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06 01: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09-01 | 查看:953次
康佳,女,51岁,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兼任东城区政协委员、区妇联执行委员、北京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区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康佳带领区医疗救援小分队赴四川地震灾区,在唐家山堰塞湖可能决堤前来到绵阳,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医疗救助放在了首位。在赈灾前线,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哪里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带领小分队共接诊伤员2300余人次,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援工作任务。
康佳同志曾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首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首都文明职工、市优秀医院管理干部、区跨世纪人才、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东城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2008年康佳同志还荣耀的成为一名残奥会火炬手。
对待事业:她执着热爱
因为心中有爱,32年前康佳选择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从此她的从医道路就成了她播撒爱的田野。
多年来,康佳为了深深热爱的妇幼卫生事业,孜孜以求,潜心研究,不断总结临床工作中的实践经验。1996年以来编著专业书籍5本;在国家级或地方性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7篇参加了国家级专题研讨会和论文年会。
做为医院行政一把手,康佳同志把这个百年老院的发展与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面对保障东城区近20万妇女儿童健康的重任,她以“想抢占竞争的制高点,必须首先抢占人才的制高点”理念,加强对医院各类人才的科学管理。将医生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以形成学科的阶梯。对年轻医师,重在临床轮转培训,打好基础;对中年医师,重在专业技能的强化,不断地给她们创造进修、培训机会,帮助她们开阔眼界,提高医术;对于老大夫,重在实施特色培养。她和她们每个人都进行过一对一的谈话,帮助她们实现学科定岗、定位和定向,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发掘她们的技术潜能。
2006年医院因危改扩建停诊,一方面,她利用停诊的机会,想方设法联系三级医院为年轻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供进修学习的环境,为重新开院培养和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她根据“一法两纲”和东城区妇幼保健工作发展要求,努力开拓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工作新思路,改进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模式,使全区近20万妇女儿童的健康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在她的积极协调和组织下,东城区免费婚检工作得到市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开始运行,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有效控制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正是由于康佳这种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和辛勤工作,东城区妇幼公共卫生保健服务与管理工作正在迈向全市先进行列。
对待患者:她爱如姐妹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自然面对的都是女性患者。她们除了肩负着社会责任,更主要的是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她们为人妻、为人母。可能是同属女性,康佳很了解她们的心理,更会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把她们当作自己的姐妹,并把对她们的关爱之情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为她们设计最有效、最经济的治疗方案,千方百计地减轻她们的痛苦。很多患者手术之前常常要问:大夫,我这个手术伤口要缝几针?能有几厘米?除了解除病痛以外,患者还非常关注自己术后伤口的美观。因此每次手术前她都要给患者做手术切口标记,尽管难度会增加很高,她也要尽可能地把手术切口做到最小,因为切口越小,患者的痛苦就会越少,术后恢复的效果就会越好。
她曾为一个患者先后开了三次刀。第一次她结婚三年不孕,B超提示子宫上有三个大的肌瘤,有的医院建议她做子宫摘除术,这个方法简单,但她还没有孩子啊!要保障她做母亲的权利,为此康佳选择给她做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她一个又一个,耐心地在这位患者的子宫上摘除了三十几个瘤子,大的如苹果,小的如黄豆;过了两年这位患者怀孕了,因为子宫上有疤痕,为保证母子平安,康佳给她做了第二次剖宫产手术;又过了五年,患者子宫肌瘤复发了,如果还做肌瘤摘除极易复发,此时她已经做了母亲,可以选择子宫全切术了,但普通方式保留的卵巢会受血运阻断影响很快失去功能。这时康佳想到了一种保留血管的子宫切除方法,这样就使卵巢功能不会再受影响,术后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虽然对医生来说简单的切除术会减少很多麻烦,但对患者而言,她失去的可能不仅是一个器官、一个孩子,甚至是一个家庭和整个人的幸福生活。
身临灾区:她奉献无疆大爱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8级特大地震瞬间夺走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还让更多的无辜百姓饱受心灵和躯体的摧残。灾情就是命令!很快来自四面八方的医务工作者赶赴灾区。6月10日北京市卫生局组建的第十批医疗队奔赴地震灾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就在这批医疗队中,有一支来自东城区卫生局的小分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她们在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用精湛的医术、天使般的心灵抚慰那些身心受到严重创伤的灾区群众,圆满完成了医疗救助任务。担任队长兼党小组长的就是东城区妇幼保健院50岁的女院长、妇产科专业的主任医师——康佳。
东城医疗分队首先来到绵阳解放军某部五二Ο医院,当时正值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橙色预警状态,520医院因地势较高,相对安全,接收了很多病人。看到严重“超载”的病房和门诊,而仅有的几名医务人员不分白昼的忙碌,尤其是康佳得知与她同台手术的一名家住北川的护士在地震中失去了十位亲人,但她始终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仍然在加班加点地工作。康佳的心被震撼了,行动!只有行动。本来她是一名主任医师,此时,她俨然变成了普通医生、普通护士。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哪里需要康佳就出现在那里, 除了疑难重症病人会诊外,什么剖宫产、刮宫、取环、换药,还有所有的门诊病人她都包了,还承担了周六周日的查房。五天内她共诊治了近200名患者,做了11台手术。她说:“只有一个念头,不管护士还是医师的活儿,多干点吧,让她们能歇歇,这样心里会好受些。” 为了抚慰灾区群众受伤的身心,哪怕是开一张伤湿膏她都要亲自为他们贴上,开一支滴眼液她也要亲自给他们滴上。她把随身携带的价值2000余元的款物也都捐献了出来,把带的牛奶、鸡蛋、巧克力、糖果等食品送给了九州体育馆的30多名儿童。她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灾区人民。
很快医疗队接到转移重灾区北川擂鼓镇和陈家坝救援的任务。面对废墟中的北川,医疗队员们默默无言,大家心里只有伤感,只有对遇难人员默默哀悼,还有对幸存人员默默的祝福。山仍在摇,地仍在动,泥石流随时在倾泻,暴雨又在无情地冲击着她们工作和居住的帐篷,而更加难耐的是雨后的极度闷热;没有电照明,没有清洁用水,甚至连喝的水都不能按需保证。然而看到灾区的幸存者们在大灾面前虽然已一无所有,但他们却抱定“一切都可以重来”的坚定信念。于是她带领队员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一个帐篷灌进雨水她们五个人一起挖沟排水;没有洗碗水,她们就买来保鲜膜罩在碗上。在临时搭建的卫生院和医疗点上她们打破科别界限,共同合作,为灾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康佳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在灾区她成了全科医生。一天,一位大拇指被钢筋穿透并撕裂的援建工人被送到卫生院,在队员们的配合下,她马上在简陋的条件中为伤者清洗伤口,又在局麻下进行修复缝合,当即解除了患者的危险,受到了伤员及卫生院工作人员的高度赞扬。类似的救治几乎每天都有。
在20天的灾区医疗救援工作中,康佳带领的东城区卫生局医疗小分队共接诊伤病员2300余人次,康佳本人诊治740余人次,开展手术11例; 处理非本专业特殊病例7例,其中,切开引流肛周脓肿1例,手指裂伤、血管断裂缝合病人4例,肘关节脱位复位1例,耳道取异物1例。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援工作任务。卫生部新闻办和健康报记者到乡卫生院采访,把康佳院长每天记录的工作日志作为手记,以“抗震救灾,真情感悟”为题,登载在四川简报和卫生部网站上。
在灾区,康佳结识了一位重症类风湿患者王明英,她的公婆上了年纪,两个女儿还小,丈夫因病瘫痪在床。她问她为什么不去安置点?王明英回答:“如此大的灾难政府救助有困难,我亲眼看见温总理掉下了眼泪,我已非常感动,我能自救,房倒了、心不能倒,一切都可以重来!”一个刚刚经历了生死劫难的农村妇女,对未来有如此的信心,这样的气魄深深的打动了康佳!一定要帮助她!康佳掏出钱给她,她说:“我不能要,留给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你们从北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已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那一刻,康佳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医疗队返京后,康佳多方咨询治疗类风湿方面的专家,自费购买治疗类风湿疾病的药物,按规定疗程每月及时将药物寄给这位远在北川、坚强的普通农妇,并指导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来农妇满怀感激回信给她:吃了她寄的药,感觉好多了,但这种慢性病治疗时间长,太麻烦,以后不要再给她寄药了。但是康佳没有停止,依然继续为她寄药,天冷了,康佳又为农妇家寄去了毛毯等用物。她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尽管自己的力量比较单薄,但终会有一天王明英一家会摆脱困境,生活好起来。
康佳同志用她那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同志、对患者、对受难群众纯真无私的爱,感动着身边所有的人。
2008年9月6日上午,作为72号火炬手的康佳同志,手擎残奥会火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北京朝阳公园又将她的热情、她的爱意和奥运精神传向了世界。
(责任编辑: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