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8 19: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5月 | 查看:1040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马金娥,女,生于1951年6月,济宁市鱼台县清河镇田庄村村民。
事迹概述:
马金娥,尽管身患多种疾病,却忍着病痛,先后照顾着奶奶、公婆、母亲、丈夫的3个姑姑和三叔8位老人,被称为“敬老院院长”。面对许多村民的夸奖,她总是笑着说:“做人要对得起良心。”这一句简单的话,就是66岁的马金娥四十多年透支生命照顾8位老人的真实写照。马金娥先后获得济宁好人、鱼台十大孝贤人物。她的事迹在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农村大众、济宁日报等媒体刊发。
正文:
村里人说“三叔的命是马金娥给的”
1975年,马金娥嫁到姚家,家里还很穷,住着3间“土里围”。马金娥和丈夫住西间,奶奶和三叔姚树良住东间。姚树良18岁时因病瘫痪在床,马金娥嫁到姚家后,照顾三叔的重担从此落在她的身上。
三叔下肢瘫痪,常年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照顾起来自然是困难重重,但她却从不抱怨,悉心照顾。为了防止三叔得褥疮,马金娥给他特制了上下两层的床,下铺用来休息,上面除铺上厚厚的垫子外,冬天再铺上5层褥子,上铺则拴上一根粗绳子,让三叔定时拉紧绳子锻炼身体。
在马金娥的精心照顾下,85岁高龄的三叔从未得过褥疮,然而马金娥付出的艰辛却难以言表。由于劳累过度,马金娥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常腿疼,病重的时候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她还是忍着巨痛照顾老人,甚至不惜生命。
2014年底的一天晚上,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三叔突然发起高烧,丈夫和邻居外出打工,情况紧急,马金娥立即打通村卫生室的电话,得知卫生室大夫去外地学习没有回来。她想到下这么大的雪120急救车也上不了路,看看因高烧昏迷的三叔,她毅然推出地排车,费尽全身力气,把三叔背到车上。怕冻伤老人,她又为他裹上两床被子,再用绳子把老人固定好,自己拖着伤寒腿,一瘸一拐地拉着三叔赶往镇医院。天黑路滑,寒风刺骨,她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特别是在上岗爬坡的时候,怕老人失去平衡,她都是跪在地上,一点一点的往前挪,肩膀被绳子勒得肿疼,棉裤腿也磨透了,膝盖都磨出了血,风一吹钻心的疼,她依然咬着牙坚持,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三叔的命就在自己手上,早到医院治疗就能保住了他的命。路上,三叔突然咳嗽两声后,憋得急促地喘起来,马金娥立即停下来,用手小心地往外抠痰,怕痰抠不干净进入气管,危及生命,她便用嘴往外吸痰,直到三叔呼吸有些顺畅了才停下来。由于出汗太多,她的整个身子虚脱了,口干舌焦,浑身无力,她就抓把雪解渴。经过两个小时的拼命努力,她终于出现在医院的大门口,而她却瘫坐在雪地上昏迷过去了。传达室的老大爷见此情景,马上喊来值班大夫,把他们两个人送进急诊室分别进行抢救。马金娥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管我,俺三叔高烧发的厉害,快去救他啊。大夫说,老人没事了,幸亏及时送来了,如果再晚点来,恐怕就没命了。她听后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三叔姚树良活到85岁,老人常说,没有金娥,我早死好几回了。
伺候过8位老人,被村民称为“敬老院院长”
每天早晨五点左右起床,然后就到各个房间端屎倒尿,收拾卫生,之后烧开水,做早饭,再伺候老人吃饭,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前没上过床。这就是马金娥日复一日的生活,四十多年来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早些时候,家里只有三间房,三张床,住了5位老人,晚上丈夫只能到外面借住。串门的邻居说,你家开了敬老院。从此马金娥被村民们称为“敬老院院长”。
如今,马金娥的奶奶、公公、姑姑们和三叔姚树良都已去世,婆婆99岁,母亲96岁,更需要人照顾。马金娥一如既往、竭尽全力地照顾着老人们的衣食住行。
由于老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马金娥往往一顿饭要做上三四次。村里人看到马金娥的辛苦,曾经劝她好好休息几天。她却说:“这些年照顾老人已经习惯了,不觉得累,只要他们好好的我也心安了。”就这样,马金娥用朴实的心和行动书写着人间大爱、孝老真情。
来源:山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