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9 22:3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6月 | 查看:882次
人物故事:
胥亦龙,男,1976年11月9日生,上饶玉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玉山最美医生”、“奶爸仁医”、“红背带大夫”……两三天时间,玉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胥亦龙主任在江西省玉山县城家喻户晓。连日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信息日报、光明网、中新网、凤凰网、央广网等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只是做了一件急诊科医生都会做的事,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的关注和称赞。”2017年3月25日晚上,胥亦龙背着孩子指挥抢救危重病人的形象被隔壁病房患者家属用手机拍下上传至微信朋友圈,迅速被传播转发,引爆了玉山城正能量。
这条微信背后是一场生死抢救
事情起源于一起突发病情。2017年3月25日晚8时,危重病人杨荣突然呼吸困难,被紧急送至玉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经过检查,病人被确诊为急性左心衰,值班医生护士迅速开始抢救。那时医院急诊科主任胥亦龙背着刚满3个月的孩子散步回家。他途经急诊科,习惯性地进去看看,遇上这场抢救。胥亦龙来不及放下背上的孩子就指挥抢救、审核医嘱,忙碌起来。打针、抽血、输氧……十几分钟过去了,护士和医生忙碌得出汗。整个抢救过程胥亦龙的孩子始终背在身后,竟没有哭闹。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杨荣的病情稍有缓解,但马上又出现了反复。当班医生周军和胥亦龙等人讨论会诊后,决定马上开始第二场抢救。为了不影响手术,胥亦龙把孩子托付给了主动要求帮忙的张小玲女士。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手术成功了。病人情况得到缓解后被送入ICU病房住院观察,此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钟。
对于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来说,这样的抢救过程似乎每天都在上演,而这温馨的一瞬间却被病人家属记录、传播开来,被数万人关注和千百人点赞。
一根背带背后是一位良夫慈父
胥亦龙今年42岁,2000年学校毕业后在玉山县人民医院工作。11年的ICU工作经历让他对救护病人更有感触:“做医生很苦,但是救一个人,看着他好起来,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快乐是没法拿金钱来衡量的。”乐于助人是在农村长大的他一贯的作风。同科室的同事透露胥医生的义务献血量将近5000毫升。
由于业务出色,一年前胥亦龙被提拔为急诊科任主任。急诊科在他大刀阔斧的引领下,改造结构布局,优化诊疗抢救流程,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抢救急危重症的病种范围不断扩大,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2016年,玉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共抢救病人290多例。一年脑梗溶栓成功21例,获得了家属和同行的认可。“急诊的工作没有时间性。我们都是24小时待命的,有时忙起来,也顾不得家里。”胥医生说。
生活中,他是好丈夫、好儿子。胥亦龙的爱人钱文凤是县人民医院护士。医生护士结合的家庭让他们能够相互理解,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结婚后,他们总是将休假安排在农忙时,回双方父母的家中帮忙做农活,减轻父母劳累。由于夫妻都是医务人员,孩子出生不久那会儿两人只能岔开休息的时间来照料孩子。妻子在家休产假,胥亦龙下了班就会带孩子出去转转,让妻子可以休息一会儿。他说:“老婆带孩子很辛苦,一天能让她休息一两个小时也挺好的。”近年来由于他老父亲腿部有严重问题,父亲母亲一同住在他家。胥亦龙经常早上早早起身买菜、给一家人做早餐。晚上九点钟之后他才拖地,为了防止老人在厅内走动打滑摔跤。胥亦龙的妻子钱文凤说:“这么多年,深夜里他常常被一点点声响惊醒。他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全力以赴的人。”
救死回生让他感觉到职业的幸福感
2016年5月发生在急诊科内的事让他感觉做医生很有意义:40岁的郑忠林因草乌中毒进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这是胥亦龙自ICU调到急诊科后遇到最为棘手的一次抢救,第1次除颤,无效,接着按压,第2次除颤,零乱的心律变成室速,很快再次变成室颤,接着按压,第3次除颤,室上速,数分钟后又变室颤,接着按压,除颤,根据经验,经过2-3次的电除颤如果心脏还未复律的话,后面抢救成功的几率是很低的。耳边传来患者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他听见她和亲属嘶喊着的通话声:忠林出事了,已经不行了,你们快来吧……胥主任抢救的节奏没有被家属的情绪所扰乱。此时他专心致志地工作着。终于,在持续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和第6次电除颤后,心电图再次转成规律室上速。心跳从160次/分慢慢降下来。血压测出70/40mmHg。加升压药,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镇静,输液支持。慢慢地,患者扩大的瞳孔回缩。一直到晚上近12点,心律没有再变乱。这简直是奇迹。家属喜极而泣。
“一年365天,我们差不多要值90多个夜班。”胥亦龙说,在这些夜晚里,急救室的医护人员一忙起来就没有停歇,来不及吃饭,来不及喝水,甚至来不及上厕所;时时刻刻都要睁大眼睛,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救治病人。
来源:江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