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4 20:0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8月 | 查看:1759次
人物故事:
18岁他开始创业,两年后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萌生了到大城市闯荡的想法,但却“败兴而归”。
5年前,他集资组建合作社,大规模种植甘蔗,可遇上极端天气,导致16.67公顷甘蔗全部受灾,亏损85万,他负债累累,妻子离去。但他没有被打倒,挨家挨户找到借钱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拖欠工资的村民,赔礼道歉,并留下了欠条,承诺自己3年内一定还清欠款。
重信守诺的他通过“借钱+自己挣+每年还”的方式,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还清欠下的农民工工资,补上亏损的钱,还向当地20余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也获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他叫张家顺,市中区全安镇伍店村4组村民。今年,他被团中央评选为全国的“向上向好青年”,被共青团四川省委评选为四川的“向上向善好青年”。
■创业路上,磕磕绊绊
时光追溯到2004年。时年18岁的张家顺,刚从一所中专的汽修专业毕业。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离家不远的永安镇上开了一家汽修店。“两年下来,就赚了四五万。”尝到了赚钱的甜头,张家顺不甘安于现状,心生了到外面好好闯荡一番的念头。
2009年,张家顺关掉了永安镇上的汽修店,只身跑到上海,“我和上海的亲戚在宝山合伙开了一家汽修厂。”然而,心中的一腔热血还没来得及实现,张家顺就匆忙打道回府,“碰上那会儿上海开世博会,修场馆征用了我们的地。”
张家顺拎着背包,回到了村里,整日闷闷不乐,“再做汽修老本行,我怕被人笑话。”迷茫之际,张家顺从村里的养羊户口中得知,现在羊子的销路行情好,利润也十分可观。这句有意无意的话,张家顺记在了心里。
整整一个月,张家顺每天在农贸市场转悠,见到肉铺就走进去,询问羊肉的价格。“还跑到其他村的养殖户家里,打听羊子的养殖方法。”在这期间,张家顺正巧听说了同村一位年轻小伙想转手养殖的18只羊,“想着自己也做足了功课,便一口气都买回了家。”
此后,张家顺专注做羊倌。喂食、放羊、打扫羊圈……“就差睡在羊圈里了。”他笑着说,不到半年,羊子被他养得又肥又大。“6只母羊还顺利产下了羊崽。”那一年,张家顺光靠卖羊,就赚了1万余元。
但时间一长,张家顺那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种植甘蔗受重创 负债累累
2011年初,随着村里的乡村公路修通,张家顺拉上一位要好的朋友,在隆昌县双凤镇石洞子村承包了近2.67公顷土地,并合资从内江农科院购进了2吨多的“甜城18”甘蔗种苗。两人一起在农科院里上了10多天的种植课后,将种苗种进了地里。
年底,张家顺收获了30多吨甘蔗。他买来两辆大型的三轮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与朋友一起捆绑好1吨甘蔗后,分头到全安、永安、凌家镇的集市上卖。“太阳下山前,都准能卖完。”短短3个月,张家顺赚了5万余元。
2012年,张家顺向亲戚朋友借了20余万,又新拉了另外两名朋友合伙。他们一鼓作气,承包了余家坝村10组和11组农民的10多公顷土地,并以每天60块的工钱在当地及伍店村请了30余个村民。大规模的甘蔗种植合作社就此组建。
0.07公顷地种400公斤甘蔗,从打土施肥、到定根插种,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天天一亮,张家顺就准时带着村民下到甘蔗地里干活。“没曾想到,腊月间突如其来的霜冻,一下摧毁了这片倾注着我心血的甘蔗地。”
“100多吨的甘蔗,全都遭殃。”聊起这段沉重的往事,张家顺摇了摇头,“那是我最难熬的一段时期。”他说,每天一睁眼就会想着,当初东拼西凑借来的20余万怎么还……拖欠村民近10万的工资拿什么发……一大堆现实的问题,如一座座大山压得张家顺喘不过气来。
更糟糕的是,当年春节临近之际,妻子和张家顺离婚。“一夜之间,我感觉什么都没了。”张家顺说,“我脑袋一片空白,就想找个地方藏起来。”
那年春节期间,张家顺感觉没脸见亲戚朋友,便一个人跑到了内江城区。“每天晚上我到西林大桥上散步,有好几次都想直接跳下去。”张家顺说,这样过了大半个月后,他渐渐冷静了下来,想着父母和孩子,他又感觉了责任的重量,“既然连死都不怕,又有什么能拦着我东山再起呢。”
■压力变动力,重振旗鼓
重新振作后的张家顺,回到村里后,挨家挨户地找到借钱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拖欠工资的村民,赔礼道歉,并留下了欠条,承诺自己3年内一定还清欠款。随后,他又找到了承包土地给他的余家坝村10组和11组的组长,“我向他们保证自己绝不毁约承包合同,每年该交的15万承包费,还是要交。”
张家顺告诉记者,就在这时,以前给他上过甘蔗种植课的市中区农林局的一位农业专家听说了他的事,打来电话建议他搞机械专业合作社,“他告诉我政府有一项50%的现代农机补贴,中央财政也会发放20%的农机补贴。”农业专家的话,犹如给张家顺点燃了一盏明灯。
2013年,他向家里借了6万余元,又拉上表兄一起,买了育秧机、拖拉机、收割机、微耕机、播种机,总共20余万的农业机械。在永安镇大堰村挂牌成立了市中区顺明农业机械合作社。为了学技术,张家顺接到种植户打土、耕地、收谷子的单子,都承包给了遂宁一家有多年经验的农机社,“我拉单子,他们就教我操作机械。”
这一年,张家顺也没因学习而放下赚钱。“在农闲的6月到11月,我就开着拖拉机到砖厂、砂石厂接活,赚点运输费。”同时,他又从农民手里收了一批玉米种子,种在了承包的甘蔗地里。“一年下来,我不光学会了开所有机械,还赚了6万余元。”
2014年,张家顺的机械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始独立接活。由于农业机械替代人工耕种,大大地节省时间人力,镇上的种植大户都愿意将活承包出来。为了做到诚信经营,张家顺告诉记者,每次到别人的地里干活,他都不会主动谈价钱,“不见到对方点头,我是绝不会收一分钱的。”
一传十,十传百。合作社的口碑传遍了市中区各个乡镇,张家顺接的活也越来越多,“市中区百分之八十的种植大户,都愿意找我。”3年下来,每年农业机械作业土地都在333公顷以上,合作社也从起初80万的资本壮大成了200余万。
张家顺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在去年还清了自己所有的债务,并盖了新房。同时,他也不忘带动其他村民脱贫,他以每天60至80元的工钱,向20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时常义务耕种各村置荒的土地。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