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凤娟:女老板放弃企业办剧团 要把“非遗”皮影戏传承下去(图)

发布时间:2018-06-23 15: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7月 | 查看:1406次



人物故事:

  沈凤娟,女,1963年8月生,家住海宁市紫薇花园,海宁皮影艺术团团长。她为抢救“非遗”皮影,毅然放弃原有工作,一手撑起皮影剧团,决心不让海宁皮影戏失传。

  海宁皮影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是此次中国皮影戏申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切,离不开一位海宁皮影艺人——沈凤娟的传承和坚守。

  来到海宁市区南关厢老街,走进皮影戏演艺中心后台,只见几位演员正在忙活着:有操控音响的,有传递皮影人的,井然有序。三名演员用竹签挑着紧贴在幕布上的皮影人熟练地表演着,在灯光照射之下,色彩绚丽、造型逼真的人物便跃然屏幕之上。

  不远处的工作室内,海宁皮影艺术团团长沈凤娟也在一旁忙碌,她正认真指导地几位工作人员制作一套新皮影,人物造型各异,剧团正在创作一出新戏,那流淌着南宋遗韵的彩绘平涂,精致细腻的眉毛发丝及少量镂刻,比工笔画更精致。

  我不办工厂别人会办,我不办剧团皮影失传

  沈凤娟的另一个身份,是海宁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沈圣标的大女儿。

  “爸爸活着的时候说,‘我的两个女儿很孝顺,但是不明白我的心。’”沈凤娟回忆起父亲对于皮影戏的热爱,眼睛湿润了,“他以前身体不好,我们陪着他到处求医,但是并不关注皮影戏。”

  此前,沈凤娟自己办企业,没有太关注父亲的事业。沈圣标老先生从病重到过世的六年时间里,心心念念都是皮影戏。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留下的大量皮影戏的资料,“父亲在资料中提到,如果他没有把皮影戏传承下去,那就是历史的罪人。”沈凤娟想到父亲生前的愿望很受触动,他下决心要挽救这门快要失传的古老艺术,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弃商从“影”,抢救“非遗”

  “我不办工厂别人会办,我不办皮影没人会办,皮影戏没人学就失传了。”沈凤娟说道。

  因为沈圣标的病重,原江南皮影剧团一度处于半歇业状态。2009年9月,沈凤娟正式接手父亲创建的剧团。她立即提出要求,要排新戏。两个多月时间,他们拿出了《闹龙宫》等4部新戏。“要出去表演,必须要有新的东西。”她说。

  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剧团上下一心,先后改编排练了《大闹龙宫》《人蛇千古情》《水漫金山》《最美小黑兔》,以及《背着婆婆去改嫁》《青娃王子》《小猫钓鱼》等一大批精彩纷呈、通俗易通的剧目,先后荣获了3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拿起签子棒,手握千斤重

  “起初我是带着一种情感来做的。慢慢的才发现,做皮影戏,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沈凤娟说道。

  在沈凤娟来到剧团之前,用一张纸,就可以写下整个皮影戏演出班子的完整名单。他们的平均年龄70岁,前辈已经逝去,同辈也已凋零。像沈圣标这样的传承人,在当地仅有三四个,其中盐官的徐二男老人,年逾八旬。好在这些老艺人的坚持,伴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才让江南皮影这缕余辉踉跄前行着。

  刚开始接手剧团时,沈凤娟代表父亲接过国家级传承人和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心里沉甸甸的,其实她自己对皮影戏也是一知半解。于是沈凤娟把张老师等老艺人接回皮影戏剧团,焚膏继晷地跟着老艺人们学习皮影知识,整个过程都不落下。她从剧本酝酿就积极参与,然后群策群力改编,剧本大纲出台后和演员们一起开会讨论题材是否可行,再创作设计人物,给演员分发剧本、彩排,直至最后上演。

  在改编和创作过程中,慢慢地,她感觉到自己也融入到角色里。每一部新戏诞生,都会由衷地开心,每一戏排练,都也会亲自到场,现在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

  在经营上,沈凤娟真正“当家”后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刚开始剧团演出少,收入比较低,留不住年轻人,这门古老的艺术也就传承不下去了。

  为了开拓市场,沈凤娟跑部门、跑企业、跑村镇、跑社区、跑外地,不知跑了多少地方,不知磨了多少嘴皮。“现在连电影都在受冷,你这皮影还有谁要看”。这样的冷言冷语,沈凤娟听了不知多少,但她从不气馁,依然怀着对传统文化坚定信仰,用执着去感动身边的人。

  通过努力,她成功地将海宁皮革城内的皮影戏展示馆的演出合同谈了下来,承接政府送戏下乡的演出一年巡演有近百场,再加上南关厢历史街区免费给剧团使用场地,每周进行公益性演出,剧团日常的开销也得以维持。

  “地方政府对我们越来越重视,皮影戏展示馆的经费由皮革城支付,盐官那边的经费由景点支付。随着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皮影戏表演的市场还很大,所以我们在积极地联系,争取演出任务,提高大家的收入。”沈凤娟说。

  弘扬最美精神,打造文艺精品

  传承经典,皮影戏剧团对老戏进行挖掘,复排复录老的经典剧目,每年就有十几部当资料抢救下来。

  同时,剧团还不断创新,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最美精神。海宁黄湾镇有位外来媳妇曹伟丽,在丈夫和公公接连遭受意外去世后,依然带着残疾婆婆改嫁,演绎着感动潮乡的大爱故事。沈凤娟被这位孝媳妇的事迹深深感动,决心创作一部皮影戏,来弘扬身边的好人好事。经过努力,成功创作出一部《背着婆婆去改嫁》。这部讲述身边最美,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剧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6年12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现场观看了这部皮影戏后,高度赞赏沈凤娟坚守传统文化,弘扬最美精神的做法,并勉励她继续前进、开拓创新。现在,剧团每年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新戏二十几部。

  在沈凤娟等皮影戏艺人的坚守下,新创作的皮影剧《人蛇千古情》荣获“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优秀节目奖和舞台舞美奖,改编经典剧目《水漫金山》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在传统艺术困境重重甚至出现衰落的今天,海宁皮影戏剧团走出了一条“传承传统皮影戏,创新皮影表演形式”的新道路。

  不断创作精品的同时,剧团还积极地下村(社区)进学校,每年在海宁全市各村(社区)、学校举行的演出就有100多场,既有效传承了皮影戏,也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据统计,每年有超过十万人次的观众观看过海宁皮影戏演出。

  此外,终止了60多年的海宁皮影祭拜皮影戏祖师习俗重新得到恢复。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皮影戏剧团,沈凤娟率团积极承担起对外演出与交流任务,时常出访国外。

  从接手之初的6位老人,剧团现在已有新老艺人28人,最年轻的只有22岁。除了将剧团进行商业化运作,她一直想把皮影戏的产业化做起来。

  在沈凤娟的努力下,皮影戏这门古老艺术重新焕发生机,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海宁皮影戏是重要一部分,这离不开沈凤娟的敬业坚守。

  “海宁皮影保留了很多南宋的遗音,除了继承“弋阳腔”等古典声腔,更重要的是将唱词和道白改成为海宁方言,迅速消除了和本地百姓之间沟通上的障碍,得以迅速发展……”如今谈起皮影戏,沈凤娟如数家珍,“海宁皮影戏至今已流传一千多年,我们要将这项古老传统文化代代传下去,我的一生也将伴随皮影度过”

来源:浙江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