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2 21:5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9-18 | 查看:564次
人物故事:
张家骐,男,1926年生,中共党员,中铁四局退休职工。张家骐是一名八路军老战士,曾参加大小战斗三、四十次,身上多处负伤,被诊断为二等甲级伤残。离休后,他坚持发挥余热暖乡里,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义务宣讲,被乡亲们亲切誉为“蒙山上的不老松”。
张家骐,1943年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大小战斗有三、四十次。在部队,他当过敢死队员,担任过突击任务,长期的战争,给他留下二等甲级伤残。1954年,转到中铁四局物资战线,从事保卫干事、材料员等职,退休后就一直居住原籍农村,在哺育过中国革命成长的沂蒙山老区,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历史不能忘,即便是生活安逸的今天,我们也要牢记国耻,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张老把当年的抗战生涯变为现在的教科书,义务传播革命传统教育。张家骐离休后回到平邑县资邱乡——自己的老家。战争留下的记忆成为激励张家骐战胜困难、承担新的责任的动力。本乡的中心小学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特聘请了张老为校外辅导员。从此,在校园里同学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位戴着红领巾的白头发老爷爷,义务为孩子们作革命光荣传统报告。为了给孩子们当好辅导员,他把自己的亲身战斗经历编成故事,印成小册子,每一个少先中队发一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同学们。在张老所做的70多场革命传统教育中,有学生、有教师、有家长、也有乡亲们,每一场教育张老含着泪讲,他们流着泪听,每个故事都深深打动着孩子们心灵,他们也从这动人的故事中感悟到,今天的好日子实在来之不易呀。
在山东省的平邑县属鲁中地区,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除了温饱以外,农民手中还是比较拮据,刚离休回到家乡的张家骐觉得要致富、摆脱困境,首先应调整村民农作物结构,种植经济作物。《临沂日报》一则关于种植葡萄可获经济效益的消息吸引了他,经百般打听有了着落,张老坐上汽车到了200多公里以外的莱芜市,自费学习葡萄的栽培、管理和种植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张老带着学到的技术和1000多棵果树苗,回到了村里,并迅速在80多户村民中进行推广,他一家一户地传授技术,一棵一棵地精心看护。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种植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年收入达到了2000元左右。乡亲们拿着成熟的葡萄,拉着张老那只有着伤残的手,眼睛里涌动着感激的泪水。
村里为了改善灌溉条件,进行一定规模的兴修水利工程建设,为了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张老马上组织了30多名青年人,率先赶到了工地,一干就是40天。张老的行动在村里就象战争年代冲锋的鼓号,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村民的劳动热情,在全乡张老所在的村,以最快的速度,按质、按量完成了全部定额,村委会为了表彰张家骐的精神,给予300元奖励,张老随后把钱如数送还给了村里。
张老刚离休那会,养老金在一千元左右,除了日常生活开支以外,他几乎把所有的节余,用在了扶贫帮困和公益开销上了。还记得在2003年年关,同村邻居闫家荣家因发生交通事故,孩子受伤,在医院进行抢救,事故对方还需责任赔偿。突来的横祸,使闫家荣一时不知所措,家里一家老小还要过年,张老知道后,马上安顿好闫家荣一家的过年,又从微薄的积蓄中拿出一千元送到了医院。同村的郭凤昌,包下村里的鱼塘,启动时急需用钱,除了乡亲们筹集的以外,张家骐一次送去了两千元,并嘱咐他说,好好干,缺啥你说话,咱们大家一起帮你把鱼塘搞好,为大家致富带个好头。当郭凤昌的鱼塘获得收益后,拿着钱还给张家骐时,张家骐说:老郭啊,我给你钱,要的就是鱼塘的收成,不是为了你还钱啊。
张老为家乡人民做好事,办实事不为名,不图利,无私无怨,街坊邻居不论男女老少提起张老交口称誉。可真要他本人讲都做了哪些公益好事,他却挥挥手淡然一笑:“记不清了,过去的事还提它干啥。”
在当地,张老受到村民们的尊重和敬仰,乡亲们称他是“蒙山上的不老松”、“沂水河畔的排头兵”。老有所为的张家骐由于事迹突出,这些年来先后获得临沂市、平邑县“优秀党员”、“优秀离休干部”,以及合肥市、包河区、中铁四局“精神文明十佳人物”荣誉称号。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