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8 19:5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2-02 | 查看:919次
天天广播,日日宣传。从党的方针、政策,到农科技术、市场信息等,24年来,广西玉林市容县容西乡祖立村立垌村民小组农民杨万宗的小小广播传递出响彻乡间的文明之声。
杨万宗自费义务为村民办广播始于1984年冬,当时深受山村信息闭塞之苦的杨万宗取得家人支持后,用家庭省吃俭用节下的全部积蓄2000多元钱买回收录机、碟机、扩音机,在村前村后的制高点分别装了高音喇叭,从此,每天早上6:30—8:00和晚上7:00—8:30,杨万宗的方言广播总会准时响起。
1996年,上级鼓励推广新型杂优水稻,但水稻对天气十分敏感,要适时保护。刚开始,大家照着土办法,看云识天气。但此法老出纰漏,经常弄得措手不及。杨万宗灵机一动,把每天收听到的天气预报播出来。从此,村里有了自己的“气象台”,种植不再“跟着感觉走”了。
除了播报气象,杨万宗还用广播传递政策及致富信息。祖立村是荔枝产区,荔枝年年丰收,却连年遭遇卖难。一天,杨万宗从收音机中了解到国家对农产品实施了“保护价”,赶紧记下几个号码,一个电话,就把千里之外的客商引进村来了。去年7月,杨万宗联系好客商,将收购信息广而告之。一连10天,村民集中上山摘荔枝,包装、冷冻、储运……300万公斤荔枝远销北京、天津、武汉,售价比上一年高了60%。
在新农村建设中,容县确定立垌为兰花种植试点,并派来一名技术员。杨万宗赶紧把技术员请到“演播室”。“上级有何新政策?市场前景怎样?如何种植?……”他“现场采访”,“现场直播”,村民了解于心。如今,立垌已被定为自治区级“国兰生产基地”,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就增加1000多元。
如遇紧急事件,杨万宗的广播声就成了行动的“号角”。去年1月10日,邻村山坡发生火灾,发现者首先通知杨万宗。他用广播一喊,几分钟,村民们就赶到山头,将火扑灭,“比119还快呢!”
为了便于广播,杨万宗常年坚守在家。如需临时外出,就先调好,让妻子代播。今年初,妻子生病到县城住院,这可忙坏了杨万宗,每天县村两头跑,但广播从未间断。
24年来,杨万宗先后更换7套设备,购买磁带、光碟和报刊不计其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杨万宗的广播之声从未间断。这对普通农家来说,花费不是小数。但他依然乐此不疲:“大家喜欢听,干啥都开心!”
杨万宗24年自费办广播站、义务当广播宣传员的事迹,在中央广播电台、《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台、《玉林日报》、玉林广播电台、玉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7年6月11日,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到该村调研考察时,对杨万宗义务办广播站和当义务广播宣传员的事迹给予充分肯定与赞许。容县以杨万宗广播站为样板,实施村村建广播站工程,目前全县建起村级广播站220个,村级广播站覆盖率达到100%。
来源: 广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