多人问她,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她勤勉的工作,又是什么精神使她不知疲倦,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这方讲台。在这三尺讲台上,有她的理想,她的爱。那是对这些残疾孩子的挚爱,让残疾孩子身残心不残,她的深沉师爱正在催开越来越多残疾孩子心灵的花朵。

  来源: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