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8 19:3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年5月 | 查看:2304次
人物故事:
金连娣,女,1958年4月出生,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村村民,务农。
金连娣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村妇女,她三十六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叔子,无论遭遇任何的艰难困苦,都无怨无悔,她用粗糙的双手,撑起了一个不幸的家庭。因为她的照顾,使得一个生命得到延续,小叔子严补德不再叹息,不再绝望,而是感叹不幸人生中遇到了这样一位好嫂子。无论亲友,还是乡邻,都深深地敬佩金连娣的举动,大伙儿都亲切地称呼金连娣为“苏州最美嫂子”。
严家三兄妹,严补德是最小的男孩,在遭遇15岁上山劳动摔的那一跤之前,他也是个健康的孩子。而那一跤,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摔伤后,一家人并没有当回事,简单处理后,都以为他会慢慢痊愈。直至病情逐渐恶化,行动逐渐困难,家人们才赶忙带他上医院治疗,无奈为时已晚,加上当时医疗条件落后,三年后,严补德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瘫痪在了床上,甚至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
对于这样的现实,金连娣没有嫌弃小叔子是个累赘,干农活时,她愈发的勤劳,回到家后,她和婆婆一起操持家务,服侍小叔子。2003年起,年迈的婆婆身体逐渐衰弱,直至去世,照顾小叔子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金连娣一个人身上。
照顾完全瘫痪的小叔子,其中的艰辛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一开始,金连娣经常为不知如何照顾好他而发愁,她向村里的医生咨询,慢慢摸索,尽量让严补德少受些罪。金连娣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小叔子翻身,再烧水帮他洗脸擦身,为他换上干净衣服。伺候小叔子用完早饭,金连娣匆匆扒上几口,就跟着丈夫上山做农活了。他们家里种有近80棵枇杷树、10来棵杨梅树和4亩茶叶地,光伺弄这些产业,夫妇俩就已经累得够呛。村民们通常都是早上6点多上山,中午11点左右下山,可金连娣却不同,她一边干农活,一边还惦记着病榻上的小叔子,一到9点半,她一定要小跑着下山,去服侍小叔子大小便、喝水,等一切安排妥当后再上山干活。山上山下,金连娣每天硬是比别人要多跑上几趟。
为了更好地照顾严补德,金连娣几乎成了发明家。小叔子没法坐起来只能躺着用稍有知觉的右手用餐,嫂子专门设计了一套专用餐具,一个方纸盒,装着个白色杯子,杯子里,放着一把不锈钢勺子,勺柄被绑到了一根筷子上,这样吃饭就方便多了。小叔子大小便无法自理,不识字的嫂子也想出了巧办法,她将床板进行了改造,在臀部位置挖出了一个圆形的洞,大小便时,可以用尿壶、便桶在下面接着。小叔子成天趟在床上枯燥无味,嫂子在他侧前方装了一面小镜子,通过折射,可以舒服地看到对面电视机上的画面。
当时的花样年华,现在已经苍苍白发,金连娣嫁入严家的整整三十六年,也是嫂子照料小叔子的三十六年。如今的金连娣,已经和严补德形成了默契,小叔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嫂子都能意会。
在金连娣的带动下,严家老少都加入到照看病人的队伍中来,不仅是金连娣的两个女儿对叔叔照顾有加,就连小外孙也懂得,有啥好吃的,要给病床上的小阿爹送上一份。金连娣的女儿心疼地说:“我妈都60岁了,这么多年连苏州市里都没去玩过一次,回趟娘家连饭都吃不上就想着回来,就是怕叔叔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啊,可是从来没听到她有什么怨言。”
严补德刚瘫痪那会儿,绝望得几度想绝食自杀,是嫂子的体贴照顾和耐心开导,让他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感觉活着真好。如今,他已经53岁了,由于常年卧床,患有颈椎炎、高血压、痛风等病,终日与药为伍,但他却越活越有滋味,越活越乐观了,连邻居家的孩子们都常过来围着他聊天、笑闹。每当有人和他说起嫂子,严补德总会哽咽着重复着一句话:“没有嫂子,我活不到现在,是嫂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有一种感动,总让人泪流满面。金连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筐,然而,正是这么一位“最美嫂子”,让一个悲惨的生命得到了最好的慰藉,同时也完美诠释了世间自有真情在。虽然金连娣从来不擅用言语来表达什么,但三十六年如一日的行动,才是生命和爱心的最美赞歌。
来源:江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