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专报|《风云对话》 解读新一轮的中印关系(图)

发布时间:2018-06-07 22:38 | 来源:凤凰网 2018-06-07 14:00:11 | 查看:3686次

  进入2018年以来,中印关系迎来了转机。

  4月,印度外长和防长先后到访中国。此后不久,4月28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并在武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在短短24小时内,两位领导人举行了6次会晤,不少时间只有翻译在场。

  这是迄今为止,中印领导人举行的为时最长的一次非正式会晤。分析认为,武汉会晤为中印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

  武汉会晤后仅40多天,莫迪将再度访问中国,出席在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也是印度首次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加入到上合组织峰会中来。

  就在上合峰会前夕,我们邀请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印度中心主任拉贾·莫汉,到访凤凰国际传媒中心,请他为我们全面解读了新一轮的中印关系。

  【武汉会晤后,未来数月中印关系将持续改善】

  傅晓田:我们注意到,印度总理莫迪两个月内两次访问中国,这不是经常发生的,对吧?这是否意味着中印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莫汉教授:当然。我认为莫迪总理在四月底来中国参加了一个非正式首脑会晤,在不久的将来,他还将出席在6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事实上,这次非正式的首脑会晤也是印度和中国首次举行类似的非正式会晤。

  两国领导人都认为,双边关系非常重要,不应交由幕僚,而应当由两国领导人间直接面对,并且为双边关系确定一个崭新的方向。所以我认为,这反映了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双方非常坚定的政治上的决心,两国领导人都认为,双边关系过于重要,不应受到一些事件影响。因此我想,这也是一个令双方喘息的宝贵机会,为两国关系重新定调。

  傅晓田:对于中印双边关系而言,这是否可看作是一个里程碑,或者说突破式的事件?

  莫汉教授:这倒不一定。双边关系有希望在未来取得突破,但首先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两国能够意识到,让我们遏制双边关系的负面趋势、拓展双边关系的积极方面,我希望并且也有信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能看到这种频繁的双边首脑会晤——特别是武汉对话的一些成果。

  【积极的中印关系将为国际社会带来稳定】

  傅晓田:我们该如何从更宏观的图景上理解这些峰会呢?

  莫汉教授:我认为,本质上来说,两国领导人在两个重要的层面达成了共识。第一个层面是,在当前不稳定的国际局势下,特别是特朗普先生的一些政策给当今全球局势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对全球化进程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中印两国之间需要建立更稳定的双边关系。中印作为亚洲最古老的两大文明和邻居,两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如果能维系积极的关系,将为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稳定。第二个层面是,我们认为,中印两国之间存在分歧,但我们不能让分歧变成为争端,让争端演变成为冲突。

  上合组织成立之初,印度就表达了加入的兴趣。去年6月举行的阿斯塔纳峰会上,上合组织正式给予印度、巴基斯坦两国成员国的地位,这也是上合组织成立14年以来首次扩员。随着印巴两国的加入,上合组织成员国人口已经达到了30亿,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区域安全组织。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中国青岛拉开帷幕。这是上合扩员后的首次峰会,作为“新成员”的印度,对于青岛峰会有着怎样的期待?

  【中、俄、印三国有责任推动中亚的稳定】

  傅晓田:今年夏天,印度将首次作为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参加峰会,您认为这对于地区和平而言意味着什么?

  莫汉教授:是的,印度一直希望成为上合组织的成员国,这是印度首次作为正式成员参与,这也是莫迪总理将到访青岛的原因。我认为这也是印度、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地区成员国第一次有机会,共同推动中亚和内亚(inner Asia)地区的稳定。目前为止,俄罗斯和中国都在担心,美国会破坏内亚地区的稳定,推行颜色革命,以民主的名义引发动荡。但我认为,美国的力量如今削弱了,我认为美国难以再像20年前那样行事。所以对于这一地区最大的国家中国、传统强国俄罗斯、以及新兴力量印度来说,这三个国家有更大的责任,共同努力推动中亚稳定,控制(limit)冲突。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之间的半岛形陆地,面积达495万平方公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人口达17亿,其中印度人口占77%。

  而在这17亿人口的当中,有4亿贫穷人口,甚至有国家排在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列。滞后的经济发展,和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制约了南亚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南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间的贸易总额仅占区域贸易总额的5%,远不及占比25%的东盟和占比60%的欧盟。

  地缘接近,文化相通,人口庞大,但为何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如此之低,作为地区经济领头羊的印度,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南亚大陆是一体化程度最低的地区】

  傅晓田:我注意到,在印度经常有这样的比较,南盟间的贸易总额,远远低于东盟、欧盟间的贸易总额。这是为什么呢?

  莫汉教授:为什么南亚地区被认为是一体化程度最低的地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直到1947年,南亚次大陆上只有印度一个国家,只有在同意地域内的单一主权实体,直至南亚次大陆被宗教界线划分,产生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后巴基斯坦又被划分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所以南亚次大陆的多个主权实体,其实是从一个主权政治空间两次拆分来的。

  第二点是,我认为在南亚地区,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者,每个人都想通过有意识的政策在本国建立社会主义,每个国家都只顾自己的利益,我们都决定不要贸易、避免出口、减少进口,采取这样的经贸手段,这导致了南亚次大陆经济上的分隔。政治分隔和经济分隔共同作用,南亚次大陆就成了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但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体化程度也有所提升。我认为,如果南亚次大陆能同中国建立一种更积极的经贸关系,这最终会让中国和印度、印度和南亚次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国之间,实现更深程度的融合。

  傅晓田:你刚才提到政治分隔和经济分隔,这和中国的影响有什么关系吗?

  莫汉教授:回顾20世纪下半叶的历史,中国和印度都成为了独立共和国,中国的毛泽东主席,印度的尼赫鲁总理,这两位领导人都推行内向的政策。因此,中印两个邻国之间几乎没有经济互动。1978年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以及印度自1991年推行的经济改革,让两国的经济关系有了本质改变。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最终将会成为第三大经济体,但中印之间还没有实现经济上的协同。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这将辐射到南亚次大陆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傅晓田:印度如何看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巴基斯坦经济走廊?

  莫汉教授:我认为印度同中国一样,需要增进互联互通,所以印度对中国提出的互联互通理念是没有疑问的。如今中国这样的实力,能推进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但印度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存有两个政治问题:第一,中巴经济走廊穿越了一段印度拥有主权的领土,就是克什米尔,这一地区现在被巴基斯坦所控制,但印度方面称,这是印度的一部分,而中巴经济走廊穿越了克什米尔,这就引发了一个主权问题,这是印度方面一个很严重的政治担忧。

  其次,印度方面也有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让一些国家陷入债务。还有,“一带一路”倡议是共商共建的,还是中国单边强加的条款?但我认为,这些问题是中印之间可以协商的。印度没有参加“一带一路”峰会。

  【中印两国将在第三国展开经济合作】

  傅晓田:怎么理解您所谓的单边方式?

  莫汉教授:因为印度提出,我们坐下来谈判吧,但是中国方面的回应是,你要么接受、要么不谈,是这样的一种回应方式。但我认为,武汉会晤中,莫迪总理和习近平主席是有默契的,如果对说法不喜欢,好,让我们先搁置这些分歧,我们能不能先一起合作一个项目。中印双方已经同意,将在阿富汗共同合作一个新项目。

  所以不是说,中方说“一带一路”是最伟大的倡议,拿出一份协议要印度来签署,而是说,这里有一个很好的项目,阿富汗、中国和印度都能从中获益,让我们来就此展开双边协商,并与阿富汗政府合作,在阿富汗推行这个项目。如果这一项目成功推行,将会为进一步的合作增添更大可能性,不管我们是不是称之为“一带一路”。至于互联互通问题,我想这是中印两国共同利益所在,我们可以就此推进更多具体项目。

  正如莫汉教授在采访中提到,作为武汉会晤的另一成果,中印两国正探讨在阿富汗开展一项经济合作项目。这不仅将开启在第三国合作的新模式,也将改变区域合作的格局。

  作为南亚大国,印度在“一带一路”等合作项目上的态度,一直颇为暧昧。

  在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北京。然而,作为南亚大国,古丝绸之路上的节点国家,印度却选择缺席。

  尽管对于“一带一路”顾虑重重,但对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运而生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印度却是创始成员国和第二大股东。

  “一带一路”提出5年,印度却迟迟不愿加入,是不是还有其他因素呢?

  傅晓田:那主权问题呢?

  莫汉教授:是,在克什米尔,因为这涉及到主权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所以情况有点复杂。但我认为,如果中国能够在克什米尔主权问题上,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保持中立,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目前,中国的项目正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但如果中国说,我在印巴之间保持中立,无论印巴达成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中国都会支持,中方的项目不涉及到主权的问题,中国会平等地对待印巴两方,情况会得到改善。如果中国能做一些调整,在新德里和伊斯兰堡间保持中立,我认为大部分问题都将被克服。

  傅晓田:但在国际舞台上,“中立”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对吗?

  莫汉教授: 不,我指的不是“不结盟运动”那种绝对中立,我的意思是,中国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采取中立的立场。如果中国能回归一个更加中立的立场,我认为主权问题上的分歧有可能得到解决。

  地处南亚次大陆的中心,北背雪山,三垂大海,印度西与巴基斯坦交界,北与中国、尼泊尔相连,南濒印度洋,被视为是传统的印度洋国家。

  去年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东亚之旅中,提出将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拓展为“印太战略”,美、澳、日、印四国则成为“印太战略”的核心国家,印太一度成为热词。

  2018年5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宣布,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为“印太司令部”,以深化与印太盟友的关系。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印度对特朗普的“印太战略”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在同莫迪会面后的记者会上,特朗普向媒体表示,“美印关系前所未有之好”。

  然而,出乎印度意料的是,就在2017年4月,特朗普宣布了一系列反移民“新政”,大幅收紧了针对外籍技术工人的H1-B 签证,影响了百万计印度劳工的生计。

  作为美国H1-B签证的最大受益者,大量的印度企业通过H1-B签证,将低廉的印度人才打入美国市场,造就了一个对于印度价值650亿美元的美国外包市场。而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对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一的软件外包行业来说,堪称一记重创。

  【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显著增强】

  傅晓田:我们看到,最近,“印太”这个词经常被提及,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您如何评价“印太”这种说法对于印度的意义?

  莫汉教授:首先,当我们从地图上描述一个区域时,我们指的一般是静态的版图,但是政治和经济版图永远在变化,我们往往不能及时调整。但我认为, “印太”的提出至少反应了两点,第一,中国的触角正延伸到印度洋区域。历史上,我们认为中国是面对太平洋,印度是面对印度洋,我们处于两片不同大洋,在海域上没有交集。然而如今,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显著性增强,中国同海湾国家展开贸易,从海湾地区进口大量石油和能源,从非洲进口中国经济增长必须的资源,中国在印度洋建立了基地,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活动已有10年时间。(地图)我们注意到,中国对增强海上力量的利益、关切和诉求都在增强。这是事实。无论我们是否乐意看到,这就是事实。

  同样的,印度在太平洋海域的存在也在增强,因为印度海峡一路向东,印度在太平洋的存在也在增强。所以我认为,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印度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这两个地区将被视作是一个整体。太平洋和印度洋将不再被分割开,而是视作一个整体。如果你看郑和那个时代,郑和来到了印度洋,印度和中国南方建立了联系。所以我认为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

  【期待武汉会晤能成为印中和平新开端】

  傅晓田:那么两个巨大经济体在这个区域里如何共存呢?

  莫汉教授:这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这会是一个挑战。

  我们不仅仅是经济两强,我们还是贸易两强,我们都在建造大型海军,中印都是,所以中印两国间将会不断出现摩擦。问题在于,如何控制这种摩擦,如何制定一套规则避免中印发生冲突。并且避免在第三国发生冲突, 我想在这方面,中印两国都有很多要学习的。

  因为传统上我们像孤立的国家一样运行,但如今,就像中国在过去30年同美国做的那样,我们的碰撞不可避免。印度已经适应了美国的存在。所以,如果中印两国能在海事领域,制定一套法律,能够减少安全困境,减少摩擦,扩大合作范围,共同采取行动,比如说,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应急疏散行动、天气监测预报等等,一系列合作的活动能够增强政治互信。所以我相信武汉会晤能够成为一个开端,中印两国能够避免冲突。

  【 美“印太战略”印证中印在两洋的存在都有所增强】

  傅晓田:提到印太,特朗普总统制定了一项“印太战略”。印度方面对此如何看呢?

  莫汉教授:美国有个问题,美国人总是在改变主意,对吧? 这一说法是在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担任国务卿的时候首先提出的,紧接着,约翰·克里(John Kerry) 没有沿用这个说法。

  傅晓田:但(希拉里)那个时候是“重返亚洲”

  莫汉教授:对,但是希拉里提到了“印太”这个词,约翰·克里(John Kerry)没有沿用这个说法,现在,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再次提及“印太”。所以我不关心他们怎么称呼,我的意思是,这两个地区将会整合。美国把印度纳入太平洋并称,这意味着什么?从一种层面,你可以说,这是将印度纳入到太平洋地区这样一个更大的安全方程式当中考虑。同样,也是因为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增强,美国需要考虑他们如何应对。所以我认为,这是同时承认了中国在印度洋上扮演的角色,和印度在太平洋扮演的角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美国都曾经是主导力量。北京的一些会议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正在探讨一个中美印的三边会议,探讨如何确保这一地区海域安全,这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傅晓田:对印度而言,还有另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莫汉教授:是的。所以在贸易问题上,印度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获益很大,正如中国受益于商品的出口。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共同建立一个贸易体系,因为印度和中国一直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我想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制定一系列的贸易规则。

  傅晓田:所以(中印)也是正在捍卫全球化的两个国家。

  莫汉教授:印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和中国的贸易逆差很大

  傅晓田:而且是在逐年扩大。

  莫汉教授:没有中美间贸易逆差那么大,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大约在500亿美元,而我们的贸易总额只有800亿美元。所以,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的另一项协议是,让中印间的贸易关系能更平衡、更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扩大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扩大印度在中国的市场准入,我想这是这次对话开始谈的问题。

  印度,所到之处,处处人满为患。

  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已经突破12亿。

  根据联合国的最新预测,印度人口将在2024年左右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众多的人口也给印度带来了住房、教育、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使“印度象”前行的步履蹒跚。

  在2013年举办的印度教大壶节上,有两千万至三千万人在恒河里沐浴。尽管主办方谨慎执行活动措施,仍有36人在这场活动中遭踩踏而死。

  巨大的人口爆炸潮之后,印度收获的究竟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魔咒?

  【人口爆炸给印度带来挑战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非常宝贵】

  傅晓田:实际上,印度人口很快会超过中国。

  莫汉教授: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什么。我的意思是,我认为印度面临的挑战是…

  傅晓田:这意味着有更大的市场规模

  莫汉教授:是的,但前提是这些人口要从底层进入中产阶级。这正是印度面临的挑战。当前,印度如何能将人口红利变成现实?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如何利用技术为贫困线下的人们提供服务?如何保证印度大量年轻人的就业? 这些是印度面临的挑战。我不认为印度有人会因为我们将成为人口第一大国而沾沾自喜。

  眼下最大的挑战是,当全球化带来更大挑战,当先进的科技减少了传统的就业岗位,印度应当采取甚么样的经济战略?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需要?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设智慧城市。在这方面,中国的经验对印度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日本和印度对中国的崛起存在担忧】

  傅晓田:事实上,在人口的膨胀之后,随之而来的会是老龄化社会,这也是日本面临的问题。日本和印度谈了人口问题吗?

  莫汉教授:是的,但我们的人口问题有点不同。我们的人口太多,而他们的人口太少了,但有趣的是,日本对于机器人的投资很大,有大量的机器人可以提供协助,通过机器人技术,能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傅晓田:实际上,我想问的是,近年来,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双边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莫汉教授:是的,日本在历史上是亚洲第一的国家,19世纪末明治时期以来,日本是第一个步入现代化的国家,所以他们有点担心会被中国超越。同样,直到1990年,印度和中国的实力规模是相当的,但如今,中国的GDP是印度的四或者五倍,中国的军费开支是印度的四倍之多,这会给印度带来恐惧。我想我们没必要去回避,日本和印度确实对中国的崛起存在担忧。因此,当你对一个大国感到恐惧时,你会试图团结起来,会寻求某些方式,遏制中国的崛起造成的后果。因此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一个在短时间变得如此强大的国家,中国有责任向邻国释放一些“有保证”的信号。

  傅晓田:比如?

  莫汉教授:比如,在领土争端上,中国不会单方面利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领土争端。比如,中国和日本存在着领海争端,中印间有绵长的陆地边界,去年还发生了军事对峙,如果中国利用其军事优势或军事力量,改变领土上的既存现状,那就有问题了。

  【中国领导人频繁外访为亚洲邻国传递积极讯号】

  傅晓田:如果真存在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既存现状,就不会有领土争端了,对吧?

  莫汉教授:是的,但我的意思是,中国以怎样的方式处理这些领土争端? 是通过军事力量解决,还是同邻国和平谈判?中国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领土争端。但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如果我们都觉得中国在向我们施压,我们自然会联合起来,对吧?那如果中国是很友善的,我们就没必要联合起来。因为你看,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而印度和日本近几十年来的政治、文化关系更密切,我们都是独立的不结盟国家。我认为,如果中国能给予邻国一些安抚性的、保证性的信号,中国的邻国就没必要把其他大国拖入这个安全等式。

  傅晓田:这是不是中国正在做的呢?

  莫汉教授:是的,我认为中国已经在开始这样做了,今年夏天的武汉会晤,今年五月李克强到访东京,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致力于使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还在与越南接触。我认为,对于那些同中国存在分歧的亚洲邻国,如果中国的立场更加温和,可以让整个亚洲的局势迅速地稳定下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